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750 条新闻
弥生:女人时间 | 21年03月2期 |
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东瀛荷风】“国际三八妇女节”专辑导语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 副会长 弥生三月,是春天的季节,桃红柳绿,樱花盛开,日本的女儿节和国际三八妇女节也都在三月的开头。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详全文) | |
毛丽敏:我的2020+1——我与忘年... | 21年03月2期 |
作者 毛丽敏正子样(以下敬称略)是一位日本妇人,因其名字的日语发音,与日本当时尚为皇太子妃的雅子相同,以至于我初闻该名时,误以为友人在谈论后者。正子是出生在青岛的日本人正子1938年8月出生于中国青岛,曾在当地上过一年小学,当时周围邻居都是日本人,就读...(详全文) | |
孙晴:初春神社里的垂梅 | 21年03月2期 |
孙晴我家附近有个很大的神社,正门鸟居就有七八米高,石柱粗壮。鸟居周围种了十几棵松树,四季长青,还有儿童游玩场所。神社四面有门,里面大小建筑有十几个,神社中套了一个小神社“梅花神社”。每到新年初一我们去参拜,心中默默祈祷,祝全家健康平...(详全文) | |
李长声:川端康成的起跑线 | 21年02月4期 |
李长声 常听人说教,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云云,那么,川端康成是孤儿,按说人生先就输了。 川端出生在大阪,但具体地点,他七十岁时回忆:只知道是天满的天神附近,好像在淀川边上。生于1899年,二岁时父亲去世,翌年母亲去世。比他大四岁的姐姐寄养亲戚...(详全文) | |
万景路:民国时期旅日文化人眼中的日本... | 21年02月4期 |
万景路清末民初,一批有志的中国学子纷纷远赴东瀛,求学救国。如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界名人的鲁迅、周作人、郁达夫、郭沫若和陶晶孙等,当初都曾是旅日学子。不过,名人也是人,闲来翻弄那个时代这些文化名人的作品,发现他们对日本的女性认识倒是也颇为有趣。周作人刚到东京时,...(详全文) | |
丁志俊:汤浴就到鬼怒川 | 21年03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丁志俊疫情之下,访日难以成行。回想两年前的4月1号,我们一行四人自由行,乘坐大巴去了位于日本栃木县北日光市的鬼怒川。下榻的伊藤园温泉酒店就位于鬼怒川河边,风景秀丽,风光旖旎,犹如镶嵌在群山之中的珍珠,虽不是那么璀璨夺目,但却实在令人...(详全文) | |
常嘉煌:丝路飞天——音乐绘画联觉艺术... | 21年03月1期 |
——在浙江音乐学院的视频发言随着女高音的歌唱将人们引向情感的高潮,画面的节奏和线条更加强烈各位代表,各位朋友,大家好!突如其来这场人类最大疫情灾难,使我不得不滞留在日本而无法亲自参加会议和聆听各位专家学者的教诲。在困阻日本的几个月中...(详全文) | |
杨文凯:日本就是那个离中国最远的东夷 | 21年03月1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家村 杨文凯 古代中国以中华思想著称,自我定位为“中国”而把周边称作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显示了中国古人认识天下、解读四方的典型方式。《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奠定了中央的概念。现代著名历史...(详全文) | |
丁 路:小路旁的怪老头 | 21年03月1期 |
丁路 大阪西侧有个不大的城市,市郊有条弯曲细长的小路,是我每天骑车通勤的必经之路。顺着这条路先是穿过几块农田、一排塑料大棚、零散的农家,接着是变电所、神社、工厂、墓地及佛像。每天清晨都有人去那里拜佛上香,敬佛、祭祖、净心、求平安。一听到钟声或闻到燃香味,...(详全文) | |
小林阳吉: “我的2020+1”——... | 21年03月1期 |
小林阳吉进入2021年,回想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文学之旅,不能不提起我的文学老师温小钰。1975年我从天津体育学院放暑假,回到呼市家里。让我意外地际遇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忘年交谊。忘年友谊 在内蒙古 那是父亲在山东八路军时的小战友,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盛毅老...(详全文) | |
万景路:日本人的素质为何每况愈下 | 21年03月1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亥鼻东瀛 万景路 旅日三十载,对日本人的综合素质之高,还是由衷感佩的;也认识到日本人的守礼、尊规等优点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血液里、骨髓中,所以一举一动都给人一种优雅得体的自然形象。不过,近几年,笔者对日本人的素质开始产生怀疑了,起因是亲眼...(详全文) | |
汪先恩:远去的春联 | 21年03月1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由于居住环境的变化,多少年没有贴春联,自然也不写春联。佳节来临之时,依稀想起当年在故乡村庄,贴春联,写春联的情景。初识春联,是儿童时代的事。每当过年,大人带者孩子们,先撕掉残破的旧对联,端着自制的米糊,包括猪圈在内的所有门上...(详全文) | |
杨志宽:在日本哪些事情不能做 | 21年02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杨志宽我2002年开始在日本定居,在鲁迅先生留学的城市仙台,从事高中中英文教育已经迈进了第17个年头,2008年4月开始把中国初中毕业生和高中在校生引进到日本留学,升入或插班就读日本私立高中,持续至今。也就是说最近这10多年来,身边...(详全文) | |
杜海玲:四川儿菜在日本叫祝蕾 | 21年02月4期 |
杜海玲日本超市的蔬菜种类,总是那么少。近年来,旅居的外国人多了,超市也呈现出了多一些色彩。香菜、空心菜、百合根,那都已经相当普遍,有时还能遇上茭白和莴笋——在一些农协的小店,叫着日本的名儿,比如莴笋叫山海蜇。前日我在超市买了一盒&l...(详全文) | |
晓惠:我的日本美发师叫龙二 | 21年02月4期 |
晓惠我的美发师名叫龙二。职业关系,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轻,据说也有三十多岁了。龙二的手艺不能用“非常好”来形容,他是隐藏于街市的人间国宝。一开始我很好奇,还特地问过他学艺的经历。他学艺的专门学校和入行时的美容院倒也称不上如雷贯耳。剪头发...(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