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追忆马季在日演出的日子 / 让欢笑感染华人永留东瀛
日期: 06年12月4期 评分: 9.57/7

■本报记者 陈鹰    马季先生1220日驾鹤西归的消息,是从网上得知的。当时,办公室里的同事们一下子都惊呆了。记得今年4月中旬,大家刚刚在“笑的晚会”上与马老及众多相声曲艺界明星亲如一家,促膝欢谈,刚刚欣赏过马老和各位艺术家们精彩的艺术风采。一切都像发生在昨天,大家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不幸的事实还是发生了。

2006年,是马季先生从艺60周年的日子。从《打电话》时代的小马,到为白骨精画像时代的老马,直到近年的马老,60年来马季先生为国人带来了多少欢乐与笑声。近年来,马老因身体状况已很少登台了,但在20064月樱花盛开的时节,马老又以70高龄亲赴东瀛,为在日华人带来欢乐,弥足珍贵。记得我们策划邀请名单时,马老当然在首选之列,惟一的担心是马老身体状况是否允许长途劳累。让我们欣慰的是,当马老听说是为在日华侨华人送去祖国的关怀与问候时,他立刻向组织者中国曲艺家协会表示,不计报酬,不提条件,愿意为在日华人朋友献艺,令人动容。

马老与众多表演艺术家来到日本后,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关西和关东地区。因工作关系,我有幸与各位艺术家共同度过了难忘的几天。当观众们看到马老在台上精神抖擞、中气十足地展现艺术风采时,谁能想到马老上下台阶时常常需要徒弟刘伟搀扶;当大家外出活动时,马老却经常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为了养精蓄锐,为了在台上表演得更加完美。好不容易有机会忙里偷闲去观赏樱花,却被惊喜交加的中国游客团团围住——面对合影签名,马老仍是满面笑容,不急不躁。参加接待工作的不少工作人员都说,马老平易近人,谦虚和气,一点儿也没有架子。对此,马老曾私下对我说过,其实,人越老,越应该谨慎,要踏踏实实做人,谦虚谨慎为人,名气越大,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名利上不要去争。

这就是马老的为人处世之道:事事平和低调,却处处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我们祝愿马老长寿,能为观众和后人多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结晶。马老自己也说过,这次日本之行可能就是我的收山之行了,回去后基本就不参加大型演出了。但在马老谢世后,当我们向他的弟子和友人表示哀悼时,却意外得知马老回国后并没有如愿收山,马老仍在为艺术发著光和热,马老是在他喜爱的艺术之路上走完一生的。

回想初次“见到”马季,还是在我的小学时代。那时,中国没有彩电,黑白电视只在机关单位,有好节目大家打个招呼,孩子们会早早抢坐在长条椅上看电视。某一年,听大人们说电视台要播出“笑的晚会”,演员都是赫赫有名的(那时还不兴叫“大腕”),所有的节目都会让人笑破肚皮。播出那天,会议室里挤得水泄不通,听著怪腔怪调根本不懂的四川话、东北话(“抓壮丁”,“智取威虎山”搞笑版),看著大人们笑得前仰后合,我们这些孩子也跟著大声傻笑。但是,直到现在还记得的,好像只有谢添、马季和王景愚的吃鸡——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马季。

后来,每次听马季的相声便有了新感觉,总是和那次“笑的晚会”联系起来。尽管这台“笑的晚会”曾被极左地批判为庸俗、低级、小市民,但几十年后的2006年,在策划这次相声小品访日晚会时,脑子里立刻出现了为我的孩童时代带来欢笑的“笑的晚会”,这也最终成为晚会的主题,“欢乐在东瀛——笑的晚会”。也许,马季先生本人未必想到,多年前的一次演出会如此长久而顽强地留存在一个孩子的记忆里,并在几十年后复活在日本的舞台上。更难得的是,马季先生最后的艺术风采能留在日本的“笑的晚会”上,谁说这不是天意和因缘呢?

马老走了,在20061220日上午10点半。马老走了,带著辉煌,带著赞誉,带著些许遗憾,也带著在日华人不尽的挽留和怀念。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7/3010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