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796 条新闻
| 中文导报助威团声援广州恒大客场对战横... | 2014/03/13 11:45 |
|
在3月12日晚的亚冠联赛小组赛第2轮中,恒大在客场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在先丢一球的情况下,好在迪亚曼蒂利用一脚漂亮的任意球救主,最终双方1∶1平分秋色。约2500名在日华人球迷和约400名中国国内赶来的球迷为恒大增添声势,在日华文媒体《中文导报》也组织球迷为...(详全文) | |
| 张石:“名片”与“名刺” | 14年03月1期 |
|
三家村 张石名片,在中国叫“名片”,在日本叫“名刺”.为什么日本人管 “名片”叫“名刺”呢?其实是因为中国古代把“名片”称为“名刺”。名片起源于中国西汉,当时叫“谒”,汉代的名片,“谒”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尊长通名时用的名片,通常用于比较庄重、正式的场合,...(详全文) | |
| 唐辛子:拜访濑户内寂听 | 14年03月1期 |
|
辛子in日本 唐辛子在日文推特上,我关注了二位日本作家:一位是村上春树,但他几乎不使用推特,最后更新的一条推特还是前年的,而且只有一句叹息“やれやれ”。而另一位作家濑户内寂听,则与村上春树正好相反,是超级勤奋的推特发烧友:寂听不仅每隔一定时间就发送一段“濑...(详全文) | |
| 黄文炜:香港人文之旅 | 14年03月1期 |
|
晴海观 黄文炜1999年,我曾到香港旅游十几天,几乎走遍了香港的每个角落,由于充分体会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年就来日本留学了。所以香港对我来说是个重要的回忆之地。今年春节前又一次到香港,与以往几次热衷购物有所不同,这次想利用短短的两天时间多了解一些香...(详全文) | |
| 我看《永远的0》 | 14年02月2期 |
|
■ 乔 治到最后基本是哭着看完的,就感觉战争这个东西太可恶了,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也能感受到人性在战争中的光辉和在战争面前的无奈,直到最后被摧残。以后最好再不要有战争,特别是中国和日本之间,领导人都应该有大智慧,不要再打仗了。以前去游就馆的时候,...(详全文) | |
| 万景路:招手猫今昔 | 14年02月1期 |
|
亥鼻东瀛招手猫今昔■ 万景路招手猫,源于日本,我们叫它招财猫。其实这种叫法意头虽好,却是不全面的,因为在招手猫的老家,它举左手才招财,而举右手,那是招客的。若按颜色来分,招手猫在日本发展至今,它还被赋予了诸如招运、招爱、招健康,甚至祛病除灾等各种功能。看来...(详全文) | |
| 须田一政:“日常”的梦游者 | 14年01月4期 |
|
■ 刘 柠(北京)日本摄影中有个术语,叫“须田调”。这词的确切语义很难传达。如果让我翻译的话,我只能偷懒地译成“须田范”,而这等于没译。摄影评论家饭泽耕太郎在谈到须田一政的摄影时说:“须田的摄影,...(详全文) | |
| 杨文凯:何以成人 | 14年01月3期 |
|
三家村 杨文凯日本是“祝日”大国,即使在国定假日以外,还有很多家喻户晓的节日。不少节日源于中国,在日本保存得很好,有仪式,有内涵,有礼节,有规范。比如,一月一是“元日”,三月三是“女孩节”,五月五是“男孩节”,七月七是“七夕节”,九月九是“重阳节”,男女老...(详全文) | |
| 雪 霏:新年感言 | 14年01月3期 |
|
杂记帐 雪霏 1961年元旦的齐齐哈尔,不知道是不是比现在冷,但是今天的齐齐哈尔,一定比大阪冷。iPhone显示此时温度零下14度,大阪现在11度,温差25度。 冰天雪地的西历除夕傍晚,一对春天结婚刚刚20岁出头的年轻人,去参加单位的新年晚会...(详全文) | |
| 黄文炜:跟着气候走 | 14年01月3期 |
|
(晴海观)黄文炜家里的伞几把伞都是下雨时买的。早上,就算天气预报说下午要下雨,出门时,只要不下雨,就懒得带伞。“说不定不会下雨,说不定天气预报不准……”就抱着这么一种侥幸的心态出门了。包里总放着书,但不放伞,觉得伞是负担。其实,就算突然下雨也没有什么好为难...(详全文) | |
| 吴晓亮:也谈中日关系 | 2014/01/17 12:14 |
|
■华工会 吴晓亮中国对日本进行了大量的和平友好工作,可是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些年来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参考大陆对台湾和香港的政策,有香港人说,大陆给香港不少好处,香港某些人并不念大陆的好,大陆是不是有点傻?同样的情况在台湾也有,大陆为了体现善意、争取台...(详全文) | |
| 中国的“紧”与日本的“松” | 14年01月1期 |
|
■ 唐辛子和中国不一样,日本是每年4月入学。一个学年有三个学期,除寒暑假之外,日本还有个春假。春假时间不长,一般就二星期左右。放春假之前,我家小学生带回家一份“努力度自我确认表”,这份供小学低年级孩子进行自我努力度确认的表格,共有14个项目,内容是这么写的...(详全文) | |
| 日本为什么没有乞丐 | 14年01月1期 |
|
■ 芳 草芳草在日本生活了近二十年,竟从未在街上见过一个伸手乞讨者。这种“干净”在全世界恐怕绝无仅有,令人匪夷所思。这个国家难道就没有穷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情景一:芳草以前居住的公寓楼里,每天都有一个老太太打扫卫生。她身材瘦小,严重驼背,看上去至少有七...(详全文) | |
| 张石:中日“谥”文化 | 13年12月3期 |
|
三家村 张石中国古代有“谥号”,也称“谥法”,是对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后人根据这个人生前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谥号”的字的内容,包含着对死后人的评价,在“谥号”中,善恶忠奸,表现得十分鲜明。对于谥号制度产生和形成年代有许多的看法:有三皇...(详全文) | |
| 初冬时节 用舌尖感知石川 | 13年12月3期 |
|
本报记者 孙辉石川县不仅保留着江户时代以来的历史风貌,继承着优良的手工艺,还汇聚着独特的饮食文化。由于四季分明,使得石川人的饮食季节感非常强,饮食具有多样性。人们会在不同的季节,选择应季的新鲜食材来烹饪。初冬时节,各类海鲜、成熟的蔬果纷纷上市,对于饕客来说...(详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