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导报按期阅览】

  年  月
 
新闻搜索
关键字 
类型 
类别 
范围  标题
全部
排序 

 
导报电子版
    导报调查
    有关新冠疫苗接种意愿问卷调查 Q1:您的年龄
    18-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及以上
    Q2:您知道日本通过《修正预防接种法》吗?(可多选)
    接种疫苗是日本国民有义务
    接种工作由日本各市町村实施
    接种疫苗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若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后果,损害赔偿由政府承担
    不知道
    Q3:针对新冠疫苗,您愿意接种哪里的(可多选)
    欧美疫苗
    日本疫苗
    中国疫苗
    其他
    Q4:明年春季开始,您愿意在日接种疫苗吗?
    愿意
    不愿意
    观望
    不知道
    Q5:如果您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原因有哪些?(多选)
    1、我觉得公开上市的新冠疫苗基本是安全的
    2、我觉得接种疫苗对预防新冠肺炎是有效的
    3、我觉得接种疫苗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4、我觉得接种疫苗可以保护周围的人(家人、朋友、同事)不受感染
    5、其他
    Q6:如果您暂不愿意接种疫苗,原因有哪些?(多选)
    1、生活预防就好,不需要接种疫苗
    2、我怀疑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我担心接种后会引发不可知的副作用
    4、接种疫苗的过程可能不安全或太麻烦
    5、其他
    通讯特写
        共 1107 条新闻  

