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华人社会阶层化专题
共 9 条新闻
残孤分化明显 半数生活靠救济 | 2006/10/05 23:33 |
本报讯(记者 周宏)据厚生劳动省社会.援护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自1972年日本残留孤儿“海归”至今,目前已有2476人永久归国,还有307人尚留在中国。而从截止到2003年的《中国归国者生活实态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残留孤儿、残留妇人的渐趋高龄,他们...(详全文) | |
团地生活平淡而多彩 | 2006/10/05 23:32 |
■ 本报记者 黄晓慧 住在团地的华人是在日华人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收入不低,属于华人中的稳定一族。但因为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透过北砂团地里几位华人的平常生活,可以反映这部分华人群体的生活现状。 这个团地的华人中,有的已经成家...(详全文) | |
四种因素导至华人社会阶层化/王维博士... | 2006/10/05 23:31 |
■ 本报记者 宇默 据日本法务省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日华人的人数正在向着60万人的目标快速逼近,一个庞大的华人社会俨然形成。由于华人群体的成分十分复杂等多方原因,导致在日华人的社会分层现象也日益显著。也就是说当华人们来日多年后,原先基本处于同一...(详全文) | |
这是一种人生——七颠八倒黑白两世 | 2006/10/05 23:30 |
■ 本报记者 申文 最近,程果(化名)遭遇了他来日后的又一次危机。名义上的日本妻子要和他离婚,程果为此将放弃已有的一切,甚至包括继续留日的可能。从福建来到日本近十年,程果做出过由“ 白”变“黑”的无奈选择,也经历了由“ 黑”转“白”的艰难历程。作为千千...(详全文) | |
毛丹青偷闲种地 | 2006/10/05 23:29 |
■ 本报记者 张石 毛丹青是目前在日本和中国都蜚声文坛的双语作家,1962年生于北京,198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做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的学生,1987年来日后,走上了一条奇诡而壮丽的人生之路,勇敢和拼博精神使他取得了成功。 毛...(详全文) | |
辞职后第一个中秋 | 2006/10/05 23:28 |
■ 本报记者 向轩 这个中秋对于刘戴维来说过得有些闲散,因为这是他辞职后第一个中秋节。 前不久,刘戴维向就职多年的的电子贸易公司提出了辞呈,这也算是他对自己在日的安定生活提出的一种挑战,其实他也明白舍弃每月固定到手的数十万工资,意味着什么,但他想人...(详全文) | |
月圆之时去打工 | 2006/10/05 23:27 |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当圆圆的月亮升起来的时候,王玲已经和往常一样到一家超市打工去了。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但对王玲王锋一家来说,庆祝节日的节目还是“老传统”──傍晚的时候给国内的亲人打个电话,剩下的就是学照上,工照打了。 早晨7:00丈...(详全文) | |
从容走学府 娓娓道中秋──王敏在中秋... | 2006/10/05 23:25 |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编者按: 随着70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大批华人走出国门,涌向全球每一个角落。日本这个中国的近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成了众多华人的奋斗、拼搏、谋生之地。据统计,到2003年末,在日华人已发展到60万人,遍及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详全文) | |
山花红紫任高低──华人族群呈现显阶层... | 2006/10/05 23:24 |
本报讯(本报专题报道组)据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在今年6月公布的最新资料,到2003年末为止,中国人在日本的登录者已达46万2396人,加上获得日本国籍的华人,还有非法滞在的华人,在日华人可计算人口已逼近60万人。 中国人在日登录者从70年代后期开始持续上...(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