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特写
共 1112 条新闻
中国动漫节、影视周亮相东京 | 11年11月1期 |
中文导报讯(记者 孙辉)2011中国动漫节、影视周10月23日在东京六本木拉开帷幕。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与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李伟以及日本外务省、经济产业省等中日政府和影视动漫界代表百余人出席了...(详全文) | |
魏巍确定死刑后吐露忏悔心声 | 11年11月1期 |
中文导报讯(记者 张石) 10月20日,日本最高法院以抢劫、杀人并遗弃尸体等罪名为由,终审判决对2003年6月在日本福冈市制造了松本真二郎一家4口灭门血案的在日中国人魏巍处以死刑。魏巍表示:这种判决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我所希望的结果。据《中文导报》统计,日...(详全文) | |
东北师大及预校成知日人才摇篮 | 11年10月4期 |
桃李满天下 俊才遍东瀛东北师大及预校成知日人才摇篮■ 中文导报记者 张石 9月10日,在日本东京的椿山庄酒店,成立了中国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校日本校友会。东北师范大学是位于中国长春的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和日本渊源深远,目前,中国东北师范大学...(详全文) | |
70岁领年金?华人对未来失望 | 11年10月4期 |
■ 本报编辑部专题组 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少子化,日本厚生劳动省认为今后有必要考虑将领取厚生年金年龄提高到68岁至70岁,并开始正式讨论此事。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在日本定居的华人反应尤为激烈。为此《中文导报》记者访了日本厚生劳动省,并倾听了在日华人的声音...(详全文) | |
市况下行 华人理财步步惊心 | 11年10月2期 |
中文导报编辑部 欧洲再现危机,美国经济告急,日本市况无望,9月下旬全球投资者恐慌抛售,45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齐齐进入熊市。股市哀鸿遍野,黄金也黯然失色,金、银、铜价格狂泻。日元步步走高,汇市动荡不安。一时间在日华人无论投资何种金融商品都“步步惊...(详全文) | |
旅日留学生麦当劳烫伤陷困境 | 11年10月1期 |
■ 中文导报记者 杜海玲 3月11日,一场地动山摇海啸的灾难,让日本整个儿陷入深深的震惊和忧伤。多少泪水也冲不走残垣断壁,多少呼唤也难以让时光倒流。那之后,旅日华人,尤其是首都圈华人,因地震和福岛核电站的恐惧,发生了一次惶惶大撤离。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有时候...(详全文) | |
震后半年∶华人走出“脱日本”阴影 | 11年09月3期 |
中文导报讯 本报专题报道组在日本发生“311”大震灾以后,无论是在在日华人还是在访日华人中,出现了一种“脱日本”的倾向,大批在日华人归国或准备归国,访日华人数目也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但是地震过了半年以后,随着日本各方面逐渐恢复正常,华人“脱日本”倾向渐趋解消...(详全文) | |
国民党官员秘访孙文日本妻女历史揭秘(... | 11年09月2期 |
■ 本报记者 张 石 最近,有关孙文日本妻女的历史又被重新炒做,掀起了新的“探秘”潮。而史学界一般认为,1982年,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国史馆派官员洪桂己来日本与孙文外孙接触,是国民党调查这件事的开始,但《中文导报》记者近日在孙文留在...(详全文) | |
华商触摸经济脉动感受活力湖南 | 11年09月1期 |
触摸经济脉动 感受活力湖南——2011之夏总商会访问祖国侧记 ■ 本报记者 孙辉 作为华夏儿女,虽然身在东瀛,但乡情未改。在日华商更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越发关注祖国经济发展和建设,更有不少人已在各地投资兴业,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详全文) | |
颜 安: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 11年08月4期 |
舞者•商者•仁者中文导报讯 记者 杨文凯一、宜宾少年改变命运永不放弃二、总政战士成为全军顶尖舞者三、留学日本寻找第二人生舞台四、沟通中日成就演艺交流事业五、发起创建商会承担社会责任六、组织开发贡献绿色轨道交通迄今为止,在旅日华人社会的重...(详全文) | |
华人暑期脱核行∶暂离只为坚守 | 11年08月3期 |
《中文导报》综合报道组最近,日本对核事故的处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已经泄漏出的核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深刻的,污染牛肉在市场的大量流通,更增加了人们对日本政府的一些“安全”说词的怀疑。离开震灾发生已经5个月了,在日华人们虽不像地震和核事故刚刚发生时那样纷纷...(详全文) | |
动车追尾引叹息 在日华人促深思 | 11年08月2期 |
中文导报讯 记者 杨文凯 杜海玲7月23日发生惨烈追尾事故的甬温高速动车,却在两天后神奇地恢复通车。事发已经一周了,风还在吹,泪还在飘,死者已经无言,伤者还在呻吟,匆匆出炉的事故调查报告依然漏洞百出,但高速动车载着客人又前赴后继地上路了。对此,日本的专家和...(详全文) | |
新小岩惨案∶华人惊魂日本式自杀 | 11年07月4期 |
■ 《中文导报》专题报道组 夏日炎炎,酷暑难当。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4个月,日本迎来了全民节电战高温的严峻时期。灾区尚未安置停当、经济恢复难有起色,日常生活中烦恼频出,再加上高温酷暑的叠加作用,加深了人们的心理烦躁和苦闷。最近一周,东京都的公共交通频繁...(详全文) | |
地震改变了心情也改变着人生 | 11年07月3期 |
■ 本报专题报道组 311东日本大地震已经发生4个月了。虽然其后出现的核泄漏,特别是日本政局混乱闹剧频出的人祸加深了灾难的级数,但即使是史无前例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本身已足以改变很多人的人生命运和生命轨迹。与经历了大灾大难的日本社会一样,在日华人的生存观...(详全文) | |
早餐的记忆 乡愁的味道 | 11年07月2期 |
■《中文导报》报道组每个人心里都有乡愁的滋味。中华点心过去只能在横滨中华街吃到,但是很多都是面向日本人的,而且是经过了“日本式”改良的食品。我们回国,都向往那些家乡的味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早餐的记忆。终于,在日本,随著旅日华人...(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