    旅日留学生麦当劳烫伤陷困境 11年10月1期
    ■ 中文导报记者 杜海玲 3月11日,一场地动山摇海啸的灾难,让日本整个儿陷入深深的震惊和忧伤。多少泪水也冲不走残垣断壁,多少呼唤也难以让时光倒流。那之后,旅日华人,尤其是首都圈华人,因地震和福岛核电站的恐惧,发生了一次惶惶大撤离。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有时候...(详全文)
    震后半年∶华人走出“脱日本”阴影 11年09月3期
    中文导报讯 本报专题报道组在日本发生“311”大震灾以后,无论是在在日华人还是在访日华人中,出现了一种“脱日本”的倾向,大批在日华人归国或准备归国,访日华人数目也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但是地震过了半年以后,随着日本各方面逐渐恢复正常,华人“脱日本”倾向渐趋解消...(详全文)
    国民党官员秘访孙文日本妻女历史揭秘(... 11年09月2期
    ■ 本报记者 张 石 最近,有关孙文日本妻女的历史又被重新炒做,掀起了新的“探秘”潮。而史学界一般认为,1982年,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国史馆派官员洪桂己来日本与孙文外孙接触,是国民党调查这件事的开始,但《中文导报》记者近日在孙文留在...(详全文)
    华商触摸经济脉动感受活力湖南 11年09月1期
    触摸经济脉动 感受活力湖南——2011之夏总商会访问祖国侧记 ■ 本报记者 孙辉 作为华夏儿女,虽然身在东瀛,但乡情未改。在日华商更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越发关注祖国经济发展和建设,更有不少人已在各地投资兴业,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详全文)
    颜 安: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11年08月4期
    舞者•商者•仁者中文导报讯 记者 杨文凯一、宜宾少年改变命运永不放弃二、总政战士成为全军顶尖舞者三、留学日本寻找第二人生舞台四、沟通中日成就演艺交流事业五、发起创建商会承担社会责任六、组织开发贡献绿色轨道交通迄今为止,在旅日华人社会的重...(详全文)
    华人暑期脱核行∶暂离只为坚守 11年08月3期
    《中文导报》综合报道组最近,日本对核事故的处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已经泄漏出的核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深刻的,污染牛肉在市场的大量流通,更增加了人们对日本政府的一些“安全”说词的怀疑。离开震灾发生已经5个月了,在日华人们虽不像地震和核事故刚刚发生时那样纷纷...(详全文)
    动车追尾引叹息 在日华人促深思 11年08月2期
    中文导报讯 记者 杨文凯 杜海玲7月23日发生惨烈追尾事故的甬温高速动车,却在两天后神奇地恢复通车。事发已经一周了,风还在吹,泪还在飘,死者已经无言,伤者还在呻吟,匆匆出炉的事故调查报告依然漏洞百出,但高速动车载着客人又前赴后继地上路了。对此,日本的专家和...(详全文)
    新小岩惨案∶华人惊魂日本式自杀 11年07月4期
    ■ 《中文导报》专题报道组 夏日炎炎,酷暑难当。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4个月,日本迎来了全民节电战高温的严峻时期。灾区尚未安置停当、经济恢复难有起色,日常生活中烦恼频出,再加上高温酷暑的叠加作用,加深了人们的心理烦躁和苦闷。最近一周,东京都的公共交通频繁...(详全文)
    地震改变了心情也改变着人生 11年07月3期
    ■ 本报专题报道组 311东日本大地震已经发生4个月了。虽然其后出现的核泄漏,特别是日本政局混乱闹剧频出的人祸加深了灾难的级数,但即使是史无前例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本身已足以改变很多人的人生命运和生命轨迹。与经历了大灾大难的日本社会一样,在日华人的生存观...(详全文)
    早餐的记忆 乡愁的味道 11年07月2期
    ■《中文导报》报道组每个人心里都有乡愁的滋味。中华点心过去只能在横滨中华街吃到,但是很多都是面向日本人的,而且是经过了“日本式”改良的食品。我们回国,都向往那些家乡的味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早餐的记忆。终于,在日本,随著旅日华人...(详全文)
    苏宁增资控股 Laox进军中国 11年07月1期
    中文导报讯 继6月19日苏宁电器集团发表未来十年发展战略之后,6月28日,苏宁集团与Laox株式会社又在南京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大手笔增资计划。与此同时,Laox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内地市场,规划5年内开设100家Laox生活广场。记者发布会于6月28日下午在...(详全文)
    日本对中推出三年多次签证刺激旅游 11年06月4期
    《中文导报》编辑部中国客青睐冲绳游给予希望据冲绳县文化观光体育部观光政策课6月15日发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大地震及福岛核事故影响,5月访问冲绳县的外国游客数量仅为2万4000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1.6%,连续6个月下降。不过,中国游客为2700人,比去...(详全文)
    震后百日:我们的日子怎么过 11年06月3期
    《中文导报》编辑部日本发生311特大地震灾害将近百日。在灾后最艰难的日子里,身在东北重灾区的华侨华人与日本民众一起经历冲击、感受惊恐;更一起面对困苦、重建家园。震后百日,不是一段漫长的日子,却是最艰苦的时期。虽然灾区的重建正在慢慢走上轨道,但要恢复到震前的...(详全文)
    地震触发华人家庭核裂变 11年06月2期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孙辉311地震,福岛核泄漏,使得华人的家庭关系也发生了核内变。有的是患难见真情,感到相守的幸福,“要死就一起死”是很多相濡以沫家庭的共识。也有家庭应证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详全文)
    灾后华人子女教育的苦恼 11年06月2期
    ■ 本报记者 张石在震灾和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有许多华人首先把子女送回了国。一些华人说:就是自己在日本坚持下去,孩子也要送到安全的地方。因此他们在第一时间就把孩子送了回去。有的华人在国内观望一段时间后,就让孩子在当地的学校入学,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很多...(详全文)


    RSS | RDF | ATOM | OPML
      图片新闻

      专题报道
    日美关税谈判: 对立深刻 前景难测
    中文导报讯 美国特朗普政权发动一系列关税措施后,世界经济秩序一片大乱,美国自身也饱尝“自噬”效果,发生股票、债券、美元“三杀”危机,...(详全文)

      独家报道
    《中文导报》读者新年会:相聚CIT...
    读者新年会合影留念中文导报讯(记者 尤锡川) 《中文导报》作为连接旅日华人社区的桥梁,始终致力于为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资讯与服务。在这个辞旧迎新,满怀希望的时刻,中文导报社于2...(详全文)

      导报视点

      中日交流名人系列

      寂寞的心俱乐部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