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点
共 1211 条新闻
旧话重提“光华寮” | 07年01月4期 |
■ 北京自由撰稿人 刘柠 据日媒体报道,1月23日,关于位于京都市的留学生宿舍“光华寮”归属权问题的诉讼,日最高法院向诉讼双方代理人分别送达了聆讯通知书,将于近日听取各方对于“到底谁是代表中国的政府”的意见陈述,使这件40年悬而未决的事件重新浮出水面。光华...(详全文) | |
将中日关系推向不可逆转轨道 | 07年01月3期 |
■ 中联部部长 王家瑞 编者按 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和日本民主党共同设立的“交流协议机构”专门会议在东京举行,双方就中日关系及亚洲问题等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中国共产党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一行访日,参加了会议。本文为王家瑞在两党专门会议上作基调发言的摘要,...(详全文) | |
日本改宪无须改九条——专访日本国土交... | 07年01月2期 |
■ 本报记者张石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冬柴铁三先生1月10日在国土交通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日本开放中国游客来日旅游以及中日关系诸问题,回答了提问。以下是采访纪录。记者:前些日子冬柴先生访问了中国,和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等举行了会谈。能不能就日本方面有关中国游...(详全文) | |
2007:走向成熟的中日关系 | 07年01月1期 |
■ 庚 欣 新年伊始,身在日本的中国人,几乎都在为中日关系的转暖庆幸、祈福。难忘的2006年,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太深的烙印,双边关系在跌至建交以来的谷底后,又随著一次日本首相的例行换届更替,在双方高层精心操作下,迎来了政治关系的戏剧性转圜。2007...(详全文) | |
2006年中日关系十大新闻 | 06年12月4期 |
■ 本报编辑部中 日关系“政冷经热”状态,在2005年达到高峰。随著小泉在2006年退任自民党总裁和内阁总理,中日关系也走到了物极必反的临界点。2006年的中日关系,可以用拨云见日来形容,更印证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说法。小泉在8.15强行参拜靖国神社,使...(详全文) | |
中日就朝核展开军事对话?——访原防卫... | 06年12月3期 |
■ 本报记者 张 石 日本原防卫厅长官、众议院议员加藤峢一先生,12月13日在众议院第二议员会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中日军事交流的前景、安倍政权下的中日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以下是采访记录:记者:前些日子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了日本,您和他们一起举行了...(详全文) | |
日本为何想见识“中华神盾”? | 06年12月3期 |
■ 国际先驱导报 李雨桐中日军事交流本是好事,但如果报有利用军事交流刺探情报等其他目的,则反而会降低双方互信。据日本《读卖新闻》4日报道,日前结束的第7轮中日防务安全磋商中,日本方面提出,强烈希望日中军舰在明年能实现互访,甚至提出具体的军舰是东海舰队的“现...(详全文) | |
用数字描述中国崛起之路 ——听胡鞍钢... | 06年12月2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编者按:最近,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应东京工业大学邀请来日访问交流2个月。近日,他先后在日本外国人记者俱乐部、大阪产业大学、早稻田大学、东工大、应应大学等处,分别就“中国十一.五规划”、“中国的新发展观”...(详全文) | |
入世五周年看中国经济现状 ——吴家煌... | 06年12月1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编者按:由中国国务院侨办等主办的“第二届海外华文传媒高级研修班”,邀请到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税则委员会谘询委员、权威外贸政策专家吴家煌先生,就中国加入WTO 5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启人尤深。吴...(详全文) | |
“外宣”应走公共外交之路 ——杨正泉... | 06年11月4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编者按:在国务院侨办等主办的“第二届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杨正泉先生应邀授课,讲解了“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外宣”这个重要课题。杨正泉指出,中国外宣正在成为公共外交和大外交的重要部分。杨正泉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副...(详全文) | |
让文化沟通两国人民的心灵 ——中国文... | 06年11月3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刚刚当选为新一届中国文联主席的文化部长孙家正,为参加“中国文化节”开幕活动专程访日。11月18日,孙家正在日本记者中心发表了题为“让文化沟通两国人民心灵”的主题演讲,面向日本社会讲解了文化交流在促进中日关系方面可能发挥的巨大作用。中国驻...(详全文) | |
中华年为中日改善关系推波助澜 ——黄... | 06年11月2期 |
■ 本报记者杨文凯以2007年9月将在神户、大阪召开的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为中心,在此前后通过一系列规模盛大、在时间上有连续性、彼此呼应的文化交流活动,打造2007日本中华年,这成为在日华人社会一件大事。11月9日,2007年日本中华年开幕庆典暨音乐会在横滨...(详全文) | |
怎么看待侵华日军的“安民” ——访著... | 06年11月1期 |
■本报记者 张 石 中国著名作家刘震云所著、日本著名学者竹内实监修、在日华人作家刘燕子翻译的纪实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日文版由中国书店出版后,在日本引起了轰动。日本主流媒体《读卖新闻》、《产经新闻》以及地方媒体《北海道新闻》、《西日本新闻》等都对此进行了报...(详全文) | |
安倍以妥善处理打开希望之窗 ——武田... | 06年10月4期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月8日对中国展开旋风访问,中日有望重回关系改善轨道。有关安倍访中的项目策划、条件交涉、日程设定,以及媒体报道,显得非常紧凑而绵密,展现出中日两国高层审时度势的能力和外交技巧。TBS报道部国会担当记者武田一显本...(详全文) | |
联合国制裁朝鲜看不到出口 ——东北亚... | 06年10月3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朝鲜在10月9日宣布实施地下核试验并取得成功。朝鲜拥有核武的事实,击碎了国际社会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努力,也打破了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对于朝鲜核试验引发的各种影响,以及未来的区域调整,旅日中国朝鲜族学者、东北亚问题专家李钢哲...(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