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550 条新闻
大灾难中的政治明星枝野幸男人生实录 | 2011/04/07 17:54 |
中文导报讯 记者 张石日本遭遇大地震以来,代表日本内阁及时发表地震和福岛核电站事故消息的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成了媒体聚焦焦点,据说从地震引发海啸后的109个小时中,枝野幸男几乎没有睡觉,而是不断地通过电视把最新的消息发布出去,多达一小时数次。他对专业性很强的核...(详全文) | |
天灾人祸里的别样话题 | 2011/03/27 10:24 |
中文导报时评 作者 阮翔 地震,海啸,核泄漏,基本上世界上最倒霉的事情都让日本人在2011年3月遇到了。这场灾害绝不仅仅属于日本人,受害者是整个世界,它的深刻影响将在现阶段不断上升的死亡失踪人数收敛之后才会真正得显现出来。而在这之前,人们看到的是日本人...(详全文) | |
地震前后 | 2011/03/25 11:39 |
中文导报讯 作者 陈骏 日本大地震的前一周,公司里刚刚进行了消防训练,坐在卡车的模拟地震房里体验了6级地震是怎么回事。当真的地震来临时,我的感觉也就是6级左右吧。第一波地动山摇之后,我就跑到外面去了。日本人还真是训练有素,大家不慌不忙跑到院子里后,小组长...(详全文) | |
无常使日本人从容 | 2011/03/20 15:06 |
中文导报讯 作者 万景路无常,原义指变化不定。《后汉书•西羌传序》:“(西羌)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旧时也把勾魂之鬼谓之无常,且有黑白之说。虽然无多,无常,有时也用来指“人死”的婉词。晋代法显和尚的《佛国记》中有云:“共诸同去游历诸国,...(详全文) | |
谁与日本共患难? | 2011/03/19 19:47 |
中文导报讯 作者 黄文炜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连日来在东京入国管理局门前形成了一道前所未有的特殊景观。办理再入国手续的人在入管局外排起了长队,起先是听去入管局为留学生办签证的同事说起这事,他惊叹道:日本一地震,外国人为何如此迫不及待地要离开日本...(详全文) | |
说说日本的欺凌文化 | 11年02月3期 |
■ 玄 米来日本后没多久,就在电视上看到有中学生被同学欺凌致死的报道,并感不可思议。看到日本社会的表面是那么文明,每个人是那么的谦和,难以想象是什么人欺负什么人。在我看来,比起中国来,这是一个无比和谐的社会。后来,随著孩子的慢慢长大,对于小学校里发生的一些...(详全文) | |
李鸿章与顺天堂 | 11年02月2期 |
积水潭 汪先恩日本顺天堂大学理事长贵宾室里,有一幅价值连城的匾额,来客都喜欢在这幅匾额前合影,这幅“妙手回春”的大字横匾,左边竖书“佐藤医国手”,落款是“李鸿章”。李鸿章与顺天堂佐藤进的故事,鲜为人知,在各种版本的李鸿章传记中均为提及,几年前就想撰文介绍...(详全文) | |
成人节的忧虑 | 11年02月2期 |
三家村 杨文凯每年元旦过后,日本就会迎来国民祝日“成人节”。2011年1月10日,日本全国有124万青年男女年满20岁,迎来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天——成人节。据日本总务省统计,今年的新成人较去年减少了3万人,连续四年呈现递减趋势,也创出了最少成人的历史新低...(详全文) | |
日本流行伊达直人 | 11年01月4期 |
三家村 杜海玲1968年,日本流行漫画《虎面人》;2011年,日本流行该漫画里的主人公伊达直人。一场以伊达直人为关键词的善行正在日本列岛展开。去年圣诞节,“伊达直人”给群马县儿童相谈所寄去10个书包,以此为开端,各地的儿童养护设施(旧称孤儿院),都收到署名...(详全文) | |
民主党平静迎接终战纪念日 阁僚均不参... | 2010/08/15 11:58 |
日本民主党将于15日迎来上台后的首个终战纪念日,首相菅直人和内阁全体成员均表示不在当天参拜靖国神社,将默默追悼牺牲者。自民党执政时期,国内外围绕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吵得沸沸扬扬,而民主党则似乎将与之不同。菅直人在就职时就曾指出,靖国神社“合祀着甲级战犯,首...(详全文) | |
日本人开始怀疑“制造业天下第一”神话 | 2010/05/08 17:40 |
中文导报网文 作者 莫邦富日本经济界有两个话题很是热门。一是日本的GDP总量将被中国超过,自从1968年日本首次爬上“世界第二”的宝座以来,维持了42年之久的这项纪录将停止更新。第二个话题是日本整个制造业里出现的“加拉帕戈斯”现象。 说起位于太平洋东...(详全文) | |
上海世博相比爱知世博有三大内伤 | 2010/04/28 15:50 |
中文导报网文 作者 徐静波湖南卫视邀请我飞一趟长沙,做一档有关上海世博的节目。节目就从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谈起。但是在近一个小时的收录中,有一个问题我没有谈,那就是,相比上一届的日本爱知世博会,我发现上海世博会有三大致命的内伤。 第一大内伤,是上海世博...(详全文) | |
中国需要一个日本坐标 | 2010/04/20 13:28 |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梁辉发自北京 璀璨的霓虹灯,衣着时髦的路人,车水马龙的街道两侧,矗立着不少世界知名奢侈品的店面,偶尔有名贵跑车一溜而过。这里是日本东京银座一景,它是日本最繁华、最现代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地段之一。“二十年前,这里就是这样子了。”与...(详全文) | |
手机小说——“书”话之二 | 2010/04/20 13:05 |
中文导报网文 作者 马挺 手机小说,在日本,始于二十一世纪初年。那时手机已开始成为中学生的不可或缺。在自由书写网站中,就出现了女中学生类似恋爱小说的连载。 读者一开始也都是女中学生。只是为了课间课后或等人等车无聊,消磨时间,但看着看着,却会一下子掉下...(详全文) | |
电子书籍——“书”话之一 | 2010/04/20 13:02 |
中文导报网文 作者 马挺 “iPad”在日本原来预定四月底出售,但要延期一个月,因为在美国卖得太好了。美国记忆容量最大的卖六九九美元,约合六万五千日元。日本的价格也要等到五月十日才能知道。但据说在香港的展示会上,已经有的卖了。画面为“B5”纸大小的iPad...(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