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752 条新闻
苏迪妮:社会角落里的年轻人 | 24年06月3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苏迪妮上个月,酒店招来一个学生,听津田太太讲,是冲绳人,只有20岁,来我们这地念书。来面试的时候,据说第一印象很好,穿了正装来,吓到酒店一片,支配人心里暗暗感叹,来了个靠谱的年轻人。谁知,正式来上班了,一系列问题出来了。先是无故旷...(详全文) | |
丁尚彪:最有名“日本黑户”老丁再回首... | 24年06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丁尚彪一九七九年,因岳父平反昭雪,妻子调回了上海, 而我留在安徽合肥工作。上海户籍是全中国最难获得的城市,想从外省调进上海,难度堪比阿波罗登月。 上海的劳动体制分三种,全民所有制的国企、大集体的餐饮服务业、小集体的街道工厂。三者不...(详全文) | |
苏蒂妮:十六岁那时的男生 | 24年06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苏蒂妮在我的情史上,也有过滑铁卢,都是来自于土象,沉默的星座男。一个是16岁情窦初开时的那个男生,是金牛座,高一时,我们好的跟哥们似的,形影不离,吃饭打游戏,都是一起。他小个子,说话会脸红,我是假小子,一头短发,大大咧咧,总是打打...(详全文) | |
杜海玲:认知症也不妨碍我妈爆金句 | 24年06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杜海玲前天,我照例和我母亲电话,主要是听她说话。她精神很好,一般来说,说一个小时不用打腹稿,只是中间会重复一些话题。有时候她总是回忆童年和年轻时候受的磨难,我想改一下话题,前天我就问她,你那里不是有几本书吗?我给你带去的,有一本《...(详全文) | |
孙晴:人气文具的设计灵感居然很意外 | 24年06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孙晴 前两天看电视介绍日本的人气文具,一个昭和广告,一头大象用脚踩漂亮的彩色塑料文具盒,连踩几下,文具盒竟然安好无损,这种文具盒一年卖出550万只,很了不得!昭和的小学生学着广告几个男孩乐呵呵地踩着文具盒,也真是踩不碎的呢。 后来...(详全文) | |
朱晓薇:心祭 | 24年06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朱晓薇“wei,你好吗?”这是你常给我的问候,我以为依然会常常听到。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已经习惯了的问候。然而,这个问候却永远的定格了,在我生日的前一天!我不相信!打开微信去寻找那句平平常常的问候。你说呀!...(详全文) | |
陈霞雯:小小银针见证了奇迹,百年传承... | 24年05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 :陈霞雯 五月上旬、为了参加中日友好交流活动、以及参加上海工商协会20年周庆纪念庆典,我登上了回上海的飞机。也许是自身免疫力下降,或着旅途自身健康管理的不当,回上海后感冒、咳嗽并引起了腰部疾病复发、严重疼痛、甚至到了只能卧床的状态。...(详全文) | |
苏蒂妮:城南旧事,忆从前 | 24年06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苏蒂妮古月兄,我以前写过他,是我的同学,我们20岁相识,虽说不同校,但一届,多多少少都是认识的,我的同学,也是他的同学。他当年在家乡念书,帅气的像当红男演员成毅,--哎,我总是对帅哥毫无抵抗力。我们一直以兄妹相称,书信往来,相互赠...(详全文) | |
宋逸瑾:做饭的男人 | 24年06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宋逸瑾最近读了一本名为《自炊男子》(做饭男人)的书,作者是日本九州大学农业经济学助教佐藤剛史。非写实小说,却与其自身经历神似,记述了一个从大分县入学九州某大学的男学生的成长经历。一个研究粮食,食品的教授对曾经的大学做饭生活的记述...(详全文) | |
张石:大书法家一首小诗包罗万象 | 24年05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三家村 张石中国的明代,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尤其是书法艺术,在二百七十七年的近三个世纪中,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明朝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也涌现出了大量名垂千古的书法家。明代书法家代表人...(详全文) | |
龙升:街头巷尾的迷你庭园 | 24年05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九州人说 龙升相当于中国的园林,日本有庭园。日本庭园包含各种式样和体系,但总体可分为三大形态:池泉、枯山水、露地。引水挖池、堆土筑山而成的庭园是池泉庭园;以白砂石铺地,耙出条纹,表现大海、湖池、河川及水的流动、波澜,砂石地上放置岩石,表现...(详全文) | |
万景路:中日两国人关于自私认识的不同 | 24年05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亥鼻东瀛 万景路沙发旧了,但还可以用,只是近乎于“鸡肋”状态而已。终拗不过喜新厌旧之秉性,买了新沙发。不舍“鸡肋”,就琢磨着把它送人,即能发挥余热,还能满足让沙发续存于世的一点念想。沙发送人...(详全文) | |
杜海玲:薄荷曼波里的春之约 | 24年05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杜海玲前几天我看时尚芭莎公众号上有一篇文章,薄荷曼波?这个春天的新晋顶流。说的是时尚圈迎来了新风潮,薄荷曼波。在古希腊语中,薄荷被用来形容春天最新鲜的一抹绿色,代表了春天的清新绿意。这个解释太美了。而我立即把这篇文章发给一位朋友岩...(详全文) | |
于强:瞻仰北外滩聂耳故居所想起的 | 24年05月3期 |
文学园地作者:于强听说上海虹口区北外滩聂耳故居已经修缮,虽然没有对外开放,但我还是迫不及待前去先睹为快。聂耳故居坐落在北外滩公平路、东大名路的来福士广场大厦旁,为石库门屋,海派建筑风格,新颖别致,引人注目。屋子门前有一块醒目的牌子写着: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详全文) | |
翟建一:社会文明的切肤之感 | 24年05月3期 |
文学园地作者:翟建一社会文明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在同一个环境中生活也往往司空见惯,难以发现社会文明进化的切肤之感。然而当你进出社会文明进化程度不一的环境,有时就能明显感受到文明进化程度的切肤之感。在两个世界级的大都市,...(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