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642 条新闻
杨志宽:今夜想起你 | 15年11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丽君苑 作者:杨志宽《今夜想起你》是邓丽君小姐70年代的一首日文歌,被她自己翻唱成中文。下面的文字,是我的记录,是当年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在文峰外国语学校的岁月记录,是对大学时代友情的回首眺望。1996年夏天我大学毕业,那个秋冬是我特立独...(详全文) | |
汪先恩:赤脚走在月牙泉边 | 15年11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积水潭 作者:汪先恩离敦煌5公里处就是沙山,沙茫茫,金灿灿,身近沙谷,那个被称为沙漠眼睛的月牙泉奔来眼底,鸣沙山环抱之中,竟然有一湾新月清水,长久平静的心开始雀跃以来,我要走近月牙泉。成斌告诉我,赤脚比穿防沙鞋好,果然如此,鸣沙山的沙,...(详全文) | |
张 石:关门海峡:阅尽沧桑八百... | 15年11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三家村 作者:张石关门海峡(日语 Kanmon kaikyo )旧名马关海峡,是日本本州西端山口县下关市与九州北端北九州市门司区之间的水域(东经130度48分,北纬33度56分),濑户内海的西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的一边是本州岛,...(详全文) | |
雪 非:色泽丰实的季节 | 15年11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杂记帐 作者:雪非 公寓对面是一个自然公园,有高过七楼的各种树木。所以,到了这个时节,窗外每天是不同色调,一天比一天沉着,一天比一天丰实。看这样的风景,心里是一种放松的舒坦。我这样的俗人,心情好一点就想摆弄个什么,比如拍照片...(详全文) | |
汪先恩:上学问题在日本 | 15年11月2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在开学时间上,日本与世界脱轨,9月1日是潮流,而日本却是4月1日,据说是樱花闹的,近来许多人在呼吁与世界同流,但还未形成法案。这个新学期开始,教育委员会给毕业生的家长来了一封信,介绍初中义务教育之后的进路,阅后感概颇多。 ...(详全文) | |
黄文炜:莫要轻言高铁战胜新干线 | 15年11月2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晴海观 黄文炜有关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高速铁路项目,中国的高铁方案击败日本的新干线被采用。日本媒体酸溜溜地说,中国提出了出格的贷款条件,举国发起了猛烈的推销攻势,最终击败了在竞标中一度领先的日本。印尼是日本最大的经济援助对象国,在印尼的高铁...(详全文) | |
杜海玲:猫的没有语言的对话 | 15年11月2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家村 杜海玲11月1日《日本经济新闻》文化版面是角田光代的随笔《没有语言的对话》。角田光代是直木奖女作家,获奖作品是《对岸的彼女》。这部其实不如她其他作品好,比如《第八天的蝉》——看到这里恍然大悟“哦是她啊!”的人,握手。其实你完全不了...(详全文) | |
万景路:日本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想结... | 15年11月2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亥鼻东瀛 万景路前阵子,日本政府发表了2015年《少子化对策白皮书》,白皮书里披露了对20—30岁的日本人进行的关于结婚、家庭意识调查的数据。结果表明,在对未婚而又没有恋人的男女调查中,其中37.6%的人明确表示不想谈恋爱,31.9%的人...(详全文) | |
安倍政权及其他 | 15年10月4期 |
■ 幽 兰 安倍政权的两项政策,让我人想起毛时代。一是增加女性管理职位,一是减少国立大学文科院系。安倍将他的女性政策命名为“让女性发光”,像极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妇女能顶半边天”。我当然赞同增加女性管理职位,...(详全文) | |
杨文凯:为安倍长期政权把把脉 | 15年10月4期 |
三家村 杨文凯 安倍晋三执政2年9个月,进行了三次内阁改组。10月7日,第三次安倍改造内阁诞生起航,使近年来日本政坛少见的“安倍长期政权”成为事实。安倍此前已经无选举当选自民党总裁,任期三年,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安倍首相”可以干到2018年9月。更有甚者,安...(详全文) | |
陈 骏:种丝瓜记 | 15年10月4期 |
三千院 陈 骏我的记性向来很好,谁给过我什么,记着。我给了谁谁谁什么,也记着。只是今天实在想不起来丝瓜的种子,最早是哪里来的。也许是国内的花圃里买的?或许是哪个朋友送来的?记得当年有个叫杨苹果的网友给我寄来很多种子,里面是不是有丝瓜,我现在确实记不清了。...(详全文) | |
杨志宽:不打扰人随心所欲 | 15年10月4期 |
丽君苑 杨志宽1984年再次进军日本乐坛的邓丽君小姐被日本金牛宫唱片公司製作人三坂洋先生计画打造成女版胡里奥,进而成为世界音乐风格代表。84、85、86持续三年凭藉失恋三部曲《偿还》、《爱人》和《我只在乎你》,勇夺全日本听众点播率最高大奖,奠定了日本乐坛有...(详全文) | |
东瀛岁月:土包子邂逅大牌子 | 15年10月3期 |
菲品“买东西一定要买大牌!”谈到购物,我经常这样跟朋友说。这想法也许跟年轻时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关。上世纪90年代初,因缘际会我去了日本,在一个小服装公司做质检跟单,后来,由于拼命三郎的工作作风,深受老板赏识栽培,有幸作为公司的品牌买手...(详全文) | |
杜海玲:饶了村上春树吧 | 15年10月3期 |
饶了村上春树吧,真是的,每年一到这时候就拿人家开涮,门外媒体守着,门内编辑陪着,赌博网站名字挂着,粉丝汇集在酒吧喝着(等速报)。文学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是没有村上春树。在8日文学奖发表的30分钟前,我在微信朋友圈发:“就快公布了...(详全文) | |
东瀛岁月:中年 寻找快乐 | 15年10月3期 |
小蔡旭30岁一过,突然觉得自己离快乐远了,如梦初醒。青春好似隔了一个世纪,蓦然回首,离得那么远。小虎队的站台,大学时代离别时必唱的歌曲,不过隔了十年,却对不上口味。同年代的人大多结婚生子,忙于生活,奔走在柴米油盐之间。见面话题全是现实,孩子老婆车子房子,无...(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