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采风
共 3095 条新闻
歌声越洋飞 乡音淌心田 --记俄罗斯... | 05年09月2期 |
本报记者 孙盈 陈曦出生在云南省,是在日华人中唯一一名俄罗斯族的女中音歌唱家。陈曦的祖父是俄罗斯人,从陈曦俊秀的脸上已经看不出任何异国人的感觉,但大概是继承了东欧人的高大身材,陈曦有着许多女孩子都羡慕的1.72米的身高。 陈曦1984年考入云南...(详全文) | |
创日本从头开始 ---记东京的中国人... | 05年09月2期 |
本报记者 孙辉 有一天,从池袋经过,无意中看到一个写着“新丝路发型工作室”的中文招牌,记者禁不住步入店中。一个东北口音的年轻理发师很热情地招呼我落座后,就轻轻地和我漫谈起来,一边聊天,一边为我理发。 来日本这么多年,第一次在中国人的店里剪头,于...(详全文) | |
抗日战场小八路救出日本女孩 65年后... | 05年09月1期 |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冷舟)65年前的1940年8月,17岁的八路军战士杨仲山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救出了年仅5岁的日本女孩?美穗子,此后他们便再未相见。65年过去了,8月24日,当年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第七次访问中国,终于和她的救命恩人、当年的八路军战士杨...(详全文) | |
崔宗宝: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 05年09月1期 |
本报讯(记者 孙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沉痛承受着风雨的洗礼与时光的侵蚀,正是为了阻止这段悲剧的历史在人们记忆中被风化,前不久,东京剧团四季的秋季剧场开演了大型音乐剧《李香兰》。令观众意外的是,李香兰本人、85岁的山口淑子亲临音乐剧现场。 《李香...(详全文) |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记... | 05年09月1期 |
本报记者 孙辉 世界书法家协会加拿大总会常务理事、现代日本艺术协会理事、中国文化研究会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画师蒋开发不久前做出一项决定:回中国美术大学读博士。他的这一决定让朋友大惑不解。蒋开发来日本已13年,在书画界不说是大红大紫,也称得上是知名人士,...(详全文) | |
井冈今日子出版写真集 北京胡同感动日... | 05年09月1期 |
本报讯(记者 孙辉)在北京胡同里长大、15年前来日的摄影家井冈今日子女士,以北京的胡同为题材,拍摄了一系列作品。8月26日,由井冈女士拍摄、日本侨报社出版的《北京胡同──忘不了的故乡》写真集正式面世。 作者以黑白色调,通过对胡同中各种景物的细致记录...(详全文) | |
一衣带水书法为媒 --记致力于高格调... | 05年08月4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初见黄教聪先生,是两年前在马来西亚,那时正值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主办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在7月28日举行的开幕式上,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不仅为华商主持了大会,还和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对话。这时一位日本华商代表站了出来,对马哈蒂尔首相说...(详全文) | |
刀削面旋风席卷日本 ──东京面馆达二... | 05年08月4期 |
■ 本报记者 孙辉 “一根落锅,一根飘,一根白练已出刀,好似鱼儿腾空跃。”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只要看到这种场景,人们一定会说,这是中国的飞刀削面。看厨师削面是一种美的享受,吃刀削面更是一种美的享受。现在,刀削面不仅是在日中国人的家乡美食,因其风味独特...(详全文) | |
旅日画家高价卖画赈灾 | 05年08月4期 |
本报讯(记者 孙辉)前不久,旅日画家王少飞在神户举行个人义卖画展,展出的26幅作品中有的是从欧洲WM国际艺术中心和美国、香港等地运过来的。其中10幅价值约7000万日元的作品将进行义卖,所得资金一部分将用于中国的抗洪救灾。 王少飞是把水墨画、中国画...(详全文) | |
提倡自由精神 展开个性艺术 华人画家... | 05年08月4期 |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从今年1月开始创办成立的东京画院,将于8月30日-9月4日在??县立近代美术馆举办“东京画院创立展”。由日本、中国、国际知名画家,以及在日华人书画家创作的一批优秀作品应时展出。 据了解,东京画院筹办于2005年1月,宗旨是为了...(详全文) | |
战俘反战情亦浓 | 05年08月3期 |
本报记者 孙辉 1957年,一群日本归国战俘组成了一个特殊团体——“中归连”。他们以“贡献于和平与日中友好”为宗旨,以揭露战争的罪恶,反战和平为己任,为推动中日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归连》季刊编委会“抚顺奇迹继承会”事务局长...(详全文) | |
一位日本老人的中国心 ----日本老... | 05年08月3期 |
本报记者 周宏 今年的8月15日与往年大不相同,皆因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至今已过60个年头。往事不堪回首,但日本近年在其对侵略历史、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态度和做法,让人担忧。一位日本老人铃木继男在日前出版了自传《我的...(详全文) | |
牙科医生带年轻人寻根 ---记广东同... | 05年08月3期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精神矍铄这个词,就是用来形容陆焕鑫这样的先生的。73岁的陆焕鑫今年夏天领着广东籍的年轻人回故乡寻根,带着他们从深圳民俗村到虎门销烟广场,一路颠簸,兴致勃勃。问他为何如此精神,为何与一帮青年一起在夏令营度过10来天。他说因为可以带年...(详全文) | |
李荣盛谈中国现代文学馆走过20年: ... | 05年08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由巴金倡议创建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20年,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和展览的重镇。为了进一步学习日本在近现代文学管理和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由李荣盛常务副馆长率领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代表团一行于7月26日至8月2日访问日本,...(详全文) | |
醉心女性问题是年如一 林祁新作获新风... | 05年08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旅日华人女作家林祁最近以《性别中国——从将军之子到变性之女》一书,获得“第24届新风舍出版赏”纪实作品部门大奖。这是她十年如一日关注、研究女性问题的成果展示,也是对自己与中国首位变性人莎莎从奇遇相识到心灵相知过程的完整记叙。《性别...(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