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导报按期阅览】

  年  月
 
新闻搜索
关键字 
类型 
类别 
范围  标题
全部
排序 

 
导报电子版
    导报调查
    有关新冠疫苗接种意愿问卷调查 Q1:您的年龄
    18-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及以上
    Q2:您知道日本通过《修正预防接种法》吗?(可多选)
    接种疫苗是日本国民有义务
    接种工作由日本各市町村实施
    接种疫苗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若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后果,损害赔偿由政府承担
    不知道
    Q3:针对新冠疫苗,您愿意接种哪里的(可多选)
    欧美疫苗
    日本疫苗
    中国疫苗
    其他
    Q4:明年春季开始,您愿意在日接种疫苗吗?
    愿意
    不愿意
    观望
    不知道
    Q5:如果您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原因有哪些?(多选)
    1、我觉得公开上市的新冠疫苗基本是安全的
    2、我觉得接种疫苗对预防新冠肺炎是有效的
    3、我觉得接种疫苗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4、我觉得接种疫苗可以保护周围的人(家人、朋友、同事)不受感染
    5、其他
    Q6:如果您暂不愿意接种疫苗,原因有哪些?(多选)
    1、生活预防就好,不需要接种疫苗
    2、我怀疑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我担心接种后会引发不可知的副作用
    4、接种疫苗的过程可能不安全或太麻烦
    5、其他
    华人采风
        共 3125 条新闻  

