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特写
共 1107 条新闻
日本中华年开锣 | 06年11月2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11月9日晚,在横滨国立剧场举行的“2007日本中华年”开幕式晚会上,星光璀璨,花絮趣事不断。身穿大红色低领无袖长款晚礼服的主持人朱迅格外抢眼,拖地的长裙不仅衬托出了朱迅的优雅端庄,而且喜庆的红色让人眼前一亮,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详全文) | |
九九归一 2007日本中华年盛大开... | 06年11月2期 |
本报讯(记者杜海玲 孙盈)11月9日晚,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暨2007年日本中华年正式揭幕,在横滨国立大剧场举行的中华年开幕式纪念音乐会吸引了众多目光。中华年.华商会组织委员会主席黄耀庭、中国驻日本特命全权大使王毅、众议院议员铃木恒夫、横滨市长中田宏等嘉宾在...(详全文) | |
软银手机让华人有话就说 | 06年11月1期 |
■本报记者 孙辉 10月24日,是酝酿已两年多的“手机保号体系”(Mobile Number Portability)在日本正式实施的第一天。 软银是行动最迅速的一家。就在手机保号体系实施的前一天,10月23日,软银社长孙正义率先宣布推出“手机保号...(详全文) | |
外国人研修制度百孔千疮 万名研修生实... | 06年10月4期 |
本报讯(记者 张石)据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透露,从2001年到2006年6月为止,从研修的企业出走失踪的的外国研修生和实习生达9499人,但法务省官员透露:这仅仅是各地的研修部门报上来的数字。 如果把没有向法务省通报的数字也算入其中,失踪的外国研修...(详全文) | |
我们都是一家人 ——多国籍华人家庭生... | 06年10月3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究竟国际化社会催出国际婚姻,还是国际婚姻促成国际化社会?解答这个问题的难度,丝毫不亚于理解“鸡与蛋”的故事。这个世界究竟是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莫衷一是,但鸡与蛋同时存在的事实,构成了世界的真相。 在越来越国际化的社会中,...(详全文) | |
二百名警察齐出动 华人摇头丸舞厅被查... | 06年10月2期 |
本报讯(记者 孙辉)10月2日凌晨,神奈川警方组织二百馀名警察突然包围了一家华人迪斯科舞厅,对店内的40馀名中国人进行盘问,逮捕了20名中国人,查封了这家在关东乃至整个日本都非常有名的毒品交易舞厅。 罕见的大规模抓捕 10月1日深夜,神奈川县警...(详全文) | |
李小牧:走偏门的华人多数涉毒 | 06年10月2期 |
10月2日被警方抄查的“新梦幻”华人舞厅在全日本很有名,现在才被警方抄查倒让我有点意外。那个地方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中国人聚集,在两星期前我就打算抽时间到那里看看,结果还没来得及去,那个地方就出事了。这个地方简直可以说是公开的贩毒、吸毒场所,里面还有赌博活...(详全文) | |
中日关系前景何在? ——华人学者等谈... | 06年10月1期 |
编者按 9月30日,本报就安倍新内阁成立以后的中日关系走向等问题召开了座谈会,邀请活跃在日本大学、新闻界的华人学者等一起就安倍内阁的总体评价、安倍新内阁和中日关系、中国应该如何对应安倍新内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是采访摘要。 参加人 法政大...(详全文) | |
华人夫妇谁管钱包 | 06年09月4期 |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被作为搞笑名句流传得很广泛。它既像语言游戏,又一语道破机关。 在中国,几乎全都是双职工家庭,双方收入都需要维持家庭所用,而在日本,家庭经济的模式也依照这个社会的基本形态——男主外女...(详全文) | |
男女留学生走到一个屋檐下 同居新时代... | 06年09月3期 |
■ 本报记者 张 石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许多中国留学生来到日本,面对的是一个物价、生活费和学费高于中国几十倍的日本,他们披星戴月,省吃俭用,但还是难以应付高额学费和生活费,更不用说娱乐和其他的消费。那时,有许多男女留学生,不论是否已经相爱...(详全文) | |
从家常菜到“色香味俱全” ——记在日... | 06年09月2期 |
■ 本报记者 周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味玉馔是大多数日本人永恒的话题,而现在这个话题已经是具有世界性了。今天东京街头充斥世界各地方料理,中华料理早已遍布东瀛四岛自不必说,法国大菜、意大利料理也开始推广普及。不仅如此,就连以前陌生的印度大饼、泰国...(详全文) | |
你在他乡还好吗? ——华人残疾人在日... | 06年09月1期 |
■ 本报记者 孙 盈 华人在海外立足,已属不易,远离故乡亲人、白手起家,经常要付出比当地人多几倍的努力,而残疾人若要在海外生存其艰难程度就更加可想而知了。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在看GTP、看富人榜、算国民平均年收入的同时,更应该倾听一下作为弱...(详全文) | |
回国相亲悲喜剧 | 06年08月4期 |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大龄青年婚恋难,似乎是在日华人社会的一个隐痛,让人常常提起,却又无处发力。有人说是因为华人社会大男大女比例失调;有人说是因为女华人成了日本人配偶;有人说在日本工作太紧张,年青人没有社交时间;也有人说是因为人在异国没有亲人朋友帮...(详全文) | |
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 形形色色的婚外情 | 06年08月3期 |
■ 本报专题报道组 婚外情,是一个古今中外非常古老的话题,几乎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婚外情,有的成千古绝唱,有的成永恒悲剧,但是无论是多么严酷的醒世恒言,还是严厉的法律准绳,都不能抵挡婚外情对一代又一代人的诱惑,人们或铤而走险,或曲径通幽,每一段婚外情,...(详全文) | |
华人医患万花筒 | 06年08月2期 |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今年3月,一家名曰“槐花”的医院在东京都日野市悄然开张营业。槐花,中国北方名城大连的市花,那么这所槐花医院是不是与大连有些渊源呢?不错,这所医院的主人正是来自大连的华人女医生周世杰。而还在2年前的2003年10月,在神奈川县的...(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