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特写
共 1118 条新闻
华童被欺案获赔一百万 | 08年01月1期 |
路漫漫一场官司终获正义判决 华童被欺案获赔一百万 本报讯(记者 张石)围绕著一起中国父亲和日本母亲所生的华人女童在小学里受到长达近一年的凌辱、欺负的民事诉讼,12月21日横滨地方裁判所川崎支部作出判决,审判长驹谷孝雄勒令被告4人向原告方赔偿100万日元(...(详全文) | |
叶对根的思恋——在日华人老后叶落何方 | 07年12月4期 |
■本报记者 陈鹰 “无论你走到哪里,你的心总是和我在一起;无论黄昏时的树影有多长,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印度诗人泰戈尔这段充满深情的诗句,曾经不知多少次打动了人们的心弦,也曾经让不知多少海外游子热泪满襟。当早期来日的学子们已渐入老龄行列,当风华正茂的一...(详全文) | |
华人年末社交生活忙 | 07年12月3期 |
■ 本报记者 孙辉 所谓“圈子”其实哪里都有,在日华人也不例外,而“高质量的华人社交圈”至少能帮助人们实现三个目的:一、信息的沟通;二、利益的互化,加入圈子就是为了实现1+1>2;三、实现精神性的满足,获得归属感。每年年末,各个圈子的华人都赶集似的忙著参...(详全文) | |
在日本养育中国孩儿 | 07年12月2期 |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李春雁 一、在日本生产女人不喊痛 东京都的黄娟(28岁)回忆自己初次在日本医院生产时的情景,至今感到很好笑。她说,感觉到中日的差异,是从阵痛室开始的。在她与两个日本产妇一同在阵痛室的时候,只有她自己在一个劲地哭爹喊娘,而两个日本产...(详全文) | |
在日华人永住归化两彷徨 | 07年12月1期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2007年,在日华人永住者有117,329人(其中特别永住者为3,086人),而归化(即取得日本国籍)的在日华人总数是101,073人。由此可见,永住者人数已经超过归化者人数,而二者加起来,有21万人。 当在日本生活有了些年头、...(详全文) | |
都是“黑中介”惹的祸——研修生来日的... | 07年11月4期 |
■ 本报记者 周宏 2006年8月18日,中国研修生崔红义因为出国前交纳了100多万日元保证金,在千叶县内养猪场“森本畜产”研修时因要求加班发生争执,将研修中介者、县农业协会常务理事越川骏(当时62岁)刺死,并将在日华人女性翻译及另一名日本人刺成重伤。崔...(详全文) | |
中国研修实习生恶性事件回放 | 07年11月3期 |
他乡寻梦 梦碎东瀛 ——中国研修实习生恶性事件回放■ 本报记者 张石 目前(2006年度)在日本的外国研修生共83,319人,在总数为83,319人的研修生里面,中国人为55,156人,占66.2%。JITCO支援的57,050人里面,中国人是46,67...(详全文) | |
在苦累交织中憧憬未来 ——在日研修生... | 07年11月2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李春雁 一、中国人是外国研修生、实习生的主力军 目前(2006年度)在日本的外国研修生共83,319人,其中大致可区分为,国家引进的13,985人(16.8%),民间引进的69,334人(84.2%)。国家引进的被分到国际协力机...(详全文) | |
研修生你为什么来日本? | 07年11月1期 |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出卖我廉价的劳动力” “我没有当官的爸爸,我没有知识学历,我家里没有钱,也没有开店。幸好我还年轻,年轻也是资本。我可以出卖我廉价的劳动力,为了改善我今后的生活。”一个研修生这样告诉《中文导报》记者。他说这是他和同伴们的心声。 ...(详全文) | |
让孩子有充实快乐的童年——在日华童业... | 07年10月4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在孩子的教育投入逐渐上升为普通家庭最大开支的时代里,在五花八门的课馀学习既充满了吸引力、又增加了选择困难性的今天,孩子的业馀生活已成为正规课堂学习以外的另一块竞争天地。 中国有句流行口号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意味著...(详全文) | |
新华人饱尝子女成长新烦恼 | 07年10月3期 |
■ 本报记者 张石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来日留学的新华人留学生,经过十几年的拼博,大多在日本学有所成,安家立业,而他们的子女也在异国他乡渐渐成长起来。 这些华人孩子,也在日本经历著文化摩擦、文化冲突和洗礼。他们所经历的甜酸苦辣,也是艰辛地养...(详全文) | |
出发!在人生的花季——华人子女再留学... | 07年10月2期 |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留学,可以说是在日华人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了,多少人当年就是踏著留学路,来到日本,学成后在日本就职生活,因而人们对“留学”一词亲切而熟悉,很多人提起自己的留学生活还会津津乐道,彷佛就在昨天,然而看到已长大成人开始选择自己的留学...(详全文) | |
华人考学之公私选择 | 07年10月1期 |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10月,日本各私立中学处处可见热闹场景。他们举办文化节、运动会、学校说明会以及开放教学日,为了给目前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提供观察比较各私立中学的机会。中学考学,对于在日华人来说,也早已不是陌生的词汇。 望子成龙的中国人 ...(详全文) | |
华商大会闭幕特色凸显 | 07年09月4期 |
■ 本报记者 孙辉 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9月17日在大阪闭幕。来自全球33个国家与地区的3千多名华商及相关人士出席了这次盛会。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人士无不深深感到东道主日本中华总商会和日本政府对世界华商的热情欢迎和深切期待,而世界性的华商网络在全球商业中所承...(详全文) | |
商业与文化共舞 | 07年09月4期 |
本次华商大会的一个亮点是大会平台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舞台。虽然会期只有短短3天,但组委会大会与贯穿全年的日本中华年相结合,通过演出、展览等文化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也展现了华商新的风采。 9月15日至17日,在华商大会召开期间,大阪在中之...(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