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笔会
共 2169 条新闻
汪先恩:夜来香,李香兰 | 16年12月2期 |
■ 汪先恩八十年代经常听到邓丽君唱的《来夜香》,感觉很温馨,有一段时间说是精神污染的靡靡之音,被禁唱。1992年那南风吹来,到处又开始传唱《夜来香》这首是非之歌,之所以被传唱,多半是因为曲和词都很美。如今谁都会哼几句“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详全文) | |
陈 骏:美国随笔之三 | 16年12月2期 |
■ 陈 骏 去年出游欧洲的时候说过,旅行的节奏是困惑我的一大难题。想想花了大把银子长途跋涉,总想多看几处风景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看到后来审美疲劳身心憔悴也是难免的。正好看到高晓松在聊天节目里谈到旅行和休假的区别,茅塞顿开。马不停蹄走马看花,这是旅行者的宿命...(详全文) | |
杨文凯:“你的名字”为什么这样红 | 16年12月2期 |
■ 杨文凯日本年近岁末,各种年度排行榜陆续揭晓。新海诚导演的动漫电影《你的名字》,自8月26日上映以来火得一塌糊涂,票房已近200亿日元,目前仍在不断更新中。“你的名字”不仅夺得年度电影票房冠军,也成为2016年日本最爆款的商品之一...(详全文) | |
黄文炜:感知新加坡多元文化 | 16年11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晴海观 黄文炜11月初短暂的新加坡四日游,感受最深的就是各种文化都凸显鲜明色彩的个性,共存在一块并不广阔的土地上,相映争辉。在新加坡的马吉街上看到“苏丹回教堂”这几个字,一见钟情,一个太有历史感和诗意的名字。后来知道这是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详全文) | |
万景路:包书皮是独特的日本文化 | 16年11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亥鼻东瀛 万景路 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学时也包过书皮,因那时纸张还很金贵,所以一般使用废报纸包书,如果用的是牛皮纸,包起来还会有那么一点高大上的感觉,是要引来周围一片艳羡目光的,严重者还会伴随着两声“啧啧”。至于为啥包书皮,原因却是很简单,那...(详全文) | |
汪先恩:与台北计程车司机闲聊 | 16年11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回想起2月26日,春寒未尽之际,初到台湾,发现台湾地区的计程车与纽约类似,目光一扫都是黄色,那黄色不诱人也不厌人,顶上显示“计程车”字样。上次在冲绳租了辆车开了几天,临走时把车还给了车店,名副其实出租车。而计程车并不出租给你...(详全文) | |
汪先恩:冷水毛巾醒少年 | 16年11月2期 |
儿子翰良初三考完高中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人到初高中阶段,总不免有些少年轻狂,翰良越来越不听话,相信碰壁后他自己会矫正,将来如何,靠他自己的造化。如今,我们只提供食料之类,不管教育倒省心。朋友央我说说育儿经验,想一想还真有一点。天下父母都一样,...(详全文) | |
黄文炜:“字幕组”的功与过 | 16年11月2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晴海观 黄文炜“字幕组”是个挺时髦的词汇,中国应该存在不少“字幕组”,但是它又是一个尴尬的存在。日本京都府警方前不久以违反《著作权法》为由逮捕了两名在日华人。警方称,两人是被称为“字幕组”的中国人团伙成员,涉嫌擅自给日本动画片添加字幕后...(详全文) | |
张 石:诗人与禅师 | 16年11月2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家村 张石杰出的诗作,正像禅者要历尽千辛,找到一个充满自我独特感悟的感性世界的直觉启示,从而开悟一样,艺术家也要千淘万漉,找到一个充满灵感的精准的意象,激活这不可视的空虚、缺席、物自体、道、宇宙无意识,以体现出意象永不终结地无限演绎下去...(详全文) | |
杨志宽:长安大哥 | 16年10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丽君苑 杨志宽九月的台北虽是初秋但不见凉意,在兄弟大饭店邓丽君小姐的大哥邓长安先生向我细数如烟往事。和长安大哥相见是想瞭解邓小姐中国大陆亲属的往事: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各是怎样家世?前往台湾逃难为止经历了哪些颠沛流离?邓小姐的爸爸名叫邓枢,字...(详全文) | |
杜海玲:一夫食堂的一夫 | 16年10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家村 杜海玲一夫寄来了他的书。我很欣喜。这书很实用,因为是菜谱。这书还逗乐,因为是一夫写的。以后我要做点家常菜,就不用去网上检索了。我收到书立即去谢他,表示真为他高兴,并说要为他写点什么,他说,好期待啊,于是我就真写了啊。我认识他的时候...(详全文) | |
雪 非:第27个十月 | 16年10月4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杂记帐 雪非自从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就几乎把所有的诸如春节、端午节、十·一等大节都过成了劳动节。昨天三节课,外加中午去车检两个小时。下了课高速公路71公里回到京都,再出去吃饭,躺床上已经快11点,这是多么完美充实的劳动节啊。精神蓬勃,体力充...(详全文) | |
汪先恩:秋日彼岸花 | 16年10月2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时隔几天,路边突然冒出了一簇簇火红的高脚花,在绿草衬托下,格外夺目,那高挺的花茎托起伞形花序和外翻的针形花片,仿佛具有杂技功夫的红妆倩女,摆出的高难度舞姿。这种花,无枝无叶无节,三无,在秋分前后三天的彼岸时期,花茎独蹿,一齐...(详全文) | |
万景路:日本钞票干净的背后 | 16年10月2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亥鼻东瀛 万景路首先要说,我爱人民币,而且就像老鼠爱大米那样爱它,但是,每次只要一接触那或皱巴巴或脏兮兮的人民币,都不愿把它放入钱夹子,而且马上还会产生一种要去洗手的冲动,同时还会“汉奸”般的自然想起日元的干净、悦目、赏心和日元票面中透出...(详全文) | |
陈 骏:美国随笔之二 | 16年10月2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千院 陈骏老地主在朋友圈给我出难题,如果两者选一,你选择居住美国还是日本。嗯,我想了想说,还是日本更加适合我的生存需求。美国的大,自然风光的雄伟,毫不掩饰他的粗旷;日本的小,螺蛳壳里做道场,则处处体现着他的精致。美国人民很热情,包括旅途...(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