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笔会
共 2177 条新闻
| 万景路:一次难以忘怀的回国之旅 | 24年09月4期 |
|
中文导报 文萃笔会亥鼻东瀛 万景路记得那是十多年前一个冬季的傍晚,本人搭乘美国西北航空的飞机从东京成田机场回国,适逢如注大雨,杞人忧天正担心“山姆大叔”的飞机能否准点起飞时,轰隆声中,飞机已是斩雨箭穿夜幕射向天际,从此,也正式拉开了...(详全文) | |
| 裘 索:七夕茶事 | 24年09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道乐轩 裘 索七夕乞巧、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美丽传说随着遣唐使漂流到了东瀛,明治维新后官方日历去阴为阳,七夕在日本国也被锁定在7月7日的这一天,较之华夏的七夕整整早了一个多月,原本立秋后的节日却沐浴在梅雨中。甲辰年的梅雨季,多雨多湿高温闷热,...(详全文) | |
| 汪先恩:包头印象 | 24年09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学会结束后,孟宪梅院长,王林恒教授,魏玮教授与汪先恩合影2024年8月1下午,高铁稳稳地停在包头站,我随魏玮教授下车,一出站便感到夏日的凉爽,包头第二医院的孟宪梅院长已在广场迎候。夏天的包头,格外人气,游客蜂拥而至,宽敞的马...(详全文) | |
| 杜海玲:黑泽明的初恋叫高峰秀子 | 24年09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文萃作者:杜海玲高峰秀子是谁?日本的明星,相当于我们说到秦怡、白杨、林青霞那种。她出生于北海道,身世坎坷,5岁就当起了童星,而且一红到底,到她55岁拍完最后一部电影息影,一直都是日本最红的演员之一。世界的黑泽明,在他还是一名青年时,险些...(详全文) | |
| 杨文凯:大地震预警骚动影响日本旅游几... | 24年08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家村 杨文凯 日本迎来8月夏休,却是各种震荡不断,令人难以舒心畅怀。一方面,岸田首相宣布退出自民党总裁选举,引发群雄四起,逐鹿中原,自民党爆发前所未有的混战和乱战。另一方面,地震、台风接踵而至,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休假安排。特别是在...(详全文) | |
| 万景路:锦鲤本是池中物 中日洄游增... | 24年08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亥鼻东瀛 万景路金鱼起源于中国,具体点说,是起源于中国浙江的嘉兴和杭州附近。因其是由鲫鱼进化而生,故而,过去我们又叫它“金鲫鱼”。关于金鲫鱼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两晋南北朝时期,那时已有了“红鲫鱼&rdqu...(详全文) | |
| 晋鸥:市川先生给我的启示 | 24年08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苍茫山馆 晋鸥 我出国以前,在浙江桐乡市君匋艺术院工作。有一次,中国艺术研究所的柯文辉先生(曾出版《刘海粟传》等著作)来给我们讲学。他谈到艺术作品时曾说:“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能让人好像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航船,看到航标一样。&r...(详全文) | |
| 华纯:冬季的东北铁锅炖与辣白菜 | 24年07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禅味闲话 华纯与一群女友在桌边椅坐下,一边笑谈风生一边等着上菜。招牌上写着「蒸笼味坊」,店堂不大,坐落在代代木车站大楼,很容易寻找。隔著开放式厨房的三面玻璃,能看见大大小小的蒸笼喷着热气,员工们正往劈成半截的竹筒放入新鲜食材,猛火蒸熟蒸透...(详全文) | |
| 龙升:逐年减少的浮浪者 | 24年07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九州人说 龙升日本的浮浪者,常被解释为无固定职业和住所、彷徨于世之人。他们的多数曾有工作或当小老板,有过较好的收入,后因被公司辞退或倒産,失去维持家庭生活的来源,逃出家门,先是四处流浪,后来固定住宿在在路边、车站、桥下、公园&hellip...(详全文) | |
| 杨志宽:衣品邓丽君 | 24年07月2期 |
|
中文导报 丽君苑作者:杨志宽我心中的邓丽君小姐不但歌声随年龄走,衣着品味也与时俱进且风格鲜明。研究邓小姐美学,歌唱是重中之重,衣着服饰我一直不太敢碰。虽担心分析不好,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台湾我有一位爱丽森姐姐,她在1995年邓小姐离世后受到五哥邓长禧先生...(详全文) | |
| 张石:李白的诗与日本俳句 | 24年07月2期 |
|
中文导报 文学笔会三家村 张石日本的俳句深受中国文学,特别受唐诗、宋词的深刻影响,日本的“俳圣”芭蕉,深通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详全文) | |
| 裘索:初风炉 | 24年06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作者:裘 索时光流转到五月天了,绿叶在清风中摇曳,茶道的世界里告别炉的季节迎来风炉的时令。黄金周长假后的首个周末,早早地赶到茶室。平日里碍于工作琐事总是匆匆赶到而又早早离席,很少去水屋帮着做些稽古开始前的打理或结束后的收拾。为了侍插壁龛内...(详全文) | |
| 华纯:汶莱纪行—游向世界的大海 | 24年06月4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禅味闲话 华纯我们常听说袖珍之国,在太平洋上只是那么不起眼的弹丸之地。比如汶莱,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竟连它在地图上哪个方位都搞不清楚。如果不是与汶莱华文协会孙德安会长早有知交,半年前我也许很难去关注这里召开会议的信息。直至决定在网上订机...(详全文) | |
| 杜海玲:处在时光一望无垠的童年 | 24年06月4期 |
|
童年最常去的虹口公园中文导报 笔会文萃三家村 杜海玲这篇和之前回忆《小时候在上海每天玩什么》是一起写的。人们对于童年的记忆,也许就是一些零星散落的珠子,那些珠子都在此后人生的漫漫长夜里散发光芒。就像我记忆中感冒时夜半依在奶奶怀里被喂食面包的感觉。我大...(详全文) | |
| 杨文凯:重温中日共通的古典遗产和文化... | 24年06月2期 |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家村 杨文凯2023年11月,中日领导人在旧金山会晤,为中日关系作出战略指引;5月末,中日政府首脑在韩国进行深入交流,取得积极成果。近段时间,中日关系总体朝着稳定方向发展,但也存在挑战。在此背景下,中联部部长刘建超访问日本取得了积极成果...(详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