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岁月
共 3818 条新闻
杜海玲:五月的微博 | 12年05月4期 |
■ 杜海玲 5月4日。全日本停了核电站,夏天据说不够电9%,那么全民节电吧。我并不认为夜里世界需要灯火通明如白昼,也不用那么多可以制冷同时制热的自动饮料贩卖机。夜来了,就静静地暗暗地。开一个小灯看书,这仿佛并没有什么不好。5月6日。去看了《男人好辛苦》拍摄...(详全文) | |
王文莉:正值吃笋时 | 12年05月4期 |
■ 王文莉 打下这个标题时,想起的却是另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和不久前读完的格非长篇《春尽江南》,自问了一句:看看人家什么意境,咱一天到晚关注吃的,真是的。可还是忍不住与众友分享一番。三月下旬开始,新鲜黄笋陆续上市,有的超市会专门辟...(详全文) | |
民间自有真情在——献给中日复交四十周... | 12年05月3期 |
■ 陈依坤 记得60年代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阶级斗争展览馆。看著图片中日本鬼子刺刀尖上滴血的中国婴儿,在观后感的作文中,我用了三个排比句写道:“我恨不得变成孙悟空抡起金箍棒……我恨不得……我恨...(详全文) | |
第一个母亲节有感 | 12年05月3期 |
■ 冈山 徐佳 小儿4岁半,虽平日已经会嬉闹着说爱妈妈,不爱妈妈类似饶舌话语,但要真正体会感恩于母亲还尚且不足。不指望像广告里那样做个爱心咖喱给妈妈,什么时候能在母亲节当天听到一声妈妈辛苦了已是感动吧。与一年中其他节日一样,商家早已为母亲节的到来展开各式各...(详全文) | |
霸王风月——Stella | 12年05月3期 |
■ Stella 与人一起在外吃饭,要求当然会有异于自己在家的吃法。人人如此的,那不能算虚伪,反而是很自然的事。第一因为那是公众地方,要介意大家的感受。文明度越高,自觉程度也越高。第二,付了钱去吃,当然要求就不同啦。不光是东西要好,做得要好,样子也要好看,...(详全文) | |
带著憧憬走韩国——蔡旭 | 12年05月2期 |
■ 蔡 旭决定去韩国,是很久之前就想好了的事,而非一时的冲动。为了这次的出行,她准备了很久。经济,时间,人,都是这次旅途的必要存在。有钱没时间。有时间又没钱。所以,两者必须同时存在。经济上,她尚算独立。时间又比较充足。万事俱备,只待远行。她不是一个对工作...(详全文) | |
新闻联播等等——房丽燕 | 12年05月2期 |
■ 房丽燕最近看了久违的央视新闻联播,十分惊诧于它的一成不变,一如N十年前的模式。归纳总结一下,不外乎这样几个主要内容:会见、视察、讲话。胡大人会见了这国那国的首脑,温大人去了某某地视察,李接班人在哪儿哪儿发表了讲话……唉,亲切...(详全文) | |
日本小学的毕业式——陈宇恒 | 12年05月2期 |
■ 陈宇恒2011年1月,我从中国来到日本的三重县四日市市,进入四日市市立中央小学校,开始了小学5年级的生活。今年3月19日,是我的小学毕业式。之前我听爸爸妈妈说日本小学的毕业式特别的隆重。我一直期待著这一天的到来。当天,我穿著爸爸妈妈特意为我买的很正式...(详全文) | |
意外的迎候——欧阳蔚怡 | 12年05月1期 |
■ 欧阳蔚怡 因为参加一个中日民间交流活动,回国半个月后乘飞机抵达中部国际机场。多年来,无论离开还是返回,我已经习惯独来独往,不期待在外面等候的人群中遇到熟悉的面孔。可是那天当我推著行李车走出海关大厅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最前面的森田先生。我马上明白了,...(详全文) | |
从买食器想到的——琉璃海 | 12年05月1期 |
■ 琉璃海 公司有个男生新搬家,为祝乔迁之喜,我大方地表示:我送你些好的食器,因为男生说他的均来自百元店。不日,男生发来短信说受我的影响添置了高价食器,我猜起因是请同事们来家吃饭时,大家捧著蛋糕碟子小心翼翼地问摔了咋办,主人往往会“恶狠狠&rd...(详全文) | |
听说最近拒签多 | 12年05月1期 |
■ 小 月 据说,最近因为日本入管局改制,加强外国人的税收管理,很多打工超时及偷税漏税的国人被拒签了。被拒的人固然痛心疾首,但我在这里想泼点冷水:从长远来说,对所有在日本的华人来说,现在的拒签是好事。理由很简单,很多人选择日本留学的动机,只图日本学费便宜,...(详全文) | |
体力是才华之一——杜海玲 | 12年05月1期 |
这个月穿梭在几个电视台翻译,发现,他们的工作真是没日没夜。一个导演说他有过42天住在电视台的经验。所谓住,就是几张椅子拼起来睡。于是我说,没有体力还真是不行哦,答曰:体力也是才华的一部分。比如说那台《笑笑又何妨》的节目,那个TAMORI做主持,30年。日本...(详全文) | |
三分春色——Stella | 12年04月4期 |
■ Stella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次去上海时已经搜刮不出什么欣喜。尽管是在阳光渐渐温暖的四月,梧桐树开始冒出嫩绿的太平日子里。多么可悲,那曾经是我唯一感到亲近的地方。可能是因为那个城市里的人多数已经逐个离去,同时也带走了大部分共同度过的时间,发生...(详全文) | |
趣谈上海人的“角”文化 | 12年04月4期 |
从“淡水路房屋交换角”到“人民公园婚介角”——趣谈上海人的“角”文化 ■ 浪淘沙 早就听闻,沪上名所——人民公园的“婚介角&...(详全文) | |
关于日本人送礼很小气――房丽燕 | 12年04月4期 |
■ 房丽燕 有网友在我的博文里留言说:对日本人没有好感,日本人来我们学校,送的是他们学校小孩画的绘画作品,是铅笔。而我们回送给日本人的是中国大字库字典,是高档花瓷瓶!他是在说日本人抠门儿、小气。日本人是不是小气呢?我想以中国人的价值观、以物流的单纯价格来对...(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