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796 条新闻
| 关于寅次郎的争议 | 13年12月1期 |
|
■ 幽 兰和S君之间有一场关于寅次郎的争议。争议缘起是对我的寅次郎之爱他表现出相当不屑的态度。我说,我知道日本的文化人看不起寅次郎,但战后日本电影中还有比寅次郎更持久更广泛地被接受的人物吗?对寅次郎的不屑,不过是知识分子对大众文化的轻视而已。为此,他写来邮...(详全文) | |
| 黄文炜:在台湾“遭遇日本” | 13年12月1期 |
|
黄文炜晴 海 观 前不久去了台湾,只是在台北滞留两天半的时间,由于旅行团把日程安排得很有效率,走了不少地方。比如中正纪念堂、故宫博物院、忠烈祠、行天宫、九份等,还被导游拉到茶艺教室、免税工艺品店和按摩店等。在台湾,不时能感觉到“日本因素&rdq...(详全文) | |
| 丢东西 找东西 | 13年11月4期 |
|
■ 欧阳蔚怡 某一天,儿子从冰箱前擦身而过的时候把冰箱上的记事贴板的笔碰掉了。他在周围寻找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到,晚饭后我也帮忙,冰箱旁边的垃圾箱、食品柜的抽屉、冰箱两边的夹缝都翻了个遍,那支笔却是无影无踪。我家先生陈爸爸吃完饭后,不慌不忙地在冰箱下面和周围扫...(详全文) | |
| 日本人的灵活与不灵活 | 13年11月2期 |
|
■ 万景路小时候很喜欢抗日小说《烈火金刚》,至今回忆起来,书中的八路军排长史更新、飞行侦察员肖飞、猪头小队长、猫眼司令以及毛利太君等还记忆犹新。其实,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人,那就是被八路军争取过来的反战日本兵武男义雄,之所以记住这哥们儿,是源于他一开始瞧不...(详全文) | |
| “被爆民族主义”是怎样炼成的 | 13年11月2期 |
|
■ 刘 柠(北京)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瞬间造成7.8万人殒命,负伤和失踪者逾5.1万人。8月10日,当时日本帝国政府通过瑞士,向美国发出抗议。翌日的《朝日新闻》上刊登了这份《抗议书》:“在此,帝国政府谨以自己和全人类及文明的名义,...(详全文) | |
| 网络有风险、社交须谨慎:花季少女被割... | 13年10月3期 |
|
中文导报讯(记者杜海玲)10月8日,一名18岁日本女高中生铃木沙彩在东京都三鹰台遇刺,因失血过多而身亡。凶手是21岁的日本和菲律宾混血儿,在距案发现场600米处被警方逮捕,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花季少女,瞬间殒命,这场悲剧令媒体持续追踪报道,而凶手和遇害者缘...(详全文) | |
| 冥护 | 13年09月3期 |
|
三家村张石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有一篇散文的题目就叫《冥护》。根据川端康成的日记,他在大正12年(1923)1月2日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家的栅栏着了火:醒来的时候,无心去分析这个梦,到了下午,想为《文艺春秋》写题为这篇散文,可以说是为了修辞的兴趣,对此梦...(详全文) | |
| 重听《First Love》 | 13年09月2期 |
|
■ 刘晓峰最后的吻有淡淡烟味烟味苦涩 令人心碎明天这个时候你会在哪里你会想著谁20世纪90年代行将结束,《First Love》这首歌传入我的耳中,那是正上小学的儿子最喜欢的一首歌。听到就很喜欢。那份反复缠绵不尽的悲伤从歌中流出,波涛一样打动人心。多年后的...(详全文) | |
| 日本的写真集文化(上) | 13年09月2期 |
|
■ 刘 柠作为当然的世界摄影大国,日本有一些“天然”优势是他国所不具备的,诸如相机制造大国、艺术教育高度普及,等等。其中,不能不提的一点是,写真集出版大国。“写真集”是日文,即摄影集之意。应该说,摄影集哪国都...(详全文) | |
| 日本东京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举办... | 2013/09/09 11:03 |
|
国际奥委会全会当地时间7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投票选出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日本东京最终击败西班牙马德里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了这次国际奥委会全会,并作了最后陈述,介绍日本政府对外界担...(详全文) | |
| 百年之“驿”东京站 | 13年08月3期 |
|
三家村 杨文凯 当横空出世的“天空树”逐渐成为日本人生活中一个习惯性存在之后,下一个由远而近的社会热点和时尚话题则是“东京站”迈向百年的厚重脚步。 经过了六年多的历史性复原改造后,作为东京象征的东京站连接着传统和未来,正在从一座车站衍生为一个街区、又从...(详全文) | |
| 又见汉代人用倭扇 | 13年08月3期 |
|
亥鼻东瀛万景路看历史剧,曾经为李逵把包著熟牛肉的报纸包往桌上一摔而膛目,也曾经为武侠片中的大侠们空中斗法时随著倒掠的镜头闪过的根根电线杆而结舌。最近看一部汉代片,又见汉朝人悠哉悠哉的轻摇折扇的情景,就有了那么点古人看电视的感觉,倒著实令人艳羡。不过,李逵的...(详全文) | |
| 东京印象之日航服务 | 13年08月2期 |
|
■ 林晓初去年11月上旬,阔别北京11年后,又回到了北京。在京待了8天,处理完家事,见了一些朋友,就前往东京:展开三晚四天自由行。之前从未踏足东京市区,只有两次在东京转飞机的经历:1988年7月第一次来温哥华,那时的飞机票和工资相比是天文数字,香港友人借了...(详全文) | |
| 东京森林 | 13年07月3期 |
|
晴海观黄文炜在东京有好几处城市森林,就在繁华的“都心”,即东京都的中心。不久前和中国来日旅游的友人一起去新宿逛街购物,顺便去了新宿御苑。友人感叹,在东京的中心地带居然有这么一大片庭园和树林,真是城市森林呵。最近,笔者去了位于东京白金...(详全文) | |
| 艺术与设计的十字路口(下) | 13年06月2期 |
|
■ 刘 柠(北京) 日本设计虽然大成于战后,但其文化基础却是古已有之。东洋文化素有“包装文化”之称:日人兴送礼,中元岁暮、婚丧嫁娶、升学乔迁,都要有所表示。礼物本身倒未必金贵,但必经过精心、别致的包装,断不会“裸呈&rd...(详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