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642 条新闻
王景贤:怀念父亲 | 18年10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王景贤又到了"父亲花"盛开的季节了。先是一朵,凛然却温馨地开放了。之后是断断续续几朵相继开来。昨日开门,竟是一簇,开得灿烂、热烈,让我一阵欢呼。我知道,一定是父亲又来看望我了。今年的夏季格外炎热,和弘儿一起清理院中杂草时,又因弘儿年...(详全文) | |
朱惠:日语教室轶事(二) | 18年09月3期 |
作为日语指导员指导的第一个学生张琪进入了高中,我结束了入间中学的工作,不久进入了所沢市教育中心日语教室,成为受市教育委员会派遣的日语指导老师,帮助从中国来的学生尽早适应学校生活,十多年来几乎走遍了市内的小学与大部分中学。常言道,换一份工作如同投胎换骨。我虽...(详全文) | |
阿孜萨:日本乡下的“中国李” | 18年09月3期 |
每天丈夫博奥带着爱犬纳纳巡山回来,都给我两三个红透了的李子。对于李子这种小水果,可能因为小时那种酸涩的味觉印象太深的缘故吧,我并不是很喜欢。后来,博奥的一个朋友家里卖掉了大大的院子,就指着院子里的树,让博奥选几棵,特别推荐了一棵粗壮的李子树,朋友说这是他看...(详全文) | |
杨志宽:歌唱的王道 | 18年09月2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丽君苑 杨志宽放眼整个亚洲乐坛,谁的歌唱最容易让人安静下来?应该是邓丽君小姐吧?理由又不仅仅是因为她算得上全亚洲多年来最有名气的的亚洲歌姬。很多喜欢唱歌的人们,没有深思怎样做才能从唱歌到达歌唱的境界;很多人歌唱了多年,也没找到从歌手层次到...(详全文) | |
陈 骏:沙叶新的后事 | 18年09月2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千院 陈骏7月26日晚,月光下散步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沙叶新先生,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近来可好?没想到第二天网上传来了他老人家去世的消息,享年七十九岁。想想我认识沙先生的时候他才五十出头,比现在的我还年轻,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天我在微信公...(详全文) | |
阿孜萨:今夜老公不在家 | 18年09月2期 |
因为工作的关系,丈夫博奥每个月都要去东京一两次,忙的时候,通常是下午才能动身,老公不喜欢坐新干线,就开着他的大车往返在高速公路上。新婚的时候,他就是下半夜也要赶回来,我呢,当然也盼着他回来,可是跟着他往返东京几次之后,我就一再地劝他不要往回赶了,太晚了就在...(详全文) | |
苏蒂妮:酒店打工 迎接台风 | 18年09月2期 |
苏蒂妮大型台风来袭。早晨比较幸运,电车运行,赶上了早班车,刚出车站,被眼前的光景吓坏了——车站内寥寥数人,两家便利店关门谢客,我常去的面包房也贴出了告示,所有面包打折,卖完为止,工作人员就提前下班了。在狂风暴雨中,我步行走出了电车站...(详全文) | |
琉璃海:关于夏天的回忆 | 18年09月1期 |
说起日本的夏天,如果出个题目问我会联想到哪些词汇,我想大概我会数出诸如:风铃、刨冰、大海、日式浴衣、花火大会、盂兰盆舞、祭……虽然热,虽然也会时不时地大汗淋漓,但还有这些开心快乐的事,并不讨厌。可是,这个夏天却只有一个感觉,那就...(详全文) | |
杜海玲:改年号了 那蚕还养吗 | 18年08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家村 杜海玲先说一点闲话,关于和服。1920年代到30年代的和服,至今受和服爱好者青睐,尤其是年轻女孩。理由是比起如今的和服,从前的花色更大胆华美,给现代人以新鲜冲击,倾覆了“穿和服者多为成熟女性”之约定俗成概念...(详全文) | |
汪先恩:一到成都 | 18年08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 都江堰放水节昨天,成都访日团的朋友问我,“来过成都没有?”。“去过一回”我说。一问,勾起我一到成都的记忆。参加教育部春晖计划活动和国侨办的团体会长会议,2016年9月,首次踏...(详全文) | |
黄文炜:引退之人生美学 | 18年08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晴海观 黄文炜去年9月20日,歌手安室奈美惠在自己40岁生日这天,宣布2018年9月16日将退出歌坛,9月16日这天是她出道的纪念日,隐退的消息让粉丝心痛,不过从宣言到实施,有整整一年的过渡时间,足以给粉丝们留下足够的有关偶像的醇香记忆。...(详全文) | |
朱惠:日语教室轶事 | 18年08月4期 |
时光飞逝,转眼已在东瀛度过了27年了。初到日本,为了生存,从端盘洗碗开始努力,渐渐地工作来找我,至今我做着三份工作。中文教师是我的本行,市民相谈员是借日本政府的福祉来帮助在日华人,日语教室指导员是帮助来日中小学生补习日语,尽早适应日本的中小学生活,这一工作...(详全文) | |
痴公:行乞学概论 | 18年08月3期 |
痴公 生来赋性好远游, 竹杖扶我过通州。 提篮承露歌残月, 拍板迎风唱晚秋。 两脚踏遍不平路, 一肩担尽古今愁。 生平不受嗟来食, 村犬何须吠不休。 几句定场的乞丐诗吟罢,书归正传。此诗的作者是北京的一...(详全文) | |
李长声:向田邦子她家 | 18年08月3期 |
李长声高岛俊男写过《李白与杜甫》《水浒传与日本人》,这不奇怪,因为大学读的是经济,但读研转到中国文学,研究唐诗、水浒传什么的;写过《喜欢书,更喜欢说坏话》,大概也符合他长年在野的孤傲性格;写过一系列《您的说法……》,讲解词语的来...(详全文) | |
王智新:记忆中的父亲 | 18年08月3期 |
作者:王智新 父亲走了,那是在一个极其炎热的夏季的凌晨,他走完了自己92年的历程。这是在接到妹妹电话,通知我说父亲病危后的第三天。而我预定的却是第四天从东京返回上海的机票。匆忙赶回上海却没能最后见上一面,感到遗憾万分。经过一段紧张的忙乱之后,处理完了后事,...(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