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采风
共 3148 条新闻
提高自身刻不容缓 ──郑京(美国公认... | 04年01月1期 |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就业机会大幅减少,而与此同时中国日益强盛,经济快速发展,因此中国留学回国人员高速递增。然而对于更多的留学生、就职者来说,何去何从仍然举棋不定,毕竟离开已久,国内高速发展的诱惑力虽大,但是变化快,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如果回去的...(详全文) | |
墨笔染尽岁寒雪竹 ──记“雪竹轩主”... | 03年12月4期 |
有道是“ 岁寒长友松竹”,松竹在国画家笔下一直最具风骨。被称为“ 华夏雪竹第一人”的杨竹,此次再度来到日本办画展,选址日中友好会馆,这是他在北京荣宝斋举办画展后第一次海外之旅。 眼前的杨竹一米八零的个头,两眼炯炯有神;宽厚的额头、长长披肩的头发,一...(详全文) | |
美国公认会计师(U.S.CPA)资格... | 03年12月4期 |
新年渐近,又到了在校学生开始就职活动的季节了。尽管有消息说日本经济开始复苏,可是在日华人的就职依然谈不上乐观。为了在“资格社会”的日本找到满意的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资格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在华人中掀起了考取美国公认会计师(U.S.CPA)的热潮,据...(详全文) | |
入乡渐随俗 在日华人开始热衷和式写真 | 03年12月4期 |
本报讯(记者 宇默)目前,随着在日华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受日本生活的影响,他们对在一年中日本重大节日及纪念日里穿日本传统的和服摄影留念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记者从东京中野的一家华人经营的Eye-Catcherstudio写真屋了解到,以往在中...(详全文) | |
“万来轩”迈出复活第一步 ──访第二... | 03年12月3期 |
著名侨领吕行雄在2003年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起落:一方面因罹患胃癌而住院开刀,目前仍处于就医疗养阶段;另一方面,拥有70年历史的中华料理老铺“万来轩”因经营不善而宣布倒产。吕行雄曾经为在日华侨华人社会的团结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现在他首先必须战胜自己:...(详全文) | |
探访传说中的理想之地 刘庆云深入香格... | 03年12月3期 |
去年10月,刘庆云与摄制组一起走进了那神秘的土地──香格里拉。一年后,他们为日本观众带来了梅里雪山四季的秀丽景色与藏族人民的纯朴人情。 香格里拉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处。1933年,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著书《消失的地平线》,描绘了一个近似桃源仙境的...(详全文) | |
神户留学生好福气 “ 贵人”相助可安... | 03年12月3期 |
本报讯(通讯员 田思路)在神户留学生中,提起“ 神户国际协力交流中心”和“ 留学生之友”,人们无不交口称赞,并表敬佩。这两个组织在帮助留学生学习生活上尽心尽力,为留学生做了大量好事,特别是帮留学生解决了大量住房难题,使留学生深受惠泽。 神户国际协力...(详全文) | |
《万叶集》中深耕中日比较文化 ——记... | 03年12月2期 |
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同样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灿烂文化。两国间在文化比较学方面有着许多非常值得研究的内容。日本国立茨城大学人文学部的华人学者梁继国教授,在中日比较文化的研究领域中正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梁继国出身于中国山西,197...(详全文) | |
个人主页成名片 华人青年流行网上“表... | 03年12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李春雁)随着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制作个人主页在在日华人中也越来越流行,尤其在青年一代中颇为普遍,个人主页已成为个人名片,是青年人在网上表现自我抒发情怀的颇佳渠道。 制作个人网页的主要群体为在大学院读书的留学生和就职的单...(详全文) | |
人如玉歌如华 记华人音乐歌手吴越华 ... | 03年12月2期 |
和吴越华坐在一起谈话,你会不经意间忘记她就是舞台上那位光彩照人的歌手。因为眼前的她优雅、文静,而又温和朴实,和她谈话就像与久别的朋友叙旧,轻松而惬意。对于为何在声乐界打拼多年却仍保有这样平和的气质和心态,吴越华解释:“这可能和我当过老师有关吧。” ...(详全文) | |
掀起老上海复古风 ●本?笥?者 向? | 03年12月2期 |
与福井先生一起无论去哪里,他总能很快找到中华料理店。采访他的那天也是,他带着记者穿过新桥车站,来到一家古色古香的湘菜馆。坐定后,很老练地点上一壶中国茶,很儒雅地品上一口,然后用上海话和记者寒暄道:“侬好伐?” 有人说福井先生是个中国通,但福井先生摇...(详全文) | |
外汇公司突然濒临倒闭 华人投资应当谨... | 03年12月1期 |
本报讯(记者 宇默)位于东京?谷繁华地段的一家由日本人经营的名为HUORETUKESUZIYABAN(株)的外汇中介公司最近因与运作公司间在资金周转方面出现问题而濒临倒闭,全日本5000名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日华人。此次倒产将造成客户约200多亿日元...(详全文) | |
回国,共同寻找成就感 ──专访“长江... | 03年12月1期 |
采访在日学者邹志刚的那天阴雨连绵,邹志刚博士就用车带着记者在筑波科学城里转了一圈。雨中科学城很美,润湿开阔的大道两旁是深红浅黄的落叶林,枝繁叶茂之间隐约可见一幢幢庞大而又布局合理的建筑,一片宁静安然的气氛。邹志刚博士说:“在这里摔一跤,向左倒撞到的是博...(详全文) | |
马骁水墨天地:生命继续飞翔 ● 本报... | 03年12月1期 |
1979年4月,39岁的马骁作为归国者,携夫人王荻地及两个儿女回到日本。同年6月,马骁在静冈设立了“ 马骁水墨画会”,这可能是全日本最早的中国水墨画会。在过去25年里,马骁以其吞吐八荒的豪迈想象力,伴之以大泼墨和大泼彩的宏大气魄,在日本创出了影响广泛的...(详全文) | |
蒋子龙:中国文学有望出现大气象 ● ... | 03年11月4期 |
中国著名小说家蒋子龙最近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蒋子龙在东京下榻的新大谷饭店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对中国文学的现状、个人的创作历程和目前处于文坛领导地位的一批中生代作家的现实影响和历史定位,发表了坦率的意见。 蒋子龙首先说,去年秋天去加拿大参加国际作家...(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