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采风
共 3095 条新闻
创造IT神话 一年速增4亿美元 百度... | 06年06月2期 |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挂牌以其破天荒的高达354%的涨幅创造了美国股市213年以来外国公司首日涨幅的最高纪录。这就是李彦宏创建的百度。百度的成功上市,堪称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一次精彩亮相,使海外投资...(详全文) | |
吴继红:挑战自我 | 06年06月2期 |
■ 本报记者 陈鹰 “人生要有梦,才能有追求;前面有目标,才能去挑战。”这是吴继红经常说的一句话。不久前,不断追求挑战的吴继红博士又推出了一本《日中观光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详细探讨日中两国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并对21世纪的中日旅游业进行分析与预测。...(详全文) | |
华人个性文身成时尚 | 06年06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孙辉)据说文身最早起源于对远古时代图腾的崇拜。经过历史的变迁,逐步成为一种体现性感与魅力的时尚。这股风潮在现代被重新挖掘,带动潮流的是众多影视、体育明星,各式的刺青图案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性感指数。至今文身的热潮丝毫未减,越来越多的在日中国人...(详全文) | |
“汉语桥”连接民族文化 --世界大学... | 06年06月1期 |
本报记者 郑朝夕 5月28日下午,关西大学以文馆亚洲文化交流中心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紧张激烈的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西日本地区预赛正在举行。来自大阪外国语大学、京都外国语大、神户市外国语大、大阪市立大、关西大、桃山学院大、下关市立大等西...(详全文) | |
八名华人参加侨团研习班 | 06年06月1期 |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8名来自日本的侨团代表于5月20日至29日,回国参加了由国务院侨办主办的“海外华侨华人团体中青年责任者研习活动”。这个研修学习班每年举办一次,今年已是第三届。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60名中青年侨团负责人参加。来自日本...(详全文) | |
留日同学总会临沂建基地 | 06年06月1期 |
本报讯(记者 李春雁)最近几年,中国留日同学总会的为国服务活动采取了就实避虚,落实到具体项目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业分会几年来利用在日留学人员就职单位的条件为国内5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提供了赴日进修或者做访问研究的机会和资助,近日又结合中国留日同学...(详全文) | |
日本画坛写传奇 记被誉为"... | 06年05月4期 |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近日,日本东京美术馆举行了2006年三洋美术财团奖颁奖仪式,中国画家李晓刚凭藉油画作品《翻绳》获得该年度大奖,被授予获奖证书和100万日元的奖金。该作品并从3月至5月在日本全国各大城市的美术馆巡回展出。 由三洋财团出资的“...(详全文) | |
留学生文学奖:异国的记忆 | 06年05月4期 |
本报讯(记者 周宏)日本留学生文学奖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个为鼓励外国人用日语进行创作的奖。前三届共有两名中国留学生获文学奖,一名优秀奖、两名鼓励奖。目前第四届留学生文学奖正在徵稿,截止日期为今年9月20日。该活动也得到了日本文部省的支持,入选作品每年4月...(详全文) | |
大山里的孩子牵著她的心 记帮助哈尼族... | 06年05月4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在中国做过3年高中日语教师的涌井八重子女士,回国后在旅行社工作。吸引我们的是1999年起涌井女士帮助云南省哈尼族小学筹建校舍的事情,并且一坚持就是7年。一个日本人是如何将目光投向了万里之外的中国大山里的孩子? 提起事情的缘由...(详全文) | |
千万别拿我和F4作比较 ————记台... | 06年05月4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凭藉主演人气偶像剧《吐司男之吻》和《麻辣鲜师》而迅速蹿红的台湾演员李威,日前来日为7月将在日本全国上映的他所主演的电影《深海》做宣传。其间李威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刚刚被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流行杂志《POPEYE》及《anan》评...(详全文) | |
斯人亦成戏中人 ——记著名京剧演员史... | 06年05月3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5月25日起,上海京剧团将在日本进行为期20天的巡回演出,上演经典剧目《杨门女将》,中国著名京剧演员史敏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穆桂英。为了更好地听取日本观众的意见,5月16日晚,史敏在东京池袋与日本各界观众举行了茶话会。会上从中国京剧...(详全文) | |
为旅日华文写作建立“自己的园地” —... | 06年05月3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由在日华人写手、电脑工作者陈骏倡议发起、精心制作的“东洋镜”网站,于5月份正式开通。这个标举“集合华人百家写手,荟萃东洋万种文字”的专业网站,以沟通中日理解、提供独特的观察视角为出发点,以在日华人为主要作者,意在为旅日华文写作...(详全文) | |
为外科医装上第三只眼的人 | 06年05月3期 |
■ 本报记者 孙辉 在今年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青年科学家奖授奖式上,有一名获奖的中国人引人注目,他就是东京大学大学院特任教员、“立体全像技术”的发明者廖洪恩博士。 东京大学的“智能机械信息学系尖端治疗福祉工学研究室”是廖博士的工作场所。踏进门槛,...(详全文) | |
实力加斗志是中国队致胜法宝 ——大赛... | 06年05月2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5月,东京,中国羽毛球男女队分别夺得“汤姆斯杯”和“尤伯杯”,这对于率团来日参加比赛的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前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来说,比什么都高兴。联系到同时在德国布莱梅举行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团体赛,中国男女队亦双双...(详全文) | |
寻找回国 | 06年05月2期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5月14日,在全球500强企业——惠普公司来日招聘的说明会上,年过不惑的张建强(化名)又出现了,他很认真地了解了惠普招聘的条件、给予的待遇,然后留于联系地址回去了。相识的朋友问他:“怎么样,这一次有戏吗?”张建强也笑:“心急吃不...(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