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笔会
共 2177 条新闻
| 黄文炜:富士山看不见了! | 24年06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晴海观 黄文炜近来,有关富士山有个让人感觉蹊跷的消息。山梨县富士河口湖町一处背景为富士山的便利店周边,外国观光客蜂拥而至,他们以融为绝妙风景的便利店和富士山为背景而争相拍照。不管对日本人还是外国人来说,富士山是日本的一个文化象征。但是便...(详全文) | |
| 陈骏:我们这一代的后事与终活 | 24年06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千院 陈骏去年十月,上海。骏骏和美国回来的老同学约好在徐家汇碰头。当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了几句:中美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美国人选了一个最便宜的双人套餐,然后说AA吧,骏骏双手赞同。一晃九年不见,依旧无...(详全文) | |
| 张石:大书法家一首小诗包罗万象 | 24年05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三家村 张石中国的明代,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尤其是书法艺术,在二百七十七年的近三个世纪中,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明朝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也涌现出了大量名垂千古的书法家。明代书法家代表人...(详全文) | |
| 龙升:街头巷尾的迷你庭园 | 24年05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九州人说 龙升相当于中国的园林,日本有庭园。日本庭园包含各种式样和体系,但总体可分为三大形态:池泉、枯山水、露地。引水挖池、堆土筑山而成的庭园是池泉庭园;以白砂石铺地,耙出条纹,表现大海、湖池、河川及水的流动、波澜,砂石地上放置岩石,表现...(详全文) | |
| 万景路:中日两国人关于自私认识的不同 | 24年05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亥鼻东瀛 万景路沙发旧了,但还可以用,只是近乎于“鸡肋”状态而已。终拗不过喜新厌旧之秉性,买了新沙发。不舍“鸡肋”,就琢磨着把它送人,即能发挥余热,还能满足让沙发续存于世的一点念想。沙发送人...(详全文) | |
| 黄文炜:日本为什么开始欢迎外国人 | 24年05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晴海观 黄文炜日本开始欢迎外国人。这潜台词是以前日本不欢迎外国人。其实日本人的想法是多变多样化的,对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人的认识是复杂或者是暧昧的,并不像舆论调查的结果那么单一。如今,可以说日本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开始大幅度地改变。一方面是不...(详全文) | |
| 杜海玲:小时候在上海每天玩什么 | 24年05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三家村 杜海玲第一是积累糖纸。纸质的糖纸不被看好,太平凡,大路货。我们积攒的是称为玻璃糖纸的——其实是塑料。当时大多数家庭并没有余钱给孩子每天买糖果饼干点心,如何积攒?除了自己吃的糖,捡来的糖纸也是重要...(详全文) | |
| 裘 索:三月花衣 | 24年05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道乐轩 裘 索 三月里风渐暖、日渐长、草木弥生。 三月中的茶事、钓釜是定番。进入茶室,同道们已在聚首赏炭闻香。铁链下悬挂的钓釜自古以来仅限于早春三月的起用,细长而又质感的钓链自茶屋的天顶垂钓而下,以其链的高低来调度这个咋暖还寒时节的汤水。...(详全文) | |
| 杨文凯:什么是日本禅宗画的教养背景 | 24年04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家村 杨文凯禅宗是日本佛教的重要流派,禅风盛行,始于镰仓,禅画流传,盛于江户。日本的禅宗画不仅描绘著名的禅宗人物,更是表现“禅的理想”。于是,那些行为超凡、风貌奇妙的人物很自然成为入画的题材。你画我画大家画,画得...(详全文) | |
| 晋鸥:我的日本学生铃木裕巳 | 24年04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苍茫山馆 晋鸥2002年春我在千叶县野田市买了房子(离东京车站34公里)。野田市是日本著名的キッコーマン(龟甲万)酱油发源地与产地,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天皇家御用酱油的指定工厂,生产量占日本市场的20%,还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详全文) | |
| 汪先恩:参观清真寺随想 | 24年04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 百闻不如一见,阿布扎比的谢赫扎耶德清真寺果然气派,估计是当今世界上最美最现代化的清真寺,信者见其圣神,而我们普通人,主要感受建筑的华美。这座耗资55亿美元,于2007年竣工的清真寺,占地2.2万平方米,圆形穹顶82个,主穹...(详全文) | |
| 黄文炜:给大谷翔平找个缺点 | 24年04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晴海观 黄文炜要给日本家喻户晓的棒球选手、全民偶像大谷翔平找缺点,简直就是鸡蛋里挑骨头,论球技、颜值、人品、性格,他都是超一流的。现在电视上几乎无一日看不到大谷翔平。其实也算不上是缺点,只能说是一点欠缺。即公众场合大谷翔平总是依赖翻译来表...(详全文) | |
| 裘 索:夜咄茶事 | 24年04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道乐轩 裘索春节长假在纽约小住二旬,遇上大雪二次。上海和东京已是很少有雪,即便下雪也只是礼遇性地飘上几片。没有雪的冬天不是纽约,情人节前夜的一场雪,翌日的纽约妥妥的白素贞一枚,雪白的厚雪厚爱着赴约的情人,把一年中最金贵的红玫瑰映衬得血染欲...(详全文) | |
| 张石:为什么古代诗词比现代诗更容易传... | 24年04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家村 张石说起诗词来,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背诵出几首唐诗或宋词等,男女老幼皆如此,但是能够背出几首现代诗的人却不多见,可见古代诗词比现代诗更容易传颂,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首先是古代诗词更接近我们周围触目皆是的自然风光,当我们看到眼前的...(详全文) | |
| 汪先恩:迪拜印象 | 24年03月3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承蒙好友的深情厚意,来到中东的阿联酋,来到波斯湾的迪拜,见到很多新老朋友,见到不少奇特风光,转眼返程的日子到了,今天坐在返回东京的空客A380上,半杯葡萄酒下肚,余兴未减,不由回味在迪拜的一些时光,梳理迪拜印象。聚沙成塔在世...(详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