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园地
共 1867 条新闻
中国的日本研究为什么没有《菊与刀》 | 15年03月3期 |
■ 刘 柠(北京) 中国的日本研究与日本的中国研究一样,都堪称显学,但“显”的程度不同,时期各异。就中国而言,史上曾有过数度繁荣期,最近的两次潮涌,分别出现于八十年前(1931~1945年)和三十年前(1980年代)。虽然从性质上说...(详全文) | |
从国人对夸日本的反应看国民性 | 15年03月3期 |
■ 万景路 赞美日本,赞美日本人,时至今日,在国内似乎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不过,夸赞日本,并非是从今天重新认识了日本的国人口中开始,远的就不说了,仅是近、现代就也不乏众多实例。自1902年起,曾在日本留学八年的鲁迅在总结中日两个民族的国民性时就曾说过:...(详全文) | |
悟不可无 行不可缺 | 15年03月3期 |
■ 痴公 人生究竟有何意义?古今中外没有人说清楚。有的人要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有的人要普度众生,人生的意义很伟大。有的人为名、为利、为妻、为子,人生的意义不是很伟大。有的智障者浑浑噩噩了此一生,谈不上什么意义。胡适先生说得最彻底:人生本无意义。生下来就意味...(详全文) | |
蕗谷虹儿的巴黎岁月 | 15年03月1期 |
■ 刘 柠(北京) 1929年7月,刚回到东京、征尘未洗的蕗谷虹儿在《读卖新闻》上述怀道:“从1925年夏天,到今年——1929年夏天的四年间,我被巴黎吞噬,被卷入假如在日本的话,是断无法了解的特异的生活漩涡之中。想要从...(详全文) | |
诗八首 | 15年03月1期 |
弥生(祁放) 手背推门的手在摇晃的风里犹豫三十年的漂泊刻满手背了 我在门外不敢敲门一度从那里走出那厚重的红门里还是我的城吗 天蓝极了一天蓝的时候是暖的早晨一定有太阳所有的灰尘都被洗涤了不管是昨日的雨或雪二树枝尽量伸长想触摸的心思一览无余屋顶的瓦片耀耀的表白...(详全文) | |
穿透防弹衣的心灵——读诗玲诗集《穿着... | 15年03月1期 |
■ 廖赤阳(日本 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 诗玲,那个一身短打扮,精干细致的小姑娘,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职期间,一直为我的一些华人史研究的生硬论文默默地做着十分专业的编辑工作,忽一日突然辞职不知所踪。去年突然接到她越洋寄来,装帧设计得十分卡哇伊的精美诗集,惊...(详全文) | |
太田尚芽:用画讲述心灵的故事 | 15年02月3期 |
--观青年画家太田尙芽的抽象画张石如果说现实主义作品是用具象表现心灵,那么现代主义作品则多让心灵去组合具象。青年画家太田尙芽的作品,充满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绘画的灵性,她用心灵分解与组合具象,她用点与现线述说一个心灵的故事。太田尙芽说:“迄今为止...(详全文) | |
陈善壎:拟江永《知青岁月》碑文 | 15年02月1期 |
陈善壎 1964年前后,长沙市6000青少年,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分数批下放到江永县务农。年龄大多在16岁到18岁之间;大于18岁小于16岁的也有,那是不多的少数。这是被一个特定的词汇“知识青年”界定的群体,因为下放到江永县,被称作“江永知青”。今天,我们...(详全文) | |
北山居士王治洪:远世俗宁心入画 | 15年02月1期 |
林馥娜 与书画家王治洪先生(号北山居士)缘遇于陈善壎老师雅聚,席间观其行止,知其高怀独善。后来常得以欣赏先生大作,深感其笔墨不俗,诗意盈于画面间,赏之令人心悦。 观治洪先生作品,无论是绚烂复调,还是疏勾淡墨,均无躁动之尘息,品之恬然,巡赏间又觉...(详全文) | |
第二届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 15年02月1期 |
“梦想照进心灵”——“文化中国•四海文馨”第二届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大赛征稿启事以汉语汉字为载体,数千年来代代赓续的中华文明,是炎黄子孙的血脉。举办“文化中国&mid...(详全文) | |
“三国”君臣后裔今何在 | 11年01月1期 |
■ 张 群 /文图 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中国人没有不熟悉的。三国中的霸主曹操、刘备、孙权,以及文武臣僚诸葛亮、周瑜、陆逊等人,也是耳熟能详。特别是近10几年来,老版、新版《三国演义》及其它三国题材剧的热播,更是把这些历史上的名人再一次活生生地展现...(详全文) | |
东洋裸体模特事情 | 15年01月1期 |
■ 刘 柠(北京) 日本职业美术模特历史并不很长。从幕末到明治初年,英国人查尔斯•沃格曼(Charles Wirgman)和高桥由一等画家,画过很多人物画,在当时被称为“记录绘画”——记录普通人的各...(详全文) | |
记忆的废墟 (下) | 14年12月3期 |
■ 陈善壎 告别泰哥后第二天,我坐火车去乌鲁木齐找堂兄陈善增。文革开头两年坐火车不要钱,只要挤得上。尿急了上厕所,我是攀着行李架,踩在座椅的靠背上,从人头上跨过去的。善增毕业于乌鲁木齐八一农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在奎屯农7师第2拖拉机厂工作。他来乌鲁木齐跟...(详全文) | |
没有血缘的亲情——残留孤儿忆中国养母 | 14年12月3期 |
■ 吉长桂子 我是一名残留在中国的日本孤儿,从吉林省长春市归国,恢复日本国籍后,取名吉长桂子,以示纪念。日本残留妇人和残留孤儿是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殊群体,应该说他们都有两个祖国,两国亲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绝大多数都已回到日本,但对中国养育他们...(详全文) | |
王治洪:画里不知身是客(组图) | 14年12月1期 |
刘舰平王治洪是个很性情的人。他偶然读到一本旧体诗集《高山流水》,认定作者也是个性情人,就请他喝酒,称兄道弟做朋友。这朋友便是我。我因眼疾目中无人,问他长成什么样子?他笑道:“我从小爱看《水浒》,长得也像鲁智深。”这果然和我最初的印象...(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