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
共 314 条新闻
国庆前夕传书讯:《当代中国研究丛书》... | 24年10月3期 |
中文导报讯 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由中国著名学者撰写的《当代中国研究丛书》日文版首批图书在日本正式出版。这一系列学术著作的面世,为日本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教育、法制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这是中日两国学术交流中的一项重要...(详全文) | |
靳飞又一力作《冯耿光笔记:梅兰芳背后... | 22年10月4期 |
中文导报讯 北京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去年隆重推出资深学者、作家、诗人靳飞的两部力作《张伯驹年谱》《张伯驹笔记》,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反响,文化界好评如潮。最近,文津出版社再度出版发行靳飞的又一部力作《冯耿光笔记:梅兰芳背后的银行家》。冯耿光是清末民初风云人物,...(详全文) | |
黄贺强:追寻日本书物之美 | 22年09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黄贺强从山手线新桥站出站的瞬间,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个身着深色和服,疾步赶去新富町书物展望社上班的老头昌三。据说只要喜欢日本限定本古书的人,大概都会知道斋藤昌三的名字。这位横跨明治、大正、昭和时代的出版耄学,在中国也颇有人气。陈子善老师...(详全文) | |
沈 津:《书于竹帛》再版序 | 22年08月2期 |
中文导报 开卷有益作者:沈津2015年4月9日,钱存训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御鹤西去,享年105岁。他的去世,是中美两国图书馆事业的重大损失。钱先生是著名的图书馆事业家,早年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研究院杰出博士研究生,后任美国芝加哥大学远东 图书馆馆长、芝大图书...(详全文) | |
陈克振:创业有成、情系故园的林木荣 | 2022/03/16 13:23 |
作者:陈克振祖籍安溪县的马来西亚实业家、慈善家林木荣(1927一 2009年),荣任马来西亚安溪总会副会长等职务,在海外创业有成之后,情系桑梓,热心家乡,捐资兴办家乡公益事业,投资建设家乡,为家乡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赢得乡亲的赏誉,也荣获福建省...(详全文) | |
陈克振:星光璀璨、爱洒人间的李陆大 | 21年08月3期 |
作者:陈克振李陆大个人照祖籍福建省安溪县的新加坡实业家、慈善家李陆大(1923一2007),在故乡捐资兴办许多公益事业,还捐赠中国西部扶贫,经中国科学院紫金天文台发现并提名,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为3609号小行星命名为“李陆大...(详全文) | |
陈克振:怀念施金城— “安溪的陈嘉庚... | 21年06月3期 |
施金城与梁丽馨伉俪怀念 “安溪的陈嘉庚”一记倾资兴学的侨胞施金城作者:陈克振 泉州市华侨历史学会理事安溪县侨务办公室退休干部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安溪乡贤施金城先生,不幸于5月25日在印尼泗水逝世,享年96岁。家乡各界无不为之悲痛,纷...(详全文) | |
在离散与归属嬗变下的华文写作 | 21年05月2期 |
——日本本华文作家协会与《香港文学》杂志社成功举办“我们这个时代的写作”讲座 中文导报讯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后疫情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原本固有的价值共有要重估,原本共享的生存体验要重构。文明,或许不再是我...(详全文) | |
陈克振:“民间大使”的传奇人生一记东... | 20年12月2期 |
作者:陈克振东南亚商界名人唐裕,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更是一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位传奇式人物,致力架设友谊之桥,做了许多外交 工作,促进中国与新加坡的友谊,协调恢复中印两国直接贸易,积极推动两国复交,是一位中印复交的幕后人物,书写出罕见的传奇人生,被誉...(详全文) | |
邹德浩、黄学琪:两千年一衣带水 患难... | 20年02月4期 |
作者邹德浩:人民日报原常驻联合国首席记者、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北京拓维智库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执行所长。黄学琪:系中国常驻联合国原公使衔参赞、扬州市原副市长、现任海外华人科技组织联合会常务副会长。2月3日,在中国外交部的一次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详全文) | |
AI成“神”之日:揭示人工智能的终极... | 19年08月2期 |
《AI成“神”之日:人工智能的演变》,由日本信息通信专家松本徹三写作,在日中国企业家张林峰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颇具科幻味道,对人工智能未来进行了大胆预言。本书是一本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哲学角度拷问科技力量对人类未来演变的书。...(详全文) | |
祝君波:不息的生命:为老八路黎鲁同志... | 19年03月2期 |
作者:祝君波 作者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兼朵云轩总经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黎鲁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今年99岁了,春节前我去给他拜年,意外的是老黎依然行动自如,思维敏捷。墙上挂着他新绘的山水画,细笔山水那一路,绘得一丝不苟,桌上则放...(详全文) | |
祝君波:高风亮节 诲人不倦:回忆与高... | 19年03月2期 |
作者:祝君波作者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兼朵云轩总经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高式熊先生近年工作照1978年是个百废待兴的年份,周志高先生等创办了中国第一本《书法》杂志。当时,日本已有200多种书法读物,我们才创办第一本,差距不小。所...(详全文) | |
《侨日瞧日》丛书:日本是这样的 | 17年12月3期 |
序言作者:李长声从陈寿《三国志》算起,到眼下要出版的《侨日·瞧日》丛书,中国人写日本已写了两千年,年头比日本人写他们自己长得多。日本人总爱问我从哪里来,所谓日本论、日本人论、日本文化论,世界上最早的,就是这《三国志·魏书》当中的...(详全文) | |
郭平英:70年前郭沫若在上海用过的一... | 17年09月1期 |
作者:郭平英郭沫若女儿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 馆长日本郭沫若研究会事务局负责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岩佐昌暲先生发来电邮,告诉我筑波大学汉语教授大冢秀明先生提供了一张郭沫若的名片。打开附件,眼前果然是父亲名片常用的样式,单面,只印有“郭沫若&...(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