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744 条新闻
杨文凯:何以成人 | 14年01月3期 |
三家村 杨文凯日本是“祝日”大国,即使在国定假日以外,还有很多家喻户晓的节日。不少节日源于中国,在日本保存得很好,有仪式,有内涵,有礼节,有规范。比如,一月一是“元日”,三月三是“女孩节”,五月五是“男孩节”,七月七是“七夕节”,九月九是“重阳节”,男女老...(详全文) | |
雪 霏:新年感言 | 14年01月3期 |
杂记帐 雪霏 1961年元旦的齐齐哈尔,不知道是不是比现在冷,但是今天的齐齐哈尔,一定比大阪冷。iPhone显示此时温度零下14度,大阪现在11度,温差25度。 冰天雪地的西历除夕傍晚,一对春天结婚刚刚20岁出头的年轻人,去参加单位的新年晚会...(详全文) | |
黄文炜:跟着气候走 | 14年01月3期 |
(晴海观)黄文炜家里的伞几把伞都是下雨时买的。早上,就算天气预报说下午要下雨,出门时,只要不下雨,就懒得带伞。“说不定不会下雨,说不定天气预报不准……”就抱着这么一种侥幸的心态出门了。包里总放着书,但不放伞,觉得伞是负担。其实,就算突然下雨也没有什么好为难...(详全文) | |
吴晓亮:也谈中日关系 | 2014/01/17 12:14 |
■华工会 吴晓亮中国对日本进行了大量的和平友好工作,可是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些年来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参考大陆对台湾和香港的政策,有香港人说,大陆给香港不少好处,香港某些人并不念大陆的好,大陆是不是有点傻?同样的情况在台湾也有,大陆为了体现善意、争取台...(详全文) | |
中国的“紧”与日本的“松” | 14年01月1期 |
■ 唐辛子和中国不一样,日本是每年4月入学。一个学年有三个学期,除寒暑假之外,日本还有个春假。春假时间不长,一般就二星期左右。放春假之前,我家小学生带回家一份“努力度自我确认表”,这份供小学低年级孩子进行自我努力度确认的表格,共有14个项目,内容是这么写的...(详全文) | |
日本为什么没有乞丐 | 14年01月1期 |
■ 芳 草芳草在日本生活了近二十年,竟从未在街上见过一个伸手乞讨者。这种“干净”在全世界恐怕绝无仅有,令人匪夷所思。这个国家难道就没有穷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情景一:芳草以前居住的公寓楼里,每天都有一个老太太打扫卫生。她身材瘦小,严重驼背,看上去至少有七...(详全文) | |
张石:中日“谥”文化 | 13年12月3期 |
三家村 张石中国古代有“谥号”,也称“谥法”,是对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后人根据这个人生前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谥号”的字的内容,包含着对死后人的评价,在“谥号”中,善恶忠奸,表现得十分鲜明。对于谥号制度产生和形成年代有许多的看法:有三皇...(详全文) | |
初冬时节 用舌尖感知石川 | 13年12月3期 |
本报记者 孙辉石川县不仅保留着江户时代以来的历史风貌,继承着优良的手工艺,还汇聚着独特的饮食文化。由于四季分明,使得石川人的饮食季节感非常强,饮食具有多样性。人们会在不同的季节,选择应季的新鲜食材来烹饪。初冬时节,各类海鲜、成熟的蔬果纷纷上市,对于饕客来说...(详全文) | |
关于寅次郎的争议 | 13年12月1期 |
■ 幽 兰和S君之间有一场关于寅次郎的争议。争议缘起是对我的寅次郎之爱他表现出相当不屑的态度。我说,我知道日本的文化人看不起寅次郎,但战后日本电影中还有比寅次郎更持久更广泛地被接受的人物吗?对寅次郎的不屑,不过是知识分子对大众文化的轻视而已。为此,他写来邮...(详全文) | |
黄文炜:在台湾“遭遇日本” | 13年12月1期 |
黄文炜晴 海 观 前不久去了台湾,只是在台北滞留两天半的时间,由于旅行团把日程安排得很有效率,走了不少地方。比如中正纪念堂、故宫博物院、忠烈祠、行天宫、九份等,还被导游拉到茶艺教室、免税工艺品店和按摩店等。在台湾,不时能感觉到“日本因素&rdq...(详全文) | |
丢东西 找东西 | 13年11月4期 |
■ 欧阳蔚怡 某一天,儿子从冰箱前擦身而过的时候把冰箱上的记事贴板的笔碰掉了。他在周围寻找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到,晚饭后我也帮忙,冰箱旁边的垃圾箱、食品柜的抽屉、冰箱两边的夹缝都翻了个遍,那支笔却是无影无踪。我家先生陈爸爸吃完饭后,不慌不忙地在冰箱下面和周围扫...(详全文) | |
日本人的灵活与不灵活 | 13年11月2期 |
■ 万景路小时候很喜欢抗日小说《烈火金刚》,至今回忆起来,书中的八路军排长史更新、飞行侦察员肖飞、猪头小队长、猫眼司令以及毛利太君等还记忆犹新。其实,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人,那就是被八路军争取过来的反战日本兵武男义雄,之所以记住这哥们儿,是源于他一开始瞧不...(详全文) | |
“被爆民族主义”是怎样炼成的 | 13年11月2期 |
■ 刘 柠(北京)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瞬间造成7.8万人殒命,负伤和失踪者逾5.1万人。8月10日,当时日本帝国政府通过瑞士,向美国发出抗议。翌日的《朝日新闻》上刊登了这份《抗议书》:“在此,帝国政府谨以自己和全人类及文明的名义,...(详全文) | |
网络有风险、社交须谨慎:花季少女被割... | 13年10月3期 |
中文导报讯(记者杜海玲)10月8日,一名18岁日本女高中生铃木沙彩在东京都三鹰台遇刺,因失血过多而身亡。凶手是21岁的日本和菲律宾混血儿,在距案发现场600米处被警方逮捕,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花季少女,瞬间殒命,这场悲剧令媒体持续追踪报道,而凶手和遇害者缘...(详全文) | |
冥护 | 13年09月3期 |
三家村张石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有一篇散文的题目就叫《冥护》。根据川端康成的日记,他在大正12年(1923)1月2日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家的栅栏着了火:醒来的时候,无心去分析这个梦,到了下午,想为《文艺春秋》写题为这篇散文,可以说是为了修辞的兴趣,对此梦...(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