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点
共 1211 条新闻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发展提案书——日本华... | 08年01月1期 |
编者按: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2007年12月27日访中临行之前,在首相官邸会见了日本华人教授会议的12位代表,从会议代表朱建荣手里欣然接受了有关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发展的提案书,并听取了旅日华人对中日关系发展的积极建议。 据了解,日本华人教授会议在2007...(详全文) | |
福田年内访中成最后看点 ——白西绅一... | 07年12月3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在2007年临近岁末之际,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先生接受《中文导报》记者专访,回顾了过去一年来日中关系的发展,同时展望了2008年的新希望。他提出建议:1、日中关系应该由目前的“战略性互惠关系”提升为“战略性共同发展关系”;2、...(详全文) | |
为东海油气田问题找出路 | 07年12月2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编者按:12月3日下午,正在北京访问的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了会谈。会谈中高村表示:“我们希望在福田首相访华之前,能够解决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希望胡锦涛主席能够对有关方面予以指示。”对此,胡锦涛主...(详全文) | |
追求和谐坚持讲真话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 | 07年12月1期 |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会长、丹斯里拿督 张晓卿 今天,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0届年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中文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中文媒体发展与合作的大计,真是难得。藉此机会,我要至诚感谢曾特首,在政务繁忙中,抽空前来为今届的年会主持祝福和勉励。 世...(详全文) | |
公共外交加深中日理解 ——访外务省大... | 07年11月4期 |
■ 本报记者杨文凯 井出敬二先生是日本外务省大臣官房参事官。在2004年2月至2007年9月期间,他担任日本驻华公使,负责对中新闻文化交流工作。在过去几年里,井出敬二改变了日本外交人员不善与普通中国人打交道的惯例,主动接触中国媒体,积极深入到社会生活...(详全文) | |
中国进入社会改革阶段——中国进入社会... | 07年11月3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立命馆孔子学院第九回敬学讲座,于11月13日在东京举行。围绕著“以日中关系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主题,日中友好协会最高顾问野中广务和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先后发表了演讲。 针对中日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与国民情感逐渐疏离之间的矛盾、中国社...(详全文) | |
合则双赢分则两输 ——金子秀敏谈“小... | 07年11月2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日前,日本政坛激烈上演执政自民党和在野民主党为是否“联合执政”而接近和分离的政治剧。这场政治大戏究竟意味著什么?就这个问题,《中文导报》记者专访了《每日新闻》论说委员金子秀敏先生。以下是采访摘要: 记者:最近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演出...(详全文) | |
中共选拔人才实现“四化”——高井洁司... | 07年11月1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形成了由第四代向第五代过渡的新领导集体。十七大制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人事动向,也受到日方的高度关注。10月26日,在亚洲记者俱乐部的学习讨论会上,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教授、原《读卖新闻》中国特派员高井洁...(详全文) | |
资料优先理解最难——曹应旺谈中共党史... | 07年10月4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引发中共党史研究和高层人物研究再次受到关注。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共高层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研究一直是社会热点,也是当代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曹应旺研究员访日,与日本华...(详全文) | |
寻求中日共同利益汇合点——中国驻日大... | 07年10月3期 |
■ 中国新任驻日大使 崔天凯 中国新任驻日大使崔天凯10月9日下午来到东京华侨会馆,看望了东京、横滨两地华侨,这是崔大使来日赴任后首次与华人公开见面。崔天凯与华侨华人举行座谈,并发表了讲话。以下为崔天凯大使讲话摘要。 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来...(详全文) | |
两个中国与政经分离——陈肇斌谈战后日... | 07年10月2期 |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近日,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特别报道,《中文导报》记者采访了在战后中日关系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陈肇斌教授。现任日本首都大学东京法学系教授的陈博士,1986年秋天赴东京大学法学部留学,1997年春天以优异成绩被选为东大这一年度...(详全文) | |
中日往来增势强劲前景乐观——访中国国... | 07年10月1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2007年是中日关系正常化35周年,也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日两国人员往来在此前的基础上又有了大幅增长。9月26日,《中文导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家旅游局(东京)首席代表范巨灵,听范代表讲解中日人员往来与交流的增长势头,展望...(详全文) | |
华商是桥梁中日互惠任重道远 ——访全... | 07年09月4期 |
■ 本报记者张石 在神户举行的世界华商大会上,本报记者于9月14日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日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张蕴岭先生。采访摘要如下。 记者:请您谈一谈华人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张:华人经济,从两个方面来说,一...(详全文) | |
为华人倾心为华商大会尽力 ——访株式... | 07年09月1期 |
■ 本报记者 孙辉 由华人企业家刘海涛创立的株式会社Stream(Stream Co.,Ltd.)今年2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Mothers市场上市,这也是第四家华人经营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位于东京秋叶原附近,主要从事网络贩卖方面的电子商务业务,旗下的ww...(详全文) | |
百年民族品牌回馈华侨华人 ——访交通... | 07年08月4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建行近百年的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历史悠久,品牌厚重。1987年4月1日,经过重建,交通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1995年12月1日,交通银行东京分行正式开业,成为继中国银行之后在日本开设分行的第...(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