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共 1084 条新闻
中日官民呼吁安倍先去南京祭奠 | 16年12月4期 |
图片:12月13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日两国僧侣、南京宗教界人士举行“世界和平发挥”,悼念遇难同胞。(中新社照片)中文导报综合消息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2月5日表示,考虑于12月26、27日造访美国夏威夷,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起在日美太平洋战...(详全文) | |
华裔少年世青赛夺冠带来几多启示 | 16年12月3期 |
中文导报 社论作者:申文最近,日本在多项国际乒乓球大赛上对中国展开冲击,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由于中国在世界乒坛长年占据君临天下的优势地位,所以日本乒球新生代崛起所带来的挑战,非常具有话题性,受到了中国舆论和社会的特别关注。12月8日,一位日本乒乓球神童刷爆...(详全文) | |
全球中文报业广州论剑讲好中国故事 | 16年12月3期 |
中文导报讯(记者 杨文凯)由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协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承办,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9届年会暨世界中文媒体发展论坛于12月5日-8日在广州举行。 为加强世界中文报业交流合作,提升全球中文报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本届年会的主...(详全文) | |
朴槿惠一声叹息韩国政治一地鸡毛 | 16年12月2期 |
中文导报社论作者:申文韩国总统朴槿惠究竟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力,才能连续六周面对越聚越多的抗议的人流和烛光的海洋而无动于衷?才能有心无力地在苟延残喘与谢罪下台之间继续拉锯? 朴槿惠自10月24日被媒体揭发闺蜜崔顺实涉嫌干政,甚至利用与总统的关系敛财,在韩国社...(详全文) | |
中日不可错过重建互惠关系新契机 | 16年12月1期 |
中文导报 一周话题作者:申文特朗普当选总统,新孤立主义抬头,美国撕裂了,日本慌乱了。尽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亡羊补牢式地做出快速反应,抢下了外国领导人会晤特朗普的“世界第一”,但日方并没有真正摸清特朗普的政策底牌。特朗普明确宣布就任总统第一天美国就会退出TPP...(详全文) | |
美国要实行特朗普主义?帮他一把又如何 | 16年12月1期 |
作者:法政大学教授 赵宏伟实事求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可以说是特朗普主义,将反映到他的执政风格上。在国人的记忆中,这是“邓小平理论”啦!可以说历史正是否定之否定而循环向上的。中国在经过政治挂帅的时代之后,“实事求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邓小平理论成为了全...(详全文) | |
APEC应该成为RCEP和TPP的融... | 16年11月4期 |
中文导报 一周话题作者:申文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19日至20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回顾和告别之旅,但候任总统特朗普却象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会议过程,使得议题和气氛并不轻松。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满嘴跑火车...(详全文) | |
安倍会晤特朗普表明日本主体意愿 | 16年11月4期 |
本报讯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1月17日启程前往秘鲁,参加在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并访问阿根廷。安倍此行的重中之重则是途中的一次停留,他专门经停美国纽约,拜访刚刚当选美国下任总统的特朗普。分析称,日本首相在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不久即访美,并与尚未...(详全文) | |
特朗普总统值得美国和世界期待吗? | 16年11月3期 |
中文导报 社论作者:申文11月8日,美国总统大选飞出“黑天鹅”。毫无执政经验的政治局外人、纯以口炮见长的纽约地产商人唐纳德·特朗普击败资深的职业精英政客希拉里·克林顿,当选美国第58届、第45任总统。这是继“英国脱欧”之后,西方精英社会和主流价值观的又一次...(详全文) | |
全球史观下的“大国复兴时代” | 16年11月2期 |
人类在地球上的扩散:从点到线到面新人大约在15000年前到达地球上的各主要的陆地。但是直到10000年前的冰河时期,人类在文化上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比较原始。由于生活环境恶劣,寿命短,人口增加缓慢。各地只是一些环境较好的地方散布着一些居民点,人类的社会性...(详全文) | |
朴槿惠走不出韩国总统的政治魔咒 | 16年11月2期 |
中文导报 社论作者:申文韩国总统是一个高危职业,这已经被过去十届总统不幸的政治宿命和个人下场所证明。几乎每届总统都会经历亲信问题的困扰,通常会在五年总统任期的第四年前后发生。这一回轮到了曾经让国民感到自豪的民选女总统朴槿惠,韩国人在令人不堪的“闺蜜门”事件...(详全文) | |
杜特尔特的反美亲日和华能够走多远 | 16年11月1期 |
中文导报 社论作者:申文过去10天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先后出访了中国和日本,成为国际政治和地区局势当仁不让的主角。在阿基诺三世时代,菲律宾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也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桥头堡。菲律宾虽然是南海纷争的当事国,但在中美角力南海仲裁的大背景下,菲律宾...(详全文) | |
从诺奖看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文学 | 16年10月4期 |
中文导报 一周话题作者:申文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颁给了75岁的美国音乐家、诗人鲍勃·迪伦,理由是表彰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10月13日,瑞典学院宣布鲍勃·迪伦获奖时,现场记者们一片吃惊和哗然,之后才响起了祝贺的掌...(详全文) | |
“听的文学”:论鲍勃·迪伦获奖 | 16年10月4期 |
复旦大学教授 张业松不出所料,诺贝尔文学奖再一次成为刷新关于“文学”的公众认知、向公众普及“处在被文化遗忘的无底深渊之中”(鲍勃·迪伦自况之词)的“文学英雄”的全球性...(详全文) | |
诺贝尔奖实为“众筹集资”? | 16年10月4期 |
——兼论日本人连年获奖的秘密法政大学教授 赵宏伟诺奖委员会和诺奖基金会 吾辈一般只知道有诺奖委员会,不知道另外还有个诺奖基金会。诺奖委员会负责评选获奖者,诺奖基金会把钱拨过来。两个组织并立,基金会并不领导委员会,以这种二权分立...(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