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岁月
共 3776 条新闻
毛丽敏:与台北的堂妹初遇在上海 | 25年04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毛丽敏前段时期父亲在日本,台湾的叔叔不时打电话询问父亲何时回沪,当得知确定的日期,叔叔紧随其后预定了台北至上海的航班。我陪父亲归国后不久,终于在上海首次见到了前来的台北堂妹婷婷 。追溯至上世纪1949年前,祖父由于工作通常往复于海...(详全文) | |
苏蒂妮:孤独的日本老头 | 25年04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苏蒂妮周末去教会参加party,遇见了我丈夫洪七的发小山崎君的父亲,一个81岁的老头。以前山崎君妈妈在世的时候,我们一年会见几次面。老妈妈活着的时候,说起过夫妻关系,因为是相亲结婚,夫妻间并不和睦,凑合着过,为了孩子们。但是昨天见...(详全文) | |
张元良:日本电车里的故事 | 25年04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张元良来日本工作的20年多年里,每天都要乘电车去东京,每天往返近4小时。电车是许多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 日本的电车是寂静的。在日本电车里,极少有人大声交谈,和使用携带电话的。在早晚通勤长途的电车里,大多数Salaryman都是...(详全文) | |
潘城:微快朵颐·蛋茶 | 25年04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潘城我对“茶马古道”与“万里茶道”都熟悉,即便是从武夷山出发的“茶船古道”乃至漂洋过海的“海上茶叶之路”也不同程度的走过,唯独对&ld...(详全文) | |
杜海玲:在上海的四十小时 | 25年03月3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杜海玲三月初,要回香港看望母亲,我多买了一程机票,先去了上海二日,说是二日,数一数也只有40小时。在日本机场就订妥了携程上的机场约车,让亲戚不必来接我,下飞机后很方便地找到司机,车子很干净——之前我朋友小Z...(详全文) | |
苏蒂妮:酒店打工之野百合的春天 | 25年03月3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苏蒂妮野百合也有春天——前台的羽田君,升职了。继1月底的新年会之后,就没遇见羽田君,主要我长期连休,前几天碰到了,喊住我,说,我在酒店呆到这个月底哦。我一听,心生警觉,以为他要离职,毕竟是开业员工,大学一...(详全文) | |
黄小玲:我的日本妈妈 | 25年03月3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黄小玲 她比我大18岁,叫她“妈妈”似乎有点卖小的嫌疑。二十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当面叫过她&l...(详全文) | |
丁尚彪:日本“黑户口”老丁游欧洲 | 25年03月2期 |
在奥地利皇宫参观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丁尚彪秋高气爽的十月,正是欧洲旅游旺季。退休后想去看世界,但不懂英语,不敢单独去外国旅游。恰好几位英语很好的老年朋友邀我去欧洲多瑙河(Danube River Europe)乘游轮,这正中下怀,便整装出发。我们团...(详全文) | |
高建华:日落夕阳红 | 25年03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高建华我开始教中文完全是被赶鸭子上树。30多年前的一天,同大学的一个海南留学生突然来找我说,他要就职了,手上的汉语班要我接替。可我当时日语还是结结巴巴的,也没有一点儿汉语教学的经验,不敢接。他不管这些撂下星期四晚上七点开始上课一...(详全文) | |
潘城:微快朵颐·坛子茶 | 25年03月2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潘城我从厦门回杭州,总会在闽浙交界的宁德被老金截住,停留一二日,偷闲。无非是吃茶、吃酒、吹水。吹水,广东话。聊天聊的口水四射,很恶俗而有趣的形象。闽南话倒优雅,闲聊叫“话仙”,前面还要冠以吃茶,&ldquo...(详全文) | |
晓薇:河豚 新剧 琵琶 | 25年03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晓薇周末和几个日本前辈相聚,他们选择位于一条老街里的老铺,去吃河豚料理。喝过一杯用火柴点燃的热鳍酒,寒冷的冬日夜晚仿佛瞬间变成惬意的春天午后,大家的脸颊上都被抹上了一层暖色。新年聚会也渐渐热烈起来,自然,前辈们回忆起他们如火如荼的...(详全文) | |
宋逸瑾:从观影开始了解日本 | 25年03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宋逸瑾最近连续看了20多部日本电影和电视剧,题材多样,有在国内畅销的东野圭吾作品,有系列漫画改编的校园生活,包括校园霸凌,俱乐部活动;有黑社会系列,骗子故事系列;有城市办公室爱情故事;有传统文化(茶道)的传承等,最短时间填补更新了...(详全文) | |
赵永庆:日本的泡澡文化 | 25年03月1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赵永庆刚来日本时,由于囊中羞涩,租的房子没有浴室,日语学校的老师说可以去一个在日语中被称为“钱汤”的地方洗澡。望文生义不理解为何叫钱汤,总不至于花钱买洗澡水喝吧,因为不懂日语也没法继续问老师。拿着老师写的地...(详全文) | |
杜海玲:为什么睡一觉就可以满血复活 | 25年02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杜海玲上个星期五赶了一天的场子,中午有朋自名古屋来,罗罗妹妹给我带来她织的围巾,柔软,打开嗅嗅,很香,这个时代,有人给手织,实在太温暖。让我回想起从前我妈妈那代人都是自己织毛衣,小时候也不知帮大人捧过多少次毛线,小胳膊左右灵巧摆动...(详全文) | |
张冰梅:记忆深处的中里夫妇 | 25年02月4期 |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作者:张冰梅第一次来日本是1998年寒假过来探亲。后旅日5年、再回国,恢复寒暑假来日本探亲的模式,至今将近20年。这些年对我和家人有过帮助的日本友人很多,无论何时想起,心中总是充满感动,记忆还是那么清晰。今天,我想说一说记忆深处的中里夫...(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