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让二胡响起在世界每个角落 / ——记二胡演奏名家闵惠芬
日期: 05年12月2期

■ 本报记者 孙盈

   11月22日,由民乐界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领衔,NPO日本二胡振兴会主办的2005“二胡缘”音乐会,在东京隆重举行。演出结束后,闵惠芬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今年满60岁的闵惠芬8岁起从其父闵季骞习二胡,12岁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直到大学毕业。在其后的几十年当中,凭着过人的天资和夜以继日的刻苦钻研,闵惠芬站到了世界二胡演奏的最高峰,刘天华、阿炳、刘文金等几代大师的作品和解放至今的大量优秀作品在她的演奏里展示出历史长河中民族音乐的无限神韵,曾被法国媒体评价为“连休止符也充满音乐”,一曲《江河水》让指挥大师小泽征尔伏案恸哭,并说“拉出了人间悲切”。除此之外,闵惠芬还创作了大量二胡乐曲。
   1975年,闵惠芬接到了一个任务:要为毛泽东主席录制一批京剧唱腔。用二胡来演奏京剧唱腔,既要展现京剧演唱的韵味,又要保持二胡自身的特点,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掌握京剧声腔的特性,闵惠芬到处求教京剧名家,不但自己学唱,还仔细揣摩不同流派的区别,她自此跨进了京剧的大门,并且用二胡录制了一大批京剧唱腔。有了这段经历,闵惠芬也对尝试用戏曲唱腔来拓宽二胡演奏的空间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年来,她除了首演《江河水》、《长城随想》、《新婚别》、《夜深沉》等大量二胡乐曲外,一直没有放弃对“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探索。她说:“我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经常会发现舞台下的观众,能跟着我一起演唱,有时甚至成了大合唱。观众如此喜欢,是我最大的幸福。”
   一年前,闵惠芬不经意翻开《文汇报》,她被一段记录毛泽东文化遗物的文字吸引:各位音乐演奏家的录音带、录像带中,毛主席最喜欢闵惠芬演奏的《卧龙吊孝》、《逍遥津》、《哭灵牌》。事隔20多年,突然看到从未披露过的这段文字,闵惠芬感到莫大的鼓励。“探索声腔艺术器乐化,将是我终身研究的课题。”
   1981年,艺术正处于盛年的闵惠芬,不幸身患癌症,但她顽强乐观。6年后,当她大病初愈,从病床上爬起时,却发现社会上充斥着流行与摇滚,有些年轻人甚至连二胡都不认得了。“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传啊!”忧心忡忡的她开始了“攻城战略”——一边马不停蹄地到全国各地采风,汲取民间音乐的精髓,进行乐曲创作;一边不计报酬地到各个大学开独奏讲座音乐会。无数山乡、渔村、煤矿都留下了闵惠芬的足迹,见证了一个艺术家播种的艰辛与快乐。“只要有人的地方,我就要让二胡的声音响起!”
   在四川重庆嘉陵江畔住了半年,川江号子的声音渗进她的心里,融入她对民乐的思索之中。“我耳边每天都回旋着豪迈的川江号子,我产生了一个愿望,要把充满豪情的川江号子用二胡演奏出来。”她的心愿最终实现,与成都作曲家杨宝智合作的二胡协奏曲《川江》诞生。闵惠芬释解它诞生的涵义:江水浩淼,映衬生命的强音,所以闵惠芬终于战胜病魔,为挚爱的事业奔走。
   “也许是生命中的这些经历潜移默化地进去了吧,我现在每次拉琴都热血沸腾,我觉得自己的视野从未像今天这样开阔。对我来说每一次演出都是新鲜的,艺术不可能会厌烦,因为那些音调都是来自几千年民间积淀。”闵惠芬意味深长地说。
   在采访中,闵惠芬自豪地说,现在全中国有100多万二胡大军,自己又眼看民乐不断发展并香飘海外,如果将来有一天,在日本一提起二胡,再也不是一种外来乐器,而是已经在日本生根发芽,并且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将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7/1495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