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752 条新闻
雪述:棋局未终——致中日纹枰间的摆渡... | 25年09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 雪述 今日重拾许久未穿的「ビジネススタイル」(正装),去见一直关心商会与你的“一位领导”。这身装束突然将我拽回二十多年前—&...(详全文) | |
杜海玲:今年三浦友和去的汤布院电影节... | 25年09月3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杜海玲偶然发现日本有个地方叫汤布院,是一个温泉观光地。去过的朋友给我发来照片,哇,美得像童话。我觉得最神奇的是,那里有日本历史最长的电影节——今年50周年。比东京国际电影节早了10年。今年三浦友和去了汤布院...(详全文) | |
赵琼:只有心灵纯粹的人才可以看到《龙... | 25年09月3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赵琼宫崎骏的《龙猫》上映至今已超过三十年,却依然像一阵温柔的风,吹拂着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田。我喜欢看《龙猫》,而且看了很多遍。关于这部电影,我知道它最吸引人的一件事是:朋友家两岁的女儿,只要给她看《龙猫》,就可以安抚她一切的情绪,...(详全文) | |
黄文炜:“日本人优先”是一种人生焦虑 | 25年09月3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晴海观 黄文炜最近一位计划来日本留学的国内大学生颇为担忧地问我:日本在野党参政党提出“日本人优先”的口号,似乎得到众多日本人支持,这会不会增加日本人的排外意识?对此疑问需具体分析。“日本人优先&rdqu...(详全文) | |
万景路:失去历史文化传承有多可怕 | 25年09月3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亥鼻东瀛 万景路大约在我国两汉,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亚大陆北方,传奇般地兴盛着一个游牧民族,它就是没有自己文字的“匈奴”,其鼎盛时期据说拥众百五十万,其中控弦之士就有三十万。由于人人能骑马,个个可弯弓,作战...(详全文) | |
龙升:挖野蒜 | 25年09月3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九州人说 龙升八年前,曾写小文《樱花开时吃野草》。文中开了一串春天吃的野菜菜单:荠菜、马兰头、蕨菜、苦苦草,直到野蒜和笔头草……尤其夸夸其谈地讲了野蒜也叫山蒜、苦蒜、小根蒜,学名叫薤白,日人称其为“...(详全文) | |
晓薇: 你还记得日本的钱汤吗 | 25年09月3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晓薇喜欢这条小街。夜晚还残留着一些暑气,但是毕竟已是初秋,多了一丝丝凉风。小街里有一间在高楼大厦群里寻找不到的古朴钱汤。现在,这样的钱汤越来越少了,偶然见到总能唤起我初来日本时的记忆。一座简陋的阿帕多里4畳半的小屋,没有浴室,楼道...(详全文) | |
张申童:一场跨越风雨的《余白》之约 | 25年09月3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张申童当台风尚在沿海徘徊,风声呼啸,作者赵晴女士却因警报频发,被困于新干线列车中,与名古屋遥遥相望。命运的笔锋看似遗憾,却又在此刻留下了恰到好处的“余白”。风终究绕道而行,而诗集《余白》朗诵会,也在名古屋市...(详全文) | |
小林陽吉:我在天安门城楼看胜利日阅兵 | 25年09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日本八路军新四军会 副会长 小林陽吉202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通过驻日本中国大使馆邀请我访华。因为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日籍老战士已经全部去世,由遗属子女代表访华。和我一起还有同属第二代...(详全文) | |
加善:巢鸭的上海料理 | 25年09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加善有友人请我们去吃上海料理,约定好时间在巢鸭车站出口处见面,然后沿着山手线走,无意中路过了三十年前我的家,由一对父子经营的不动产公司介绍房东帮我们租下房子,一间非常小的屋子,估计不足九平米。走了不一会儿,就到上海料理店了,店家已...(详全文) | |
一青:婚姻不是爱国说明书 | 25年09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一青今天是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清晨,阳光如常洒落窗台,我的心情却比往日更加澎湃。怀着由衷的期待与自豪,早早守在屏幕前,等待祖国庄严而盛大的阅兵仪式。心潮涌动之下,特意制作了一...(详全文) | |
于强:一笼白瓷一笼银 | 25年09月2期 |
-参观“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所想起的作者:于强盛夏时节,我有幸应邀参加了在上海中华艺术宫(美术馆)举办的“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开幕式,再次...(详全文) | |
太阳:拒绝终点 | 25年09月2期 |
文学园地作者:太阳“请吃橘子吧。”像往常一样,住在附近的惠子女士提来了一袋又大又甜的和歌山橘子。她五十多岁,是个热心的主妇。夏天她送来桃子,秋天则带来柿子。“谢谢,真不好意思。”“哪里哪里,这些是...(详全文) | |
陈喜儒:一锅蜻蜓 | 25年09月2期 |
文学园地作者:陈喜儒三姐说,你小时候,淘得没边没沿,什么冒失事都敢干。平时在家里根本看不到你的影子,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只有吃饭睡觉时你才回家。回想起来,三姐说的没错,我小时候确实很忙,整天不着家。忙什么呢?玩呗。在城墙边玩够了,就到城外,在城外玩够了...(详全文) | |
冯学敏:再访山西印象 | 25年09月3期 |
文/摄影 冯学敏前段时间有机会去了山西,圆了我的再访山西梦。说起山西,人们总会想到山西的煤矿、汾酒、食醋、面食和古建筑。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