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看日本
共 2642 条新闻
杜海玲:关于吃食 关于花洒 | 19年12月1期 |
杜海玲这是我写在微博的流水账。当我发现版面恰好缺一点内容时,就去搬来自己的微博,请读者拨冗看看这些小事。11月18日。与女友说话。她总是给孩子做很精心的吃食。我因为看了她朋友圈发的水煮肉片而问做法。她告诉我要用郫县豆瓣酱而不是我所说的香辣酱(我在日本的鼎泰...(详全文) | |
阿孜萨:且行且乐赠芍药 | 19年12月1期 |
福岛 阿孜萨因为牡丹实在是花王吧,芍药似乎盗版了牡丹的美,但因缺乏其骨干,落得个下场平平,而这大概正是我喜欢的。牡丹是木本花王,即使到了冬季,枝干仍然在寒风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张扬,相反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则地上部分全部枯萎,落得个“白茫茫...(详全文) | |
弥 生:梦绕西湖千千回 | 19年12月1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作者:弥生 (日本) 梦想小镇千岛湖一 1984年的初夏,我独自坐在西湖边,在等一位 《东海文学》 的编辑老师。傍晚的西湖,波光粼粼,游人不多,我坐在能看到三潭映月的长椅上,心里忐忑不安。我是坐了很久的绿皮火车,兜里揣着两个馒头,从有着大...(详全文) | |
苏士澍:汉唐遗韵 笔墨佳情——高小飞... | 19年12月1期 |
作者:苏士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为书法篆刻家高小飞先生作品集的出版写序,自然就想到了笔墨论。如果说画如其魂,那么说书如其灵,大抵是不会错的。画魂与书灵。画者,通书道;书者,通画道。这在艺术文化史上非常多见。但问题在于,虽然书画都属于空间的视觉艺术,虽然都是用...(详全文) | |
汪先恩:村冈久平的访华轶事 | 19年12月1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 村冈久平与鸠山由纪夫前首相、后藤田正纯议员、白刚公参等出席中国留日同学总会活动。 2019年9月18日,村冈久平先生悄悄地走了,享年87岁。日本一条很朴素新闻: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名誉副会长,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名誉副...(详全文) | |
汪先恩:聊斋 | 19年11月3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 盂兰盆节,发源于印度,成熟于中国,却扎根于日本,其地位在东瀛好像仅次于过年,放长假,人们纷纷回乡以祭祖。盂兰盆节也称鬼节,鬼节里,粗粗浏览了一下讲花妖鬼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感慨良多。我对蒲松龄感兴趣,缘于1991年...(详全文) | |
陈 骏:再说微信微事 | 19年11月3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千院 陈骏好几年前写过一篇短文,说说微信微事。尽管发表前我很自律地删去若干字符,结果还是得罪了几个朋友,因为有人喜欢对号入座么。不过我心我素不忘初心,诚心做我的朋友,必须经得起我的冷嘲热讽。面对广告,尤其是契而不舍的广告,产生讨厌是一个...(详全文) | |
万景路:日本人的负面元素 | 19年11月3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亥鼻东瀛 万景路虽然由于日本技术先进、经济发达,环境卫生、景致优美,饮食精致。日本人表象上也是文雅礼貌、素质一流等等诸多优点,日本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和推崇。但接触日久,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民族也是有着许多负面元素的。日本人似乎自己也知道自己...(详全文) | |
小林阳吉:美不胜收的张家界武陵源 | 19年11月3期 |
乘坐缆车到天子山顶小林阳吉10月16日,时逢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我和朋友参加了阪急旅游团去了中国张家界武陵源,它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为国家级著名旅游风景区。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详全文) | |
孙 晴:第二次手术 | 19年11月3期 |
孙 晴去年去加拿大旅行不慎在冰上滑跤手腕骨折,回来在日本做了手术,植入钉子,接上断骨并辅助自身骨头生长。然后每月复查一次,每次都拍片子,问医生骨头长好了吗?医生总是说还没有。我就经常喝骨头汤、吃钙片、晒太阳,将近一年,骨头总算长好,医生说可以做第二次手...(详全文) | |
苏蒂妮:酒店打工 自办会员卡 | 19年11月2期 |
苏蒂妮我们酒店前台这个月会员卡任务无法达标,离目标还差九件,只剩明天最后一天冲刺了,完全看运气。一早绰号小鼹鼠的西内就被前台叫过去了,问她能不能帮忙入会。小鼹鼠是五月进来的,被问得一脸懵,傻傻地就点头答应了,掏出了1500日币的办卡钱。到了更衣室后问我们,...(详全文) | |
汪先恩:《北京你好》拍得好 | 19年11月1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作者 汪先恩11月4日下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在东京首映,我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与大家一起欣赏了七位导演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国》其实是七部影片的合订本,每部影片都有精彩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宁浩执导的《北京你好》和徐峥...(详全文) | |
王海蓝:近年来日本华文文学笔会的发展... | 19年11月2期 |
作者:王海蓝众所周知, 1921年旅日留学生郭沫若、郁达夫等,在日本成立了文学组织“创造社”,它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之一。但随后因为国内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及战后不正常的中日关系,日华文学进入了极其漫长的冬眠期,缺乏...(详全文) | |
汪先恩:黄冈文化巡礼 | 19年11月1期 |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积水谭 汪先恩观礼之后,10月2日便千里迢迢来到湖北黄冈,夜间崔颜先生把我送到遗爱湖畔的半岛酒店,虽是夜间,依然感觉湖水荡漾,感觉文气弥漫,仿佛空气中充满东坡文化、禅文化、茶文化、中医文化的气息。黄州是苏轼文学创作鼎盛之地,号称天下第三行...(详全文) | |
叶 子:力挺安倍夫人的美腿短裙 | 19年11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叶子日本天皇登基大典,在中日媒体上都火了一把。主要是因为,这流传千年的传统太少见了,全世界仅此一家,而且当天还在登基时刻雨住风停,皇居上挂了彩虹,富士山绕着祥云,日本人都大呼这是吉兆,皇恩浩荡。其实,如果是狂风大雨,在日本也一样会被...(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