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采风
共 3099 条新闻
李六乙谈影视“潜规则” | 07年06月1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5月15日至20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东京新国立剧场联合创作的话剧《下周村》在东京上演。该剧是中国话剧新锐导演代表人物李六乙和日本著名导演平田织佐受香港艺术节邀请而创作,展示了一个重大历史遗迹引发的众生百态,犹如去年大热的电影《疯狂的石头...(详全文) | |
安倍曾为她结婚作伴郎 陈美龄畅谈从艺... | 07年05月4期 |
■ 本报记者张石今年是华人歌手陈美龄从艺35周年纪念,同时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是陈美龄女士的粉丝和陈美龄夫妇的好友。针对这些事情,本报记者在5月21日对陈美龄女士进行了专访。陈美龄女士高兴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问道:今年是您从艺35周年纪念,听说您以“和平”...(详全文) | |
撑起一片女人的天空 ——记在日华人女... | 07年05月4期 |
■ 本报记者李春雁在日本的华人世界里,有一个专门的女性交流的园地,这就是在日华人女性交流协会。它不张扬重实干,细腻而亲切的行事风格不仅深受会员的拥戴,也受到了很多男性旁观者的敬佩和赞扬。一位参加过在日华人女性交流协会一次活动的男士对记者直言,“我以前参加过...(详全文) | |
在艺术的天地里潜行 | 07年05月4期 |
■ 本报特约撰稿 吴敏群山环抱的山村小茶馆里,为新发现的遗址而云集的各路人马正在高谈阔论。其中一位日本公司的女职员一会儿操著流利的日语、一会儿口吐韵味很浓的京腔在为她的上司做翻译。——这是东京新国立剧场最近上演的中日合演话剧《下周村》中的一幕。“这个演翻译...(详全文) | |
学友会紧急动员防麻疹 | 07年05月3期 |
本报讯(记者 李春雁)日本东京近来麻疹肆虐,统计显示,东京都立86所学校当中,已有240人出麻疹,5所学校停课。面对疫情,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紧急动员,要求各大学学友会紧急行动,把麻疹疫情的相关情报传达到每位留学生,并从网上查阅出相关防疫知识传达给大家,...(详全文) | |
世界最好的扬琴从他手中诞生 | 07年05月3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雅马哈是日本乃至世界著名的一流乐器制造厂,来自上海的金亚军就是雅马哈日本总部中惟一的一名中国乐器监制。 从小随乐团指挥父亲学习扬琴演奏的金亚军14岁作为小文艺兵,应徵入伍。1990年,度过了12年军旅生涯的金亚军来日留学。其间他...(详全文) | |
文化交流有一棵不老松——访中国驻日公... | 07年05月3期 |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五、主导建立中国赴日演出常规体制 中国剧团赴日演出,在80年代尚处于零星的摸索阶段。1993年赵宝智二赴日本担任文化处参赞后,正式建立起中国剧团赴日演出的常规体制,疏通了接待渠道,使得中国演剧能源源不断地进入日本,打造出日本各...(详全文) | |
医学博士成了“种树专家” ——记中国... | 07年05月2期 |
■ 本报记者 李春雁 两年内个人出资100多万人民币,在内蒙古阿拉奔沙漠成功植树140万株,眼瞧著昔日一望无际的沙海荒漠,今日初显绿色生机,他感到十分欣慰。谈起沙漠植树,他兴奋不已,滔滔不绝,从树种到育苗,从防虫到防火,从林业专家的科研领域到世界治沙的最...(详全文) | |
名校毕业我去开出租车 | 07年05月2期 |
■ 本报记者 孙盈 5月3日,今年日本五一连休的第一天。早上8点,翁富明与往常一样,打起领带,戴上白手套,坐进黑色的丰田车,开始了一天的出租车司机工作。由于许多日本人连休会选择到海外旅行或者自驾车出游,翁富明今天的生意反而不如平常。而乘客们谁也不会想...(详全文) | |
文化交流有一棵不老松 ——访中国驻日... | 07年05月2期 |
(接上期)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三、为中国艺术家访日交流排忧解难 赵宝智在三期赴任长达15年的旅日工作中,结交了很多中日艺术家,也成为他们的知心人。赵宝智把大使馆文化处的工作定位成服务,为中国艺术家访日提供前期手续服务,为他们在日生活提供现地帮助,...(详全文) | |
文化交流有一棵不老松 ——访中国驻日... | 07年05月1期 |
■本报记者 杨文凯2006年12月,中国文化节,东京上海电影节。84岁的中国著名导演谢晋来日参加影展时称:我与日本电影界交流时间很长,多次访问日本。我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国驻日大使馆的帮助和支持。多年来,大使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文化参赞赵宝智先生还在,他是...(详全文) | |
吴门