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642 条新闻
木子浪:我在医疗现场"悲观"地热爱生... | 23年11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木子浪很多朋友和我说:你真乐观,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话可能只说对了一半吧。我很热爱生活,但并非一个积极的乐观主义者,甚至可以说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悲观"源于很多根由吧,或是生离或是死别。但最大的影响可能是来自于所从事的工...(详全文) | |
孙晴:我们体会到了工商银行日本店的优... | 23年11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 孙晴今年,我儿子得了一对双胞胎,我们全家特别高兴,上海的奶奶、叔叔、澳洲的姑姑都很兴奋,他们纷纷解囊,拿出了丰厚的祝贺金。上海的叔叔把人民币换成日币,想直接从银行汇给我们。丈夫经过咨询,了解到最快最简单的操作是从中国工商银行汇...(详全文) | |
松冈碧水:哪里都有淑女 哪里都有大... | 23年11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松冈碧水人与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出门在外,人们会不自觉地把你当成某个城市或国家的代言人,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接触很多外来的陌生人。记得去冲绳旅游时,酒店一大早就人有用中国语大声吵吵,把我从梦境中惊醒。我急忙爬起来对丈夫说:先去吃...(详全文) | |
杜海玲:《悲情城市》《最好的时光》已... | 23年11月1期 |
中文导报 文萃笔会三家村 杜海玲10月26日,早晨起来看新闻,侯孝贤因失智引退。几年前就有耳闻,但今日证实,不禁心有戚戚焉——他的电影有多好,世人都知道,但以后不再有新作。他罹患阿尔兹海默认知症,我母亲亦是同症,深识它的...(详全文) | |
丁尚彪:从中国到日本再到美国 ... | 23年11月1期 |
最有名日本“黑户口”老丁在美国公园散步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丁尚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我在纽约刚好工作十年,因害怕坐地铁被传染紧急退休,躲在家里三个月没敢上街。从十五岁下乡插队,去日本打工十五年,又在美国工作到退休,一...(详全文) | |
闫先会:光影的喧哗与私语——垂秀夫摄... | 23年10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东亚大学艺术学部闫先会这些年,我的阅读兴趣变成了偏好读闲书,与其明理莫如动情。无数次设想过自己在人生的某一个安静的午后,将一本书翻开,漫不经心地读,照例备好一壶美式咖啡。欣赏垂秀夫先生的摄影作品集《天涯共此时》的时候,我自然不会...(详全文) | |
孙晴:在日本听唐朝音乐如天籁 | 23年10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孙晴日本的秋天是文艺的秋天,体育的秋天。我们市里开展了许多文艺活动,我和丈夫去听了雅乐。去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雅乐,只知道是古典乐曲,去了之后才知道,雅乐包括唐乐、越南古典音乐和日本创作的古曲。我们坐在剧场中,灯暗下来,主持人站...(详全文) | |
潘城:小块朵颐之大闸蟹 | 23年10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潘城祖母常说:“九雌十雄”,那是等着吃大闸蟹的时节。农历九月宜吃母蟹,蟹黄似咸蛋黄而远胜之,十月西北风起,该吃起膏的公蟹,满嘴连喉咙糊在一处,说话都不利索,也顾不上说话。现在大规模养殖,蟹提前肥,蟹卡成为...(详全文) | |
顾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坦... | 23年10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顾莉 40岁时我写过《 40岁女人的他乡之旅》,发表在《中国女性》杂志上。50岁时我写过《五十知天命》,发表在《中文导报・东瀛岁月》版面上。想不到岁月竟这样飞速而过,如今我又到了开始思索60岁,这个人生的节点! 最近,我想起...(详全文) | |
琴美:单亲妈妈的一天 | 23年10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琴美清晨6点30分,随着闹钟响起,我机械式地跳下床,因为女儿昨天说今天的早餐想要喝味噌汤,那我肯定是妥妥的得帮小主给安排上,味噌汤做法超级简单,煮汤的同时煎两个荷包蛋,烤两片面包,热一杯牛奶,当然准备的还有当季水果,想像一下今天...(详全文) | |
建一:最初的震撼 | 23年10月2期 |
文学园地作者:建一-扶桑社会生活感受随想录之一内容提要:笔者是一位普通的从事信息处理科技工作的海外华人。当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浪潮,笔者于90年代中期走出国门,来到日本留学,此后便留在了日本,继续从事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工作。笔者旅居海外近三十年,自开...(详全文) | |
杨文凯:我的朋友晋鸥 | 23年10月3期 |
——《晋鸥东瀛随笔文集》序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家村 杨文凯 吾友晋鸥,旅日逾30年,从初来乍到时的一文不名,到如今名扬东瀛书道界篆刻界收藏界,更成为华人社会的名人,殊多不易。如今的晋鸥肩负着很多头衔,一张双折的名片未必排得下,但我...(详全文) | |
裘索:月帆庵 | 23年10月3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道乐轩 裘索初夏的一个周末的午后,惠风和畅、花盛数藤罗。茶室稽古中,师匠说,宗水(长谷川的茶名)到了、车就停在表参道交叉口瑞穗银行的斜对面。宗水就是年近七十”月帆庵”的亭主,车就是他移动茶室----月帆庵。近年茶界...(详全文) | |
万景路:菊花在日本是如何变味儿的 | 23年10月3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亥鼻东瀛 万景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近菊花节,艳羡陶翁“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的同时,也对1300年前就传入日本的菊花变迁颇有感慨。菊花传入日本是在奈良时代,恰好与大和尚鉴真偷渡日...(详全文) | |
张伟生:老笔纷披意纵横 | 2023/10/10 22:58 |
——写在11月6日“两岸猿声/伞寿纪念 方攸敏、藤村远山日中二人书画展”之前 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中心协会执行会长 张伟生 癸卯深秋,红枫似火,银杏洒金,两位年迈资深的中日艺术家,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以书画...(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