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园地
共 1867 条新闻
源赖朝及其家庭 | 08年10月1期 |
■ 子初 前几年,日本NHK电视台热播有关源义经的电视连续剧,再次引起日本人对这位传世英雄的关注和同情。尽管将其置于死地的同父异母兄长源赖朝创建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家政权——镰仓幕府,但自己莫名其妙地坠马而死,而且家族很快断子绝孙,也许是因果报...(详全文) | |
何处是归程 | 08年10月1期 |
长篇连载之一百九十一 ○ 张 石 碧子去日本后,学飞的生活全由以前房东李大爷的三儿子文才夫妇照料。 学飞拄著双拐,基本的生活还能自理,只是做饭什么的就很不方便了。文才夫妇每天轮班来给学飞做饭,有时是在家里给学飞做好了拿过来。拿过...(详全文) | |
日本的恶心 | 08年09月4期 |
■ 刘 柠 作为本土传媒上所谓的“知日派”,笔者从不掩饰对“美丽国家”日本的喜爱。但这种喜爱绝不是盲目的,也基本不具备“爱屋及乌”的延伸特性,而是就事论事,“是其是,非其非。” 在日本近年推行的若干重大社会改革举措中,对诸如让普通国民参与...(详全文) | |
大风起兮 | 08年09月4期 |
■ 胡学文 著 那天一早,吴卫的眼皮就跳个不停。据说,眼皮跳会有大事发生,但吴卫作为一个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教师,能有什么大事。他的眼皮跳是因为没睡好。在超市当收银员的妻子钱丽因少收了二十元钱而唠叨个没完没了,而她过去因为遭受抢劫、被单位怀疑等经...(详全文) | |
何处是归程 | 08年09月4期 |
长篇连载之一百九十 ○ 张 石 可是哥哥拒绝做他们的保证人,父亲又是如此地依恋她,真是进退两难呀!她的心里非常郁闷,真想找个人倾吐一下自己的苦闷,可是日本对她来说,除了已经不能说话的父亲外,谁是亲人呢?又向谁去诉说呢? 她郁闷得...(详全文) | |
母亲的红头巾 | 08年09月4期 |
■ 林少华 母亲走了,走几个月了。 母亲的走,带走了许多东西。带走了人世间最纯净最深厚的爱,带走了那声“孩子……”的呼唤,带走了我喊“妈妈”的机会,甚至带走了整个世界。 也有没带走的东西,比如那方红头巾。 近来我眼前总是闪动那...(详全文) | |
自杀美学不再美 | 08年09月3期 |
花是樱花,人是武士。这是自日本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名言。众所周知,樱花的特点就是一开俱开,一散俱散,像瞬间的礼花齐放。所以说,樱花之美,不仅在一同盛开之时,还在于一同散花之壮观。这与武士道的一荣俱荣,一焚俱焚的集团意识如出一辙。樱花的瞬间即逝之美,樱花的...(详全文) | |
杀死羊 | 08年09月3期 |
说起来,那只羊还是何小花自己要求养的。何小花总是没有钱交学费,班主任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提醒她,要是再不交学费,她还有多少时间就必须离开学校了。何小花这时候通常是沉默的,她除了沉默什么也不会。她知道是自己理亏。何小花十分爱上学,她不想失学,所以就必须...(详全文) | |
和文汉读法猜想 | 08年09月3期 |
李长声 关于和文汉读法,周作人的评价是至当的。他说:“梁任公著《和文汉读法》不知道是在哪一年,大约总是庚子前后吧,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其影响极大,一方面鼓励人学日文,一方面也要使人误会,把日本语看得太容易,这两种情形到现在还留存著。” 周作人说这话是在他...(详全文) | |
何处是归程 长篇连载之一百八十九 | 08年09月3期 |
○ 张 石 碧子连忙来到父亲的睡铺旁,父亲乾枯、灰暗的脸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空茫的眼睛里露出喜悦的光芒,看见碧子来了,他颤抖地伸出手来紧紧握住她的手,另一只手指著房间里的书柜。 碧子一时不知所措,她不知道父亲这是什么意思,她望了望父亲,又望了望书柜...(详全文) | |
战争创伤与祖国困惑 | 08年09月2期 |
■(熊本)天涯草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小时候,几乎是听著这首歌长大的。每当唱起这首歌就会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祖国”一词在我的心中无比崇高、圣洁。我和同龄的孩子们一样愿为祖国奉献一切。...(详全文) | |
草屋子 | 08年09月2期 |
■(青森)小笠原香织 在我嫁过来时,我家的旁边,有一个草屋子,一直没有人住。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屋顶上的草,开始一点一点地随风飘落。有一天,我发现屋顶上出现了一个洞,我开始为这个草屋担心起来:总有一天,它会塌毁的。它的主人为什么不来看看呢?老公说:它的主...(详全文) | |
学做日本料理 | 08年09月2期 |
■(爱知)熊谷和美 很想学日本料理,没事的时候去书店和图书馆时总爱翻翻料理方面的杂志,逛街时也总爱看柜台上摆放的色泽鲜艳的日本料理,然后自己回家练习做,但总觉得做得不是很地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走进一家日本店工作。 这是坐落在濑户商店街道上的“...(详全文) | |
小学 | 08年09月2期 |
北 岛 一 1957年冬,我正在阜外小学读二年级,我家从阜外保险公司宿舍搬到三不老胡同1号,我转学,就近在弘善寺小学插班。 当老师把我带进教室,有人拍桌子,有人起哄,昏暗中,那些眼睛和牙齿闪亮。我头戴栽绒棉帽,护耳翘起,像个七品县官。他一个转学...(详全文) | |
地衣 | 08年09月2期 |
温亚军 著 正伏桌做作业的黄菲儿不用回头,就知道是小姑来了。小姑黄婷婷在镇街上开著一家卤杂碎店,所以身上永远混著一股动物内脏的腥臭和卤杂碎的香味儿。黄菲儿随父母住在喀什,这个暑假里父亲非将他送到爷爷奶奶所在的桑那镇。眼下桑那镇据说很快要有一条铁路经过了...(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