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要闻
共 2866 条新闻
胡锦涛“不怕拖”vs谢长廷“射月论”... | 05年02月2期 |
本报新闻综述(记者张石)2月1日至2日,应辜振甫家属邀请,受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委托,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秘书长李亚飞等3人以个人代表的身份,赴台北吊唁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并向辜夫人转交了汪道涵的亲笔信。 最近,海峡两岸关系中接连发生3件大...(详全文) | |
日中友好协会举办新年会 民间友好受到... | 05年02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日中友好协会于2月3日举办了2005年新年会,来自日中友好团体、中国大使馆、新闻传媒的友好人士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了中日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的成果,并对中日关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代理佐藤嘉恭、最高顾问野中广务、日中友好...(详全文) | |
国民党欢迎大老“回娘家” | 05年02月2期 |
本报讯 国民党主席连战2月6日主持增聘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典礼,增聘者有当年遭国民党开除党籍的郝柏村、许历农和林洋港等人,因此被视为具有“国民党回娘家”指标性的意义。连战在致辞时指出,做人要吃水果拜树头,要饮水思源,除了欢迎归队大老外,也再度宣示国...(详全文) | |
中俄密谈 柳暗花明 俄﹃泰纳线﹄计划... | 05年02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张石)俄罗斯产业能源部长佛里斯契克最近向俄罗斯媒体表示:从东西伯利亚出发,到接近日本的远东港口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建设计划,有包括通往中国支线的可能。 在2004年的12月31日,俄政府决定修建远东输油“泰纳线”,并且不提中国支线。人们以为...(详全文) | |
日本提出ODA中期政策 | 05年02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以日本政府2003年8月正式改定通过的政府开发援助大纲(简称ODA新大纲)为依据,外务省经济协力局于2005年1月24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ODA中期政策和国别援助计划。旧ODA中期政策是在旧ODA大纲指导下,于1999年8月制定的。...(详全文) | |
日本提出ODA中期政策 | 05年02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以日本政府2003年8月正式改定通过的政府开发援助大纲(简称ODA新大纲)为依据,外务省经济协力局于2005年1月24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ODA中期政策和国别援助计划。旧ODA中期政策是在旧ODA大纲指导下,于1999年8月制定的。...(详全文) | |
地震海啸肆虐 外交政治比拼 | 05年02月1期 |
本报新闻综述 (记者 杨文凯) 2004年12月26日,人类经历了瀚海由天堂变为地狱的恐怖过程。当地时间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了地球上40年来最强烈的9.0级地震,并引发世纪大海啸。超过10米高的滔天巨浪席卷了斯里兰卡、印度、印度...(详全文) | |
中日人员往来跃进400万人时代 | 05年02月1期 |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尽管2004年的中日关系以“政冷经热”作结,但两国在多种领域的交流依然持续扩大,成果显著。中日贸易额突破1600亿美元,中日友好都市达到226组,与此同时,中日人员往来也跃上400万人大台,备显两国交流的活力。 据中国国家旅游...(详全文) | |
王毅大使新年谈中日关系: 中日需重视... | 05年02月1期 |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2005年新年伊始,由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和日中协会联合主办的“新年贺词交欢会”于1月7日在东京新大谷饭店举行。承续着2004年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影响,日本经济界对改善两国“政冷”现状提出了强烈要求。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详全文) | |
中日关系怨结越结越紧 李登辉访日留经... | 05年02月1期 |
本报新闻综述(记者 张石)2004年12月27日起,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与夫人曾文惠、亡儿李宪文之妻张月云、正在英国留学的孙女李坤仪4人,以及主治医师等人到日本访问。李登辉一行于27日从名古屋机场入境日本,走访了名古屋、金泽、京都等景点和温泉,于2...(详全文) | |
阿巴斯当选巴解新领袖 | 05年02月1期 |
本报讯 巴勒斯坦历史上第二次大选1月9日开锣。100多万选民选出继承已故领袖阿拉法特的接班人,阿拉法特生前的多年副手阿巴斯当选为巴自治政府主席。大选正式结果于1月10日公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临时主席阿巴斯的得票备受注视,也可能成为中东和谈能...(详全文) | |
中日石油线路争夺战── 俄修“泰纳线... | 05年02月1期 |
本报讯(记者 张石)2004年12月31日,俄罗斯政府正式决定修建“泰纳线”。两年多来,中日有关俄罗斯远东地区石油出口管道的走向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普京政府对国内石油产业的重新国有化运动,以尤科斯石油公司被拍卖为标志,已经大功告成。 “ 泰纳线”...(详全文) | |
逝世一周赵紫阳评价盖棺难论定 | 05年01月4期 |
本报新闻综述(记者 杨文凯)中共前总书记,中国前总理赵紫阳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于1月17日在北京病故,享年85岁。赵紫阳在80年代任职期间,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贡献良多。1989年天安门事件,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反对当局出动军队镇压学生...(详全文) | |
推动中日从感情外交进入实务外交 ──... | 05年01月4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1月17日,中国新华社发表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逝世的消息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当天12时05分在首相官邸大会议室门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赵紫阳是为中日友好尽过力的人,中日友好的方向不会变。日本外务省也在1月17日发布文...(详全文) | |
北侧大臣访中促中日旅游开放 ──中国... | 05年01月4期 |
本报讯(记者 张石)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北侧一雄于1月17日-20日访问中国,就扩大中国团体旅游签证范围事宜,同中国有关领导人进行了会谈。中日双方目前已经确定,将原本仅限于北京等8个地区的中国团体访日观光签证发放范围扩展至中国全境,实施期限暂定为3月25日...(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