文萃笔会
共 2177 条新闻
| 喜欢两本书 ◆ 陈村 | 04年04月1期 |
|
《暗示》/韩少功著 我在这个夜睡不着重新回到书房,召唤我去讲故事的儿子已经睡熟,连同他的母亲。我读着韩少功《暗示》的最后的部分,习惯地用一枝铅笔在书上画着文字和线条。这书是作者委托编者送我的,是我在它还没印好时就订的货,我对它的作者颇有信心,那是一...(详全文) | |
| 小议台湾大选 ◆阮翔 | 04年04月1期 |
|
今年的台湾大选应该有比四年前更多的人关注,当然台湾没有让人失望的是,他们也展现了比四年前更精彩的大选秀。到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台湾大选还没有个最终尘埃落定,蓝绿的分化,台湾的分裂已经一目了然。台湾还没从大陆分离出去,它自己就先分崩离析了。 政治终归是恶...(详全文) | |
| 知识分子 ◆ 陈 骏 | 04年04月1期 |
|
一到北京两会召开的时候,总有一些阶级敌人趁机兴风作浪。今年有流言传巴金死了,还说是要等过了两会再宣布。后来又有人说是病危,救活了。其实,巴金活着和死了不是一样吗?差一口气而已。在我的记忆里,写了《家》《春》《秋》的呼吁反封建的巴金早在五十年前就死了,即...(详全文) | |
| 我与武侠迎面相遇的日子 ◆ 陈村 | 04年03月4期 |
|
我是什么时候离开小学的,已经记不起来。反正外头革命了,校方开始还支撑着,一边上课一边探听校门外的动静,终于支撑不下去,全盘溃散。大家回家去吧,去看抄家,看游行,看大字报,去抢传单,反正哪里热闹往哪里赶。用姜文的说法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没课要上更没作业...(详全文) | |
| 我的中学时代 ◆ 杨文凯 | 04年03月4期 |
|
我过去读书的中学是一所拥有前世今生的名校。学校坐落在上海??区南部,解放前是民办大学,地下党活动频繁,学生队伍中老革命辈出。1937年淞沪会战时,日本人的炸弹落在校园里,死伤不详,曾激起师生同仇敌忾。这一切,后来都写进了光荣的校史。解放后,院校关停并转...(详全文) | |
| 中国的“重理轻文”风潮 ◆ 林思云 | 04年03月4期 |
|
中共十六大上任的胡锦涛等新一届政治局常委,都是理工科专业出身,而世界各国的领导人绝大多数是人文学科出身,很少有学理工出身的。美国总统布什是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俄国总统普金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法国总统希拉克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日本首相小泉毕业于...(详全文) | |
| 城市里的鸽子 三家村 ◆ 张石 | 04年03月3期 |
|
东京里的飞鸟最多的大约有两种,一种是乌鸦,一种是鸽子。乌鸦像城市飞鸟中的“ 流氓集团”,横冲直闯,称王称霸,目中无人。我曾两次看见过乌鸦恃强凌弱,草菅鸟命。一次是在一条河边的电线杆子上,一只油亮的大乌鸦扇动着巨大的翅膀袭击一只刚刚落在电线上的麻雀,麻雀...(详全文) | |
| 我眼里的《天地英雄》 ◆ 随便坛 | 04年03月3期 |
|
看到一则中井贵一评价《天地英雄》中主要演职人员的新闻,感慨颇多。 《天地英雄》是个好片子啊,尤其是故事最后那道佛光简直是神来之笔,象征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光辉照耀下人民军队的不可战胜。佛光闪现后,大唐的宫殿雄伟壮观让观众们松了一口气,心说:可算是结束了...(详全文) | |
| 日本料理看着吃 ◆ 李长声 | 04年03月3期 |
|
回国与诸友聚,常听他们说“吃不动了”。说时就势抚一抚胃袋,傲然隆起,看来有一个偌大的空间。鼓腹而歌,唱唱卡拉OK,恐怕还属于温饱阶段,再发展一下才达到美食层次,那时吃日本菜就恰到好处,因为它中看不中吃。日本文学家谷崎润一郎说过:“人们说日本菜不是吃的,...(详全文) | |
| 怀念从前 ◆三千院 | 04年03月3期 |
|
办公室有两扇大大的窗户,窗外是一片荒凉的农田,还有一条无名小河。自从去年卖身投靠到这家乡镇企业以后,每天早出晚归的,观察自然世界就靠这么一个枯燥无味的窗口。当然,晴空万里的时候,跑到公司大楼的四楼,可以通过走廊上的圆形窗口遥望富士山的山顶,好象一幅漂亮...(详全文) | |
| 此鸡不是非凡鸡 ◆ 孙 江 | 04年03月2期 |
|
猴年之后是鸡年。本命年未到,鸡便随着禽流感成为猴年最倒霉的动物,这颇有一点像羊年的果子狸。禽流感就是鸡瘟。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天,必闹鸡瘟。那时,一闹鸡瘟,大人们就忙着给鸡喂土霉素,如果土霉素不济事,绝不会坐看鸡奄奄无息的,必欲抢在之前将其结果烹食,至于人...(详全文) | |
| 新闻的“报喜”与“报忧” ◆ 林思云 | 04年03月2期 |
|
经常听到人们抱怨中国的报刊“报喜不报忧”,可是到了美国日本等新闻自由的国家,又会发现那里的报刊报道的多半是坏消息,可以不严格地说成是“报忧不报喜”。以前台湾在国民党一党独裁时代,报刊也多半是“报喜不报忧”,近年来随着台湾的民主化,新闻报道也基本自由化了...(详全文) | |
| 视线穿越地平线 ◆ 杜海玲 | 04年03月2期 |
|
我不懂画。去找维托雷.卡帕奇欧(Vittore Carpaccio)的一幅画来看,只因为须贺敦子提到了它。须贺敦子是目前最让我动容的女作家。我时常与朋友胡乱聊些喜欢的作家,但是从不说起她,也不敢随手引用她在我心中回旋的句子。真的喜欢,便不肯随意地说了。...(详全文) | |
| 社会转成什么型? ◆ 刘大卫 | 04年03月2期 |
|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一些社会问题是难免的,很多国家都是经过转型才走向成功的。 对此,我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为什么要转型呢?必定是因为原来的“型”行不通了,才会想到转变。如果原来的型很好,又何必转变呢。这一点应该没有异议。...(详全文) | |
|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2003年网络... | 04年03月1期 |
|
年选中,减去较多的是小说的篇幅。这一年,网上反常地没出现轰动而精彩的小说。一部小说,在屏幕上看和在书本上看,除了前者令眼睛更累,差别并不很大。这些年,网络哺育了痞子蔡、安妮宝贝、宁肯、宁财神、雷立刚、慕容雪村等杰出作者,初成气候,但总体上未能超越中外经...(详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