    杨军:从医生到交叉学科创业者 07年04月3期
    ■本报记者 孙辉吸引了四大洲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者的首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于2006年12月28日在广州隆重颁奖。东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员杨军获一等奖,他也是惟一一名获得该殊荣的日本留学人员。1991年,在山西大同做内科医生的杨军被公派来日留学...(详全文)
    七年后歌手RURU回来了 07年04月2期
    ■ 本报记者 孙盈提起歌手本多RURU相信许多2000年之前来日的在日华人都不会陌生。出生于中国渖阳的本多RURU1992年随母亲来日定居。从小酷爱唱歌的她,1995年在由中文产业株式会社与KDDI国际电话公司主办的“第一届在日华人卡拉OK大赛”中获得冠军...(详全文)
    华人少年满分考入斯坦福 07年04月2期
    本报讯(记者 孙辉)旅日华人二代,家住横滨的17岁高中生刘彬婴同学,凭优异成绩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刘彬婴同学现持中国国籍。1989年出生在中国大连。1991年,父母来日工作定居,他在北京随爷爷奶奶生活,并在国内读完小学。2002年,他来到日本与父母团聚,...(详全文)
    中日留学交流见证人---记中国驻日本... 07年04月2期
     ■ 本报记者 李春雁(接上期)五、关注自费留学生推动设立政府奖学金随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留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留学生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自费留学生从人数上渐渐成了留学生的主体。在李东翔第二次来日工作的1992年至19...(详全文)
    李晓刚获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奖 07年04月1期
    本报讯(记者 李春雁)3月27日,在日本东京美术馆,中国著名油画家李晓刚接过象徵荣誉的金质奖牌和奖状,他的作品《视》获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奖。在对李晓刚的贺词中称,李晓刚是“思想性和技法超群,与众不同,不仅有中国色彩,更具有国际色彩的画家”。 而就在一年前,...(详全文)
    肖恩月:把关日本房屋面积 07年04月1期
    ■ 本报记者 孙辉 在日本,开发商申办建筑物标示登记时,必须委托土地家屋调查士申请,由其负责到现地调查建筑物的所有权、用途、状况等及面积测量,做成建筑物图纸后,开发商才能向法务局申请登记。有人说,这个行当是一个“半官”职业,也有人把土地家屋调查士和司...(详全文)
    中日留学交流见证人—记中国驻日本大使... 07年04月1期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接上期) 随著留学交 流工作的深入展开,中国来日留学生人数的直线上升,学成毕业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很多人由于不大了解中国国内的发展变化,为毕业后的去向而犯了难,在回国 还是留日间徘徊,在李东翔第二次、第三次驻日工...(详全文)
    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记关乃平彩墨画... 07年03月4期
    ■ 本报记者杨文凯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自1992年联合国设立“世界水日”以来,人类走过了危机四伏的15年,愈发认识到水的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 为纪念“世界水日”到来,展现多年与水为伴、以水为主题的创作成果,同时也以微薄的个人之力来回馈社会...(详全文)
    中日留学交流见证人—记中国驻日本大馆... 07年03月4期
    (接上期)■ 本报记者李春雁三、扫除障碍为留学交流互航以后按照中日两国政府的协议,中国公派本科留学生逐步来到日本,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也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80年代的日本,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生活富裕,对未来也充满信心,街上...(详全文)
    章家瑞:留住民族之根 07年03月4期
    ■本报记者 陈鹰3月15日,章家瑞导演带著他的“云南三部曲”之一的《女若玛的十七岁》和女主角女若 玛的扮演者,哈尼族少女李敏来到中国大使馆,向中日两国观众介绍这部即将在日本公映的影片。章导演说,这是他执导的影片第一次在日本上映,希望受到日本观众的喜爱,也希...(详全文)
    中日留学交流见证人—记中国驻日本大使... 07年03月3期
    ■ 本报记者 李春雁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巨龙苏醒,金鸡啼鸣,随著中央宣布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改革开放的时代。随著改革开放的号角,一批批年轻的学子们走出国门,奔赴世界各地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有益的文...(详全文)
    我在日本当农民 07年03月3期
    ■ 本报记者 孙盈来自黑龙江省鸡西市的王金生大爷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年过花甲后,居然在异国他乡当上了农民。1987年,作为残留孤儿的王大爷带领一家人回到日本定居。在神奈川一家工厂工作了10馀年,3个儿女陆续成家后,2001年,王大爷面临退休,经营砂石厂的日本...(详全文)
    华人声援浅野史郎竞选东京知事 07年03月3期
    本报讯 东南亚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世界华人2007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展”组织委员会秘书长,旅日华人王德水先生于3月18日在东京赤崱鮌陵会馆拜会了正在参加东京都知事选举的广心大学教授,元宫成县知事浅野史郎先生。王德水先生与浅野史郎经互相介绍后,彼此更增亲热...(详全文)
    我是一颗顽强的蒲公英——记归国者三世... 07年03月2期
    ■ 本报记者 孙盈3月1日,由中国归国者翻译协会发起创办的,目前惟一一本专门面向在日中国归国者的中日双语杂志——《蒲公英》正式创刊。《蒲公英》的主编——岳然来自中国哈尔滨,是一个操著一口与日本人别无二样的极其标准日语的浓眉大眼的小夥子,由于祖母是残留妇人,...(详全文)
    日常交往是友好交流的基础 ——访日本... 07年03月2期
    ■ 本报记者 杨文凯(接上期)六、中日关系、两岸关系牵动华侨社会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由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同胞组成。1949年以后,国内形势和两岸关系发生剧烈变化,无不对日本华侨华人社会造成影响。这一点,在横滨中华街表现得非常明显,曾德深对此感受强烈,感触很深。...(详全文)


    RSS | RDF | ATOM | OPML
      图片新闻

      专题报道
    日美关税谈判: 对立深刻 前景难测
    中文导报讯 美国特朗普政权发动一系列关税措施后,世界经济秩序一片大乱,美国自身也饱尝“自噬”效果,发生股票、债券、美元“三杀”危机,...(详全文)

      独家报道
    《中文导报》读者新年会:相聚CIT...
    读者新年会合影留念中文导报讯(记者 尤锡川) 《中文导报》作为连接旅日华人社区的桥梁,始终致力于为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资讯与服务。在这个辞旧迎新,满怀希望的时刻,中文导报社于2...(详全文)

      导报视点

      中日交流名人系列

      寂寞的心俱乐部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