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点
共 1231 条新闻
| 日媒体炒作“购买钓鱼岛”惹风波 | 11年06月4期 |
|
中文导报讯 日本《富士晚报》6月14日爆出消息,称该报从日本国会消息人士那里获悉,有中国背景的人士接触了尖阁列岛(钓鱼岛)的“拥有者”,希望花钱购买这个日中有主权争议的岛屿,而钓鱼岛目前的“所有者”、琦玉...(详全文) | |
|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名存实亡 | 11年06月4期 |
|
■ 叶海林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如今已是名存实亡。说其亡,是因为不断有国家用经济、法律乃至军事手段改变南海现状;说其存,是因为至少还有人愿意在指责别人破坏现状的时候援引这一宣言。不过这种状况恐怕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当年和中国一道信誓旦旦地恪守宣言的很多国家如...(详全文) | |
| 程永华大使在民主党学习会上讲解中日关... | 11年06月4期 |
|
2011年6月1日,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应邀在民主党国会议员学习会上发表了题为《把握机遇,共谋未来》的演讲。民主党干事长冈田克也及部分民主党国会议员出席演讲会,民主党国际局局长西村智奈美主持。演讲全文如下: 今天,我很荣幸有机会作为首位外国驻日大使...(详全文) | |
| 内阁不信任案体现日本“集体焦灼” | 11年06月2期 |
|
本报综合消息 6月2日下午,日本众议院以293票对152票的投票结果,否决了由自民党、公明党和日本奋起党三党联合提交的对菅直人内阁的不信任案。日本首相菅直人度过了首相下台关。但事后他已经承诺在东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处置有一定眉目后辞职。而...(详全文) | |
| 中国五招支持日本旅游重建 | 11年06月2期 |
|
■ 本报记者 周宏5月31日下午,由中国国家旅游局、日本国土交通省共同主办的“中日旅游交流会”在东京举行。来自中日两国政府及旅游业界代表600多人共聚一堂,就推动日本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进一步深化两国旅游交流合作进行了探讨。中国国家...(详全文) | |
| 关志雄:2020年中国GDP可能超美... | 11年05月4期 |
|
——关志雄预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中文导报讯 记者 孙辉2011年,全球经济加速震荡,欧洲债务危机再次恶化,美国经济复苏依然脆弱,中国市场在政策的紧缩和通胀的预期恶化之间纠结,一场通胀预期下的资产配置调整似乎已经开始。中国经济将会走向何方?5月18日,在东京日...(详全文) | |
| 福岛核泄露到底怎么样? | 11年05月3期 |
|
福岛核泄露到底怎么样?——福岛核危机记者会见见闻■ 本报记者 张石目前,围绕福岛核电站危机,由日本内阁府原子力安全委员会、经济产业省保安院、文部科学省、水产厅、东电等组成的专家小组,每天对内外记者举行记者会,说明核危机的现状及对环境...(详全文) | |
| 潘公凯谈中国美术发展方向 | 11年05月3期 |
|
中西并重 两端深入——潘公凯谈中国美术发展方向■本报记者 孙辉5月12日,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带著他对东西方美术的创新理论发表演讲,为日本艺术界名人和旅日华人艺术家讲述有关中国美术发展方向思考。潘公凯院长首先...(详全文) | |
| 日本地震的挑战和机遇 | 11年05月1期 |
|
■ 冯昭奎 日本发生地震,对中国也提出了挑战和机遇。首先,日本地震引起核泄漏的惨重教训使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遇到挑战。福岛核电站的教训告诉我们:虽然核电站的抗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类社会可能遭遇各种与地震伴随或不与地震伴随的“意想不到&rdq...(详全文) | |
| 冷静评估日本地震 | 11年04月4期 |
|
■ 庚欣 东日本特大地震瞬间袭来,使世人对日本更加关注。这里有两种议论比较有代表性。一是“日本二次崛起论”,二是“日本崩溃论”。这不由得使人联想起70年前中国的“速胜论”与&ldquo...(详全文) | |
| 自然灾害与日本国民性 | 11年04月3期 |
|
■ 刘柠(北京) 在此番袭击日本东部的巨震中,通过日本和海外媒体及手机、Twitter、Facebook等各种3D社交媒体的“地毯式”报道,灾区的人们在化作一片泽国和废墟的家园上,如何坚忍而淡定地避难求生;灾区以外的市民如何自发而有...(详全文) | |
| 大家都来关心日本的灾民! | 11年04月1期 |
|
■王智新日本政府已经公布了11种蔬菜和牛奶受到核辐射污染,部分蔬菜所含放射性物质甚至超标160倍以上。首相菅直人也于3月23日发出紧急指示,呼吁民众不要食用福岛县出产的菠菜、卷心菜等蔬菜。同时还出指示,禁止福岛县出产的芜菁、茨城县出产的牛奶和荷兰芹出货销售...(详全文) | |
| 杨克俭:福岛问题比所知的严重 | 11年03月4期 |
|
日本东京构造计划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日本土木工程学会桥梁监测委员会委员,日本光防灾振兴协会委员,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会长,广州市政府海外顾问。1992年,杨克俭赴日本东北大学建筑结构专业留学,从师于世界著名抗震专家柴田明德教授。1996年起任职于构造计划研...(详全文) | |
| 中国大熊猫为日本带来了什么? | 11年03月2期 |
|
■ 王智新从四川野生保护基地出发,中国的大熊猫仙女(雌性)和比力(雄性),经过27小时的长途跋涉后,在2月21日深夜平安抵达上野动物园(日本东京)。中国人看重礼品,认为它是一种语言和信号,能传递感情、表达意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将自己喜爱的东西(包括人)...(详全文) | |
| 在世界潮流中思考中日关系 | 11年03月1期 |
|
--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谈中日关系 ■ 本报记者 杨文凯经历了去年9月撞船事件后,中日关系尚未彻底走出阴影。但随著中国经济规模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日本不得不关心甚至依赖的近邻国家。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详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