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642 条新闻
杜海玲:《星星预见月亮》闪出温柔的光 | 24年07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杜海玲很多年前,我在报社编辑部读到一本日文小说《XO酱男与杏仁豆腐女》,立即被吸引了。好看的文字有引人心魄的力量,至今记得故事叙述也是平铺直叙,并没有故弄玄虚或煽情,但故事层层递进,情节峰回路转,将人目光紧紧抓取。作者叫李小婵,是...(详全文) | |
杨志宽:衣品邓丽君 | 24年07月2期 |
中文导报 丽君苑作者:杨志宽我心中的邓丽君小姐不但歌声随年龄走,衣着品味也与时俱进且风格鲜明。研究邓小姐美学,歌唱是重中之重,衣着服饰我一直不太敢碰。虽担心分析不好,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台湾我有一位爱丽森姐姐,她在1995年邓小姐离世后受到五哥邓长禧先生...(详全文) | |
戴维:读《星星遇见月亮》 | 2024/07/07 18:03 |
中文导报 文学园地作者:戴维婚姻与爱情,一直是人类众多情感中最美妙的一种体验,任何人都希望得到爱情的滋润,任何人也都渴望幸福完美的婚姻。婚恋也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文学题材,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伟大文学作品有太多太多。日本华裔作家元山里子所著的经典小说《星星遇...(详全文) | |
苏蒂妮:异乡的恋情 | 24年07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苏蒂妮前几天看《断舍离》,里面提到一对夫妻,都是不主动的人。就连谈朋友,都是三个月约会一次,谈了五六年,结婚最后还是女方提起的,实在是不想等了。日本人夫妻不似中国人夫妻,他们信奉男女分手了就是他人,所以做夫妻时,话也是说的很含蓄的...(详全文) | |
宋逸瑾:送别150年历史的书店 | 24年07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宋逸瑾已经进入梅雨天中期的熊本。在刚刚送走2024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一家有着150年悠久历史的书店—长崎次郎书店庄重地关门了。长崎次郎书店位于熊本城下町,新町,周围有很多古朴的民居。文豪森鸥外曾经在作品《小仓日记》中...(详全文) | |
张石:李白的诗与日本俳句 | 24年07月2期 |
中文导报 文学笔会三家村 张石日本的俳句深受中国文学,特别受唐诗、宋词的深刻影响,日本的“俳圣”芭蕉,深通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详全文) | |
陈克振:百岁侨领傅新春的创业与奉献 | 2024/07/01 19:47 |
中文导报 海外侨领作者:陈克振祖籍安溪县的新加坡安溪会馆原主席、新加坡傅氏公会原主席傅新春,今年是他的100岁华诞。这位百岁老侨领,数十年来在新加坡运输行业拼搏,带领家族艰苦奋斗,在新加坡成就了一家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现代化企业-傅长春集团,为新加坡经济繁...(详全文) | |
弥生:文莱的平和与热情 | 24年07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弥生从文莱回来,天气又回到春末夏初,庭院的篱笆墙上的木香蔷薇的花儿开始凋谢,而门口右边的玫瑰却开始盛开,左邻右舍的各种花儿也散发出各种各样的甜香,照例在清晨,给花儿浇些水后,明媚的阳光照耀下,竟有些恍惚,在文莱参加4月20日举行的...(详全文) | |
赵倩:诗18首 | 24年07月1期 |
文学园地作者:赵倩赵倩诗18首公园散步有感风摇疏柳动,日照碧波流。羡鸭群嬉戏,不知尘世忧。观上海玉佛寺腊八节名寺万人列,飘香年味浓。佛门新熬粥,勺勺暖寒冬。雨中樱落樱飞满院,香雾笼轻纱。伞下佳人泪,涟涟入雨花 。清明天涯人万里,思父动悲颜。沥沥清明雨,西移...(详全文) | |
翟建一:社会文明与战争罪行 | 24年07月1期 |
文学园地作者:翟建一-扶桑社会生活感受随想录连载之四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可知,每一个民族,每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从荒蛮走向文明的过程。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历史上都经历了王朝更迭,内战连绵,兵荒马乱的漫长历史过程。国际上,奥斯曼帝国,法兰西帝国,沙皇俄国都...(详全文) | |
红梅:紫藤花开 梅子渐熟 | 24年06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 红梅(图/文)五月黄金周的第一天,我一早起来,带着狗散完步,就领着九岁的三公主一起,油门一踩到底,从东京足立区、飞奔到了栃木的足利花卉公园。那里,据说是1870年种下的紫藤,跨越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霜雨雪,正辉煌怒放…...(详全文) | |
晓薇:去帝国饭店吃90年前的牛排 | 24年06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晓薇怀旧,“旧”是指什么时候呢?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一代人的曾经?也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我的“旧”怀到一个当时和我并不相关国度与时代的味觉。随着今年三月底帝国饭店广场关闭,其中一家法国...(详全文) | |
裘索:初风炉 | 24年06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作者:裘 索时光流转到五月天了,绿叶在清风中摇曳,茶道的世界里告别炉的季节迎来风炉的时令。黄金周长假后的首个周末,早早地赶到茶室。平日里碍于工作琐事总是匆匆赶到而又早早离席,很少去水屋帮着做些稽古开始前的打理或结束后的收拾。为了侍插壁龛内...(详全文) | |
华纯:汶莱纪行—游向世界的大海 | 24年06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禅味闲话 华纯我们常听说袖珍之国,在太平洋上只是那么不起眼的弹丸之地。比如汶莱,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竟连它在地图上哪个方位都搞不清楚。如果不是与汶莱华文协会孙德安会长早有知交,半年前我也许很难去关注这里召开会议的信息。直至决定在网上订机...(详全文) | |
杜海玲:处在时光一望无垠的童年 | 24年06月4期 |
童年最常去的虹口公园中文导报 笔会文萃三家村 杜海玲这篇和之前回忆《小时候在上海每天玩什么》是一起写的。人们对于童年的记忆,也许就是一些零星散落的珠子,那些珠子都在此后人生的漫漫长夜里散发光芒。就像我记忆中感冒时夜半依在奶奶怀里被喂食面包的感觉。我大...(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