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一个日本记者的中国体验 / ——奥谷龙太谈北京驻在5年
日期: 06年09月4期

  ■本报记者 杨文凯

  NHK国际部记者奥谷龙太,自2001年6月派驻北京,到2006年7月初返回日本,前后经历了5年之久的中国采访历程。奥谷的中国采访生涯从小泉首次参拜靖国神社开始,又在小泉第六次参拜的争论声浪中结束,其间经历了日中关系由热转冷的过程,更在中国感受到了许多新奇而宝贵的经历。9月20日,奥谷龙太应日中俱乐部之邀,向关心中国和中日关系的友人们畅谈了他的中国采访体验,并对改善日中关系的可能性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奥谷表示,驻在中国5年,经历了小泉5次参拜靖国神社引起的国民感情的冷却和对立,还经历了非典型性肺炎的冲击,更追踪报道了2005年北京反日游行的全过程。对日中关系而言,这是非常激荡而热闹的5年;对记者而言,更是充实的5年。
  奥谷龙太生于1965年,于1989年赴北京留学。此前,他感受到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良好,高仓健的电影在中国热播,中日政府协力关系很紧密,谈到有关战争的话题,反而是中方人士有意回避。六.四事件发生时,奥谷正在北京留学,本人去了天安门广场,看到、听到、感受到真实的现场气氛。六.四以后,日本媒体,包括NHK对中国的报道比较简单化,往往采用两分法,把民主派等同于好人,把共产党等同于坏人,这与中国当时一个家庭中就有两种或多种声音的复杂情况并不相符。奥谷当时想把真实的情况、真实的场景传递给观众和读者,这成为他投身传媒工作的契机。
  北京驻在5年,奥谷跑遍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28个地区。从繁华都市到贫瘠乡村,他看到了各种事,也见到了各种人。他的采访和报道对象,上至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最高领导人,下至商场上的生意人和来自各地的信访人群,各式人等,应有尽有。即使在回日本之前,他还在北京采访了“上访村”,看到了上访者一天花3元人民币租用一个铺位的悲惨生活。
  日本记者的北京驻在生活,从早上读报开始,他们称之为“新闻扫描”。在日本,由于记者加入各种记者俱乐部,新闻信息会自动传送过来,但中国没有记者俱乐部制度,外国记者只能每天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去寻找新闻线索。一般上午用于“新闻扫描”,然后是联络采访,当然也参加例行记者发表会,然后是写成文送报NHK,或做语音报道,平时还会向NHK传回一些中国现地的形势介绍。不过,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会遭遇当地限制,特别是敏感话题,难以采访。
  奥谷刚到中国时,听到河南省艾滋村的情况,认为这是全球性问题,日本观众很关心,值得报道。他正式向河南省政府提出采访申请,被拒绝,理由为这不仅是地方问题,请他向卫生部申请,而卫生部又驳回他的申请,把皮球踢回到河南地方部门。在这次采访申请中,奥谷首次感受到了中国方式的“踢皮球”,非常无奈。又如日本在2001年对中国发动农产品暂定进口限制后,NHK需要拍山东省大葱种植区的画面,但申请采访也遭拒绝——若在平时可以随便拍,但适值敏感时期,却受到限制。奥谷在中国5年的经验表明,在中国采访少不了一定的“技巧”。
  从记者的感受和经验出发,奥谷认为目前日中之间存在三个层面的对立:1、感情对立:包括战争评价、历史认识、双方政府各自的面子,还有两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集中体现为靖国参拜问题;2、安保对立:包括钓鱼岛纷争、台湾周边事态、日美同盟加强军事协力等;3、政治对立:包括日本争取入常、中国明确反对,日中两国争夺亚洲主导地位,争相发挥领导作用等。从这个矛盾结构来看,靖国参拜问题解决了,最多也只能缓和感情上的对立,但安保对立和政治对立将在中长期内存在,尤其是实力政治导向越来越明显,将使日中对立即使在解开靖国死结后也难以彻底疏通。另外,中日首脑会谈,究竟是作为关系再出发的起点,还是仅为解决问题的象徵性结果?不同的定位,会导致不同的判断,值得深思。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7/1997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