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特写
共 1118 条新闻
2008日本“华流”已长成 | 08年12月1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近几年,中国内地以及港台等华语圈的影视剧逐渐在日本升温。继“韩流”之后被称为“华流”的华语连续剧等文化产品,颇有掀起另一波热潮的趋势。虽然赶超“韩流”依旧尚需时日,但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日本“华流”涌动不...(详全文) | |
中国按摩女淘金风光不再 | 08年11月4期 |
■ 本报记者 张 石 在日华人的72行职业,按摩业曾是一个非常红火的职业,也是中国按摩女们淘金的一个重要职业。在2002年左右的按摩业的全盛时期,仅东京池袋周围,中国人经营的按摩店就有几百家,一位经营按摩店的华人曾对一家专门学校的中国女留学生...(详全文) | |
网吧“难民”游戏人生 | 08年11月3期 |
■ 本报记者 周宏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谁若游戏人生,谁将一事无成;谁若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奴隶。很多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网吧一族”,从游戏里的“英雄”变成了生活中的“难民”。变成“难民”之后,该怎么办呢?下面记载的是在日“网吧一族”的故事,他们...(详全文) | |
歌舞伎町皮条客萧条见闻 | 08年11月2期 |
■ 本报记者 张 石 一提起东京新宿的歌舞伎町,人们眼前立刻会出现一个灯红酒绿、五光十色的不夜城,整个区域里充满了各种的营业场所,举凡吃的、玩的、住的、情色的应有尽有,而这里也是大型的红灯区,混杂了不同的民族和语言、权谋和贪欲;这里曾爆发过日本...(详全文) | |
招聘会华人混场一族悄然来去 | 08年11月1期 |
招聘会上的尴尬风景 ----华人混场一族悄然来去■ 本报记者 李春雁 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后,中国各地来日本招商引资,面向在日华人学者、专家的招才引智活动再掀高潮。10月19日,杭州市来日招才引智;10月22日苏州工业园区来日招贤纳才;10月25...(详全文) | |
池袋东京中华街面面观 | 08年10月4期 |
■ 中文导报 编辑部 在日本东京,有汇聚中国人商业和消费的池袋地区,在不景气的市况下依然维持著繁华的景象,成为一个都市亮点。为了应对不景气的市场、振兴地域经济,同时也使华人企业能够聚沙成塔,形成统一的窗口,构筑统一的品牌,以池袋地区的中国人经营者为主体,...(详全文) | |
旅游旺季遭遇冷夏:旅游业艰难面对市场 | 08年10月3期 |
■ 本报记者 陈 鹰 多年前,当中国旅游行业还列入外事系统,接待人员被称为外事干部时,一位日本资深旅游业前辈却在给中国“外事干部”上课时浇了一盆冷水——旅游行业,从市场角度上说,是与歌厅、陪酒女一样,属于“水商卖”,市场十分脆弱,经营非常不稳定...(详全文) | |
物价上涨了 日子还得过 | 08年10月2期 |
■《中文导报》编辑部 工薪层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经济寒流袭来,华尔街冻得发抖。大手大脚惯了的美国人,也不得不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受美国次贷问题影响,日本国内物价也大幅上涨,在日华人们也勒紧了裤腰带,至少在最近...(详全文) | |
华企日子不好过 | 08年10月1期 |
物价飞涨 景气下滑 华企日子不好过 ■ 《中文导报》编辑部 (一)华人运输业八仙过海 从大环境来看,全球能源价格暴涨,经济不景气打击消费信心,进出口货物量平走或下降,都对运输业造成影响。运输行业涉及空运、海运和陆运,运输对象...(详全文) | |
银联卡:华人回国的支付通行证 | 08年09月4期 |
■ 本报记者 孙 辉 三年前,“银联”一词无论对日本人还是对在日华人来说都还很陌生,而如今“银联”已成为日本社会最受关注的品牌之一。在不久前《日本经济新闻》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西日本最受关注品牌排名上,“银联”位列第三名,成为历史上中资企业惟一进入该评...(详全文) | |
在日华人现在可免费申请银联卡 | 08年09月4期 |
银联目前已经与三井住友卡公司、日本邮政储蓄、三菱东京UFJ银行、AEON信贷财务公司、SEVEN银行等形成紧密合作,并于2005年正式开通了银联卡POS受理业务,在2006年开通了银联卡ATM面向访日华人的取现业务,在2007年又实现了银联标准信用卡在...(详全文) | |
中国发行的银联卡在日本使用的优点 | 08年09月4期 |
安全——不再因为携带大笔现金而面临丢失和失窃风险,保护用户的财产、生命安全。方便——不用再进行繁琐的换汇手续和出境申报携带外汇手续。实惠——汇率统一采用取款交易当天清算行提供的挂牌汇率,中国银联不向持卡人收取额外的货币转换费,和其他信用卡相比,免收1%-2...(详全文) | |
华人IT工程师的远虑近忧 | 08年09月3期 |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一)面试 9月9日早晨7点起床,黄亮(化名)吃过早餐,洗了个澡,吹乾头发穿上昨晚妻子熨好的衬衫和西装,系好领带,又照了照镜子,看见里面的人精神抖擞,这才满意地点个头。来到客厅又检查了一遍公文包,看到没有什么落下的东西,就与正在...(详全文) | |
阴霾已去 川陕依然美丽 ——日本旅游... | 08年09月2期 |
■ 本报记者 陈 鹰 8月下旬,终于走出地震阴霾的四川灾区人民来到震中北川、青川、汶川,为逝去的亲人乡亲举行“百日祭”;8月下旬,由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代表处和日本旅行业协会主办,来自近邻日本的120名旅游媒体界人士组成的庞大视察团来到中国陕西、四川。...(详全文) | |
在日华人获奖作家群剪影 | 08年09月1期 |
■ 本报记者 张 石 2008年,发生了一件震撼日本华人社会和日本社会的事情,就是新华人女作家杨逸获得日本第139届芥川文学奖,日本《每日新闻》称这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事件”,杨逸的获奖,是她个人奋斗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标志著在日新华人作家的日语创作达到了...(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