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采风
共 3095 条新闻
日本汉语热升温 大阪总领馆培训汉语教... | 06年07月3期 |
本报讯(记者 孙辉)在中日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过去中国人通常竭尽全力攻读日语,如今汉语又成为许多日本学生的新选择,甚至有的日本人中文教师劝诫广大学子:“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中文吧。”现在日本许多大学、...(详全文) | |
富春茶社登陆日本 | 06年07月3期 |
本报讯(记者 周宏)7月12日,闻名中外的中国百年老店扬州富春茶社,正式在东京JR新宿站新南口高岛屋前推出“富春烧卖”店,这是中国著名的富春烧卖和包子首次正式登陆日本。新宿富春茶社的“富春烧卖”店,是已经营中国著名“老边饺子馆”20多年的新宿“老边饺子...(详全文) | |
“我从不批判只是观察” ——专访台湾... | 06年07月2期 |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记者:蔡导演的电影里台词很少,是因为认为沉默更能够传递吗? 蔡:我有一个观念是,我不怎么相信台词。我不相信电影里的语言,我觉得生活上的语言常常是电影里的台词所难表达的。生活中所讲的东西,虽然乱七八糟,但是里面很真实,没有序...(详全文) | |
改变电梯服务业的中国女性 ——记东京... | 06年07月2期 |
■ 本报记者 孙辉 “你是学法律的,但为什么选择了电梯服务行业?”,“有太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了。”马英华向记者娓娓道来她的创业经历。 马英华在早稻田大学读硕士时,到日本一家电梯公司负责中国市场的电梯维护工作。在工作时她发现电梯服务行业在日本是一个...(详全文) | |
日本服务界的中国小花 | 06年07月2期 |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在日本服装界,日本设计中国生产已成了一个共同的产销流程,因为这样既保证了日本人的服装口味,同时也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因而在日本的服装公司里,中国人就职者频频出现。但大多的中国人都任职在生产管理工作领域,进入日本服装设计领域,从...(详全文) | |
只为了来日一女同时嫁二夫 | 06年07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刘秋鸿)一名女子为达到出国的目的,在前一次与一日本人婚姻尚未解除的情况下,用另外一个身份再次与一名日籍男子结婚,不想这次跨国婚姻又没能让她实现出国梦,不得已之下,她又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婚姻,然而弄巧成拙,在离婚诉讼中被法官发现了其中的疑点...(详全文) | |
中华购物城落户台场 “上海新天地”盛... | 06年07月1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关东地区又一家全新高档中华购物城,总营业面积近300平方米,位于著名的台场小香港六楼的“上海新天地台场店”,将于7月12日开张喜迎客。 2004年5月9日,中文产业株式会社投资数亿日元,日本首家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大...(详全文) | |
异乡创业亦文亦武 武术家向华人子弟传... | 06年07月1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文武双全”历来是中国知识人为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在“修身”上的一种理想境界,正所谓“有为有守切实望,亦文亦武胜匹俦”,但随著现代社会职业的“细分化”,“文武双全”的人物渐渐变得凤毛麟角。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日华...(详全文) | |
“东京需要有一所华人保育园” ——记... | 06年07月1期 |
■ 本报记者 孙辉 新宿圣华保育园是东京唯一一所中国人开办的保育园,保育园园长野崎蕊华是一位热情大方、精力充沛、成熟优雅的女性。她是那么年轻,和她初次谋面的人都想像不出她已是华人保育园的老园长。而一旦了解了她创办华人保育园的经历、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详全文) | |
黄金般的喜玛拉雅系列 ——东强来日2... | 06年06月4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为纪念来日20周年,画家东强于6月19日在银座丝路画廊(SILKLAND GALLERY)推出了他的世界展。在为期两周的个展中,东强不仅展现了他在肖像画创作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更通过“喜玛拉雅系列”表现出画家近年来走进佛...(详全文) | |
在无常的历史中淡然若定 —————访... | 06年06月4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樱美林大学的退休教授金若静女士是目前在日仅有的几位满清皇族后裔中辈分最高的人。金女士是满清皇室肃亲王善春的外孙女,母亲爱新觉罗.显娥与溥仪、溥杰同族同宗,父亲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30代正宗嫡孙。也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出身与特定的历史...(详全文) | |
冬天的童话 --专访《云上的日子》少... | 06年06月4期 |
■ 本报记者 周宏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6月22日,2006年夏至刚过一天,东京的气温与湿度相对较高,天空多云,在靠近JR车站的一家咖啡店里,记者与《云上的日子》少女作家夏伊见了面。 咖啡店里坐了不少正在聊天的日本女孩子,当一位...(详全文) | |
我知道我是怎么来的 ——记喜剧演员范... | 06年06月3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2006日中电影节展映活动6月16日晚在东京拉开帷幕,中国导演黄建新、演员王志文、范伟、陈好等携带其出展影片《求求你,表扬我》出席了开幕仪式。曾经凭藉《看车人的七月》赢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影帝的著名小品演员范伟在片中扮演了男...(详全文) | |
在高风险中自得其乐 ——华人古董贩卖... | 06年06月3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在东京中央区京桥聚集的众多古玩店铺中专营古董字画的文景堂里,我们见到了店主杨清先生。据了解,在日华人中从事古玩业者极少,整个日本不超过20个人,东京地区不过4、5人而已。 杨先生介绍,与经营料理店不同,古玩生意具有极强的专业...(详全文) | |
生前感谢华人爱心相帮 就学生吴志强国... | 06年06月3期 |
本报讯(记者 李春雁)本报于2004年12月547期报道的《留学生患血癌感受人间温情》一文中的主人公,不幸患血癌的中国来日就学生吴志强,最近在国内发病去世。临终前吴志强向亲人嘱托,若能联系上,藉本报向在日本慈济会和曾关心他、帮助他,向他一家捐款捐物的在...(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