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采风
共 3151 条新闻
钓部姐弟的冻土情结 | 07年03月1期 |
■ 本报记者 孙辉 “新世纪冻土会”是一个日本残留孤儿组织。该会在1988年由钓部美惠子创立,成员已由创立时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200馀人。现在,该会代表由钓部美惠子的弟弟钓部英信担任。钓部姐弟以归国者的身份常年为改善日本残留孤儿及后代的生活做出不懈努力,...(详全文) | |
日常交往是友好交流的基础——访日本华... | 07年03月1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接上期) 四、投身主流社会的个人成长经历1940年,华侨二代曾德深出生在横滨中华街。1946年,他进入中华学校接受民族教育。1952年,中华学校发生分裂,11岁的曾德深认识到新中国的存在,接受了第一次社会洗礼。记得当年适逢学生成绩展...(详全文) | |
日常交往是友好交流的基础 ——访日本... | 07年02月4期 |
■本报记者 杨文凯曾德深会长1940年出生在横滨中华街,小学中学就读于中华学校,是典型的在日华侨二世。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曾德深的人生也以这个时间点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72年前,是学习、积累、成长期;1972年后,是投身社会、贡献族群、...(详全文) | |
观光摄影大赛现场颁奖 华人相约富士急... | 07年02月4期 |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 李春雁)2月21日,大年初四,在日华人的名牌过年节目“相约富士急,集体过大年”又欢快登场。当天,上百位留学生和上百位在日本社会工作的华人,再次来到富士山脚下的富士急游乐园,参加一年一度专为华人举办的“春节游园会”。“相约富士急集体过大...(详全文) | |
用中国画二度挑战《开国大典》——访中... | 07年02月3期 |
■ 本报记者杨文凯最近,中宣部、文化部向中国美术界提出了百年历史重大题材的创作任务。据了解,本次创作由专家评审委员会选定主创人员,审议创作草图,再由创作者同文化部签定创作协议书。整体创作项目选定100个重大历史题材,审核过程严,题材范围广,专业程度高,估计...(详全文) | |
神奈川兵库最适合外国人生活 | 07年02月3期 |
本报讯(记者孙辉)神奈川县和兵库县取得了“创建和外国人共生社会”的最高点。日前,NPO法人多文化共生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设满分为80分的“创建和外国人多文化共生社会”调查里,外国居民最多的神奈川县和兵库县都在60分以上,两县的分数列在日本各地区首位。2月...(详全文) | |
海归细说回国求职炒股经历 | 07年02月3期 |
■ 本报记者李春雁随著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求职创业的每个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抓住机遇,寻求更好的发展,海外华人归国热也形成潮流,并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但有成功的“海星”也有失落的“海待”,自己回国后会遇到哪些情况,又应做好哪些心理上的准备呢?...(详全文) | |
《云上的日子》将在日搬上银幕 | 07年02月3期 |
本报讯(记者周宏)去年6月10日在日本全国隆重推出的首部中国当代青春小说《云上的日子》(日文书名叫《云上的少女》),至今已售出1万部,出版后受到日本读者和业界的好评。日本CCRE娱乐公司已决定将该小说搬上银幕,日前已与作者签署了有关协议.并计划在北京200...(详全文) | |
送子回国警惕“父母疏远症” 孩子永远... | 07年02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李春雁)在日华人或因在日本打拼无暇照顾孩子,或因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安定的成长环境,在孩子小的时候,把孩子送给国内的亲人照料,在孩子长大的时候再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的人和事频频出现。也许日本人不甚理解,但国人同胞对孩子远离父母,在祖父母、外祖父母...(详全文) | |
我把青春献给你——专访日中友协常务理... | 07年02月2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四、中国奇遇(接上期) 从事日中交流事业35年,酒井诚见过各种人物,也遭遇过各种历史时期,其中最令人惊异的莫过于两次天安门事件和非典灾害。但事实证明,任何外来的社会危机、政治冲击、天灾人祸,都无法消弥日中交流的大事业,无力改变日中友好...(详全文) | |
王培:用日本画技画中国孩子(图) | 07年02月1期 |
■ 本报记者 孙辉在东京银座举办个人画展是众多在日画家梦寐以求的事。2月1日,一个年轻中国女性的个人画展在东京银座中岛画廊开幕,她是这所画廊创办以来,所有办个展画家中年龄最小的,她就是年仅30岁的王培。画廊里展示的10幅作品虽然都是日本画,但作品主题既不是...(详全文) | |
“烧肉屋”交响曲---记蒙古族女留学... | 07年02月1期 |
■ 本报记者 周宏 自半年前开始,张斯琴自告奋勇地担当了一家“烧肉屋合唱团”的“指挥”,该烧肉屋两层楼共有114个座位,她在二楼与三、四位夥计应对74个座位,“合唱”从傍晚5点开始,至夜间10点结束。对于自费来日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而言,“打工”交响曲是自费留...(详全文) | |
我把青春献给你——专访日中友协常务理... | 07年02月1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二、火热岁月(接上期)回到日本后,酒井诚先在大安书店从事对中图书出口业务,该书店以出版爱知大学编撰的《中日大字典》而闻名。其后,酒井诚又进入专业商社红矢工作,该商社是当时在日本各地举办“中国物产展”的全国中心。1972年春天,25岁的...(详全文) | |
我把青春献给你——专访日中友协常务理... | 07年01月4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两国关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积累起巨大的资源和财富。多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源于两国最高首脑的贤明决断,源于各界伟人和名人的积极推动,源于实际事务操作者的智慧运作,也源于两国人民的热情参与。因此,中日关系的发...(详全文) | |
留学生购车升温 | 07年01月4期 |
本报讯(记者 孙辉)在日本都市圈生活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到哪里都交通便利,不用驾车,然而,在现代的留学生中却兴起了购车风。株式会社fitjapan的汽车贩卖营业员郅超透露,他每个月都会卖给在日华人十多辆二手车,其中不少是被在校的中国人留学生买走的。郅...(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