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特写
共 1118 条新闻
华人春季大搬家 | 06年03月4期 |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春季是日本新入学、入社的时节,也是搬家公司生意最好的时期。凡是搬过家的人都知道它所伴随的繁琐和兴师动众。被采访的华人异口同声地说搬家是一件很累的事,不过,依然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搬或者兴高采烈地搬,搬家也是华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详全文) | |
妈祖庙落户横滨中华街 | 06年03月3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在中国福建湄洲岛祖庙接受了开光仪式以后,一尊崭新的妈祖神像于3月8日在横滨中华街新建的妈祖庙安座入位。3月17日,日本最大的妈祖庙将举行落成典礼——不仅横滨中华街视之为大喜事,整个华人社会都将受到护佑,并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自...(详全文) | |
在“脱中国化”中走向多元 ——台湾采... | 06年03月2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2月27日-3月2日,本报记者为采访“废统”与“二二八”纪念式等事,赴台湾采访。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在采访台湾政坛之馀,记者也发现了台湾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台湾是中国人的社会,但是在民主与多元的剧烈社会变革中,她似乎正在力图走一...(详全文) | |
从来日新娘到杀人犯 ——透视郑永善的... | 06年03月1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2月17日早8点50分左右,滋贺县长滨市华人主妇郑永善,在迎送孩子集体上学的路上,无言地拔刀刺死了5岁的武友若奈和佐野迅,酿成惊天大案。有关杀人动机郑永善供述:“自己的孩子不能和其他的孩子融合在一起,是因为周围的那些孩子不好。...(详全文) | |
成功不能“拷贝” ——在日新华人谈创... | 06年02月4期 |
本报记者 孙辉 要不要创业?新华人如何创业?这个问题困扰著在日新一代华人。他们心中都藏著一个自主创业的梦,不愿意再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他们把选择创业作为一段全新旅程的开始,一路上免不了有艰辛,但更多的是追逐梦想的激情。 IT会社小老板:科技创业...(详全文) | |
不到秋叶原非好汉 ——中国团体客狗年... | 06年02月3期 |
■ 本报记者 周宏 日本东京是亚洲潮流的最尖端,无论是日本的电器、日剧、音乐、时装还是漫画,都在浸染著亚洲乃至世界的生活。随著对中国团体客日本游的全境开放、价格的降低,来东京旅游的中国人也陡然飙升。对于出游的人,跨国购物更是一个不可少的内容,据调...(详全文) | |
笑在“灯火阑珊处” ——记活跃在日本... | 06年02月2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大批中国留学生涌入日本,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留学高潮。二十几年过去后,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成为中国科学、文化、政治、贸易等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还有一批留学生留在了日本,活跃在日本的各个领域,为日本和中国这两...(详全文) | |
90天亲情之旅 ──接爸爸妈妈来日本... | 06年02月1期 |
■ 本报记者 孙 盈 1月26日,东京外国语大学大学院生全丹丹在成田机场旅客出口翘首等待,终于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出口处,是爸爸,整整一年零八个月没见到的爸爸,后面还跟着笑眯眯的妈妈。爸爸妈妈比记忆中要消瘦一些。看到女儿近在眼前,泪水在妈妈的眼眶...(详全文) | |
异乡新春酿乡情 | 06年01月4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不觉中又一个中华春节悄悄地降临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传统的春节是合家团聚的快乐时刻,是人们劳累一年后的犒劳和奖赏、修整和将息。但在日华人在没有假日、无法与亲人团聚,甚至除了置身中华街,很难感受到丝毫的春节气氛当中,迎来又一个异乡...(详全文) | |
在日华人春节调查表 | 06年01月4期 |
一、您认为春节是在日华人最重要的节日吗? 1.是 58% 2.不是 42% 二、您如何看华人在日的春节?(单选) 1.缺少传统文化,年味太淡 48% 2.简单轻松,比传统春节好 12% 3.跟其它假期、节日差不多 40% 三、您认为在日华人的春节应该保留...(详全文) | |
在日华人春节的两个主旋律 ──香川大... | 06年01月4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在春节将至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专门研究华人文化与传统的香川大学经济学部王维副教授,请她谈了一下在日华人过春节的一些特征及演变过程。 王副教授指出:目前在日本的老华侨一般出生在日本,又拥有中国(大陆或台湾)国籍,但是他们除非...(详全文) | |
在日华人的网络生存 | 06年01月3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在技术进步,商业发达的21世纪,网络就是信息共享时代的代名词。对个人而言,网络不仅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亲密伙伴和帮手,更成为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文化土壤。 日本是信息时代里的发达国家。旅日华人生活在日本,感受到日新月异的信...(详全文) | |
新年 你祈愿什么 | 06年01月2期 |
■ 本报专题报导组 年年贺岁,贺岁年年。在人们结束了一年的辛苦,满怀期盼与喜悦迎接新的一年到来之时,2006年悄然而至。辞旧迎新之际,向新的一年期许祈愿,是全世界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共同心理,而日本特有的“初次参拜”更是把这一心理以特有的载体付之于形式,...(详全文) | |
2005年在日华人十大新闻 | 06年01月1期 |
本报新闻综述 2005年的在日华人社会,有过灿烂季节,也经历平淡时光。身处中日关系不断恶化的时代夹缝里,在日华人的心情是压抑的,处境是尴尬的,充满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在民间,日本的政治流变、构造改革、社会提前迈进少子化时代,都对华人生活带来了不可...(详全文) | |
怀想曲1990 十五年的履历书 | 05年12月4期 |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赵永庆,女,41岁 出身地:上海 登陆日:1990年9月20日 抵日时所持金额:5000日元 日语学校:太平洋日本语学校(已关闭) 大学:国士馆大学 26岁的赵永庆来日本前,是上海可口可乐公司...(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