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采风
共 3148 条新闻
穿越大洋的歌声与微笑 --记华人女高... | 05年09月4期 |
■本报记者 孙盈 甘华娅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是在日华人中的一位女高音歌唱家。 甘华娅的父亲作为国民党的中央委员,在战争中拒绝逃往台湾,毅然留在了祖国大陆,一家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从甘华娅记事起,家里就被历史问题沉沉地压住,但...(详全文) | |
用泥土讲述留学故事 记东京艺大雕塑博... | 05年09月4期 |
■本报记者 孙辉 在市川市画廊的雕塑展上,见到了陈汉。从外表和谈吐上看,似乎那些富有灵气的作品并不属于他。但他身边的人都知道,雕塑就是陈汉表达自己心灵与情感的最好方式。没有太多的语言,他只用无声的泥土讲述留学的故事,用力量打造空间的真实...(详全文) | |
小留学生求学路亦多坎坷 “软性被欺”... | 05年09月3期 |
本报讯(记者 李春雁)近日,一位华人家长在网上发帖,焦虑其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孩子由于在校经常受些无影气,常常回家哭泣,吵着要回国。没想到此帖立刻引来了大批华人家长的关注和共鸣,表明孩子在校能否融入日本学生之中,被同学们接受,仍是华人家长最忧心的问题。...(详全文) | |
情感是创造出好音乐的基础 ──张照翔... | 05年09月3期 |
本报记者 孙辉 9月9日晚,对于中国民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家张照翔来讲,或许是他43岁的生命长河中一个普通的演出——在东京纪尾井大堂举办他来日本5周年纪念音乐会。当晚,他和国家一级扬琴演奏家沈兵合奏出优美的具有浓郁民族地方色彩的曲调,把人们带入了...(详全文) | |
王勇细说: 日本汉典影响中国 | 05年09月3期 |
本报讯(记者 张石)中国的汉文典籍对日本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否有日本人所写的汉语典籍也反过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呢?这是一个研究者很少涉足的领域,也可以说是学术上的一片空白。9月4日,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详全文) | |
异国打拼求同也求异 | 05年09月3期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虽然年纪尚轻,但在日本的银行界华人圈里,陆世颖却是一位翘楚了。名校毕业后曾就职于不同国家3个大银行,业绩优异的经历,优雅的举止间干练利落的行事风格,都显示着这位华人女白领的睿智和聪慧。 陆世颖并不承认自己是成功女性,她称自己只...(详全文) | |
孩子早恋 让人无奈让人忧 | 05年09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李春雁)随着在日华人队伍的不断壮大,一批新华人的子女也随之成长。正上初中、高中的华童成了华人队伍中朝气蓬勃、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伴随着这个年龄层少年的成长各种烦恼同样也令家长们忧心,其中早恋这一现象尤其令家长们感到担心、不安。 近日,...(详全文) | |
画为媒 中日两世家相交15年 | 05年09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孙辉)8月30日,由京都府立大学、日本美术教育学会和中国西安牡丹书画院共同举办的“中日书画四人展”正在日本京都府立文化艺术会馆举行,来自古都西安的中国画画家翟荣强与旅日画家翟健群父子、日本书法家井口青山、井口湖山父子的80件作品同时展出。...(详全文) | |
歌声越洋飞 乡音淌心田 --记俄罗斯... | 05年09月2期 |
本报记者 孙盈 陈曦出生在云南省,是在日华人中唯一一名俄罗斯族的女中音歌唱家。陈曦的祖父是俄罗斯人,从陈曦俊秀的脸上已经看不出任何异国人的感觉,但大概是继承了东欧人的高大身材,陈曦有着许多女孩子都羡慕的1.72米的身高。 陈曦1984年考入云南...(详全文) | |
创日本从头开始 ---记东京的中国人... | 05年09月2期 |
本报记者 孙辉 有一天,从池袋经过,无意中看到一个写着“新丝路发型工作室”的中文招牌,记者禁不住步入店中。一个东北口音的年轻理发师很热情地招呼我落座后,就轻轻地和我漫谈起来,一边聊天,一边为我理发。 来日本这么多年,第一次在中国人的店里剪头,于...(详全文) | |
抗日战场小八路救出日本女孩 65年后... | 05年09月1期 |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冷舟)65年前的1940年8月,17岁的八路军战士杨仲山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救出了年仅5岁的日本女孩?美穗子,此后他们便再未相见。65年过去了,8月24日,当年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第七次访问中国,终于和她的救命恩人、当年的八路军战士杨...(详全文) | |
崔宗宝: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 05年09月1期 |
本报讯(记者 孙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沉痛承受着风雨的洗礼与时光的侵蚀,正是为了阻止这段悲剧的历史在人们记忆中被风化,前不久,东京剧团四季的秋季剧场开演了大型音乐剧《李香兰》。令观众意外的是,李香兰本人、85岁的山口淑子亲临音乐剧现场。 《李香...(详全文) |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记... | 05年09月1期 |
本报记者 孙辉 世界书法家协会加拿大总会常务理事、现代日本艺术协会理事、中国文化研究会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画师蒋开发不久前做出一项决定:回中国美术大学读博士。他的这一决定让朋友大惑不解。蒋开发来日本已13年,在书画界不说是大红大紫,也称得上是知名人士,...(详全文) | |
井冈今日子出版写真集 北京胡同感动日... | 05年09月1期 |
本报讯(记者 孙辉)在北京胡同里长大、15年前来日的摄影家井冈今日子女士,以北京的胡同为题材,拍摄了一系列作品。8月26日,由井冈女士拍摄、日本侨报社出版的《北京胡同──忘不了的故乡》写真集正式面世。 作者以黑白色调,通过对胡同中各种景物的细致记录...(详全文) | |
一衣带水书法为媒 --记致力于高格调... | 05年08月4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初见黄教聪先生,是两年前在马来西亚,那时正值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主办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在7月28日举行的开幕式上,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不仅为华商主持了大会,还和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对话。这时一位日本华商代表站了出来,对马哈蒂尔首相说...(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