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点
共 1218 条新闻
怕,我们就不来了 ——专访台湾立法委... | 06年08月3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从8月10到8月16日,台湾原住民立法委员高金素梅率领50名台湾原住民来日,与1000多名来自韩国的各界人士及日本各地群众一起,举行了反靖国等抗议活动。8月14日傍晚,各国群众约2000人,在东京明治公园举行反靖国抗议文艺演出、...(详全文) | |
建立无惧磨擦的日中关系 ——日本内阁... | 06年08月2期 |
2006年8月3日,在东京Palace Hotel举行的第二届“东京-北京论坛”开幕全体会议上,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亲自到场致辞,显示了重视改善中日关系的姿态。以下为安倍致辞内容。 我就是刚才所介绍的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对第二届“东京-北京论坛”...(详全文) | |
克服政治困难重建彼此信任 ——王毅大... | 06年08月2期 |
今天,东京北京论坛第二届会议在此开幕,我谨代表中国大使馆表示祝贺。 改善中日关系已经成为当前两国人民共同呼声。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们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处理相互关系只有一个选择,这就是“和平共存、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这是中国政...(详全文) | |
“政经分离论”是冷战思维 ——访《每... | 06年08月1期 |
■ 本报记者 张 石 7月27日,本报记者在每日新闻社就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自民党总裁选及中日关系等问题采访了《每日新闻》论说委员金子秀敏先生,以下为采访纪录。 记者:您可以谈一下小泉首相在今年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的可能性有多大吗? ...(详全文) | |
台湾扮演和平缔造者角色 ——马英九在... | 06年07月4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于7月10日-13日访问了日本,在多种场合谈到了两岸关系与日台关系。以下是马英九先生7月10日在东京凯悦酒店参加华侨欢迎酒会时,对两岸关系与日台关系的一段讲话,现整理如下。 从去年以来,我们连前主席率...(详全文) | |
要同盟,还是要参拜 | 06年07月4期 |
■ 刘 柠(独立撰稿人 北京) 中日关系正在逸出双边关系的框架。 如果说,日前访问过日本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围绕日本与中韩在历史问题上纠葛的发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大胆、宽容的言行——尚难以引起日本朝野足够共鸣的话,对来自美国的言动,却似乎...(详全文) | |
摆脱对手意识 建立夥伴关系 ——中国... | 06年07月3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日中协会组织的第120次日中俱乐部活动,于7月12日迎来了新任中国驻日大使馆公使孔铉佑。孔铉佑在演讲中分析了中日恢复邦交30多年来两国关系变化的背景,并对目前进入结构性转换期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设性的见解。以下是孔铭佑...(详全文) |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06年07月2期 |
■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冯昭奎 前一个时期,人们还在议论小泉8.15参拜的三种可能性:第一,不去参拜,目的是避免使参拜问题成为选举的焦点;第二,重复2005年的“蜻蜓点水”模式,简单地参拜一下,目的是实现承诺,也可以说是“交差型”模式;...(详全文) | |
促进中日关系:百闻不如一见 访日本法... | 06年07月1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日本法务副大臣河野太郎日前表示将参加今年9月举行的自民党总裁竞选。5月30日,本报记者在日本法务省,就中日关系等问题采访了河野太郎。以下是采访纪录。 记者:在因特网上,河野先生经常对有关中日关系等问题发表高论,如靖国神社问题...(详全文) | |
小泉访美华丽谢幕背后 | 06年07月1期 |
■ 刘 柠(北 京)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6月29日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日美峰会。会谈结束后,发表了题为《新世纪的日美同盟》的共同声明,宣称日美关系作为“历史上最成熟的两国关系”,要在“自由、人权、民主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等普遍价值观和“反恐...(详全文) | |
小泉出游会否顺访中国? ——访日本外... | 06年06月4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日本外务省大臣政务官远山清彦,目前担当中国方面事务。6月15日上午,本报记者就中日关系等问题,采访了远山先生,以下是采访纪录。 记者:最近中国的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先生时表示:如果条件成熟,他希望在适当的时...(详全文) | |
别用国力消长看中日关系 | 06年06月3期 |
■ 卓南生 编者按:旅日新加坡华人学者,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先生,于6月17日应日本两岸关系研究中心邀请,发表了从东南亚视角看中日关系的演讲。卓南生认为,1972年经历尼克松访中冲击后,田中角荣紧急访中,一方面是出于财界的请求,另一方面出于日美竞争的...(详全文) | |
互利共赢 永续发展 ——王毅大使在中... | 06年06月2期 |
节能环保是当今时代潮流,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必由之路。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再从工业文明迈向后工业文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升,对自然的利用和索取也急剧增加。早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松(Rachel Karson)便写下...(详全文) | |
中日合作潜力巨大实现双赢 ——薄熙来... | 06年06月1期 |
今天中日两国的5个机构联合举办“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共同探讨两国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合作,很有意义。论坛的举行是二阶先生提议的,他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此,我代表中方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此次论坛主题选得很好,日方有500多家企业参加,中方...(详全文) | |
小泽以朝鲜战争喻“周边有事” | 06年05月4期 |
■ 本报记者 张 石 本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5月23日在民主党本部召开记者会。本报记者就中日关系等问题,向小泽一郎代表提问,小泽一郎代表回答了本报记者问,以下为采访纪录。 记者:目前在日本政坛,质疑东京审判的声音渐渐高涨。小泽代表对东京审判怎么...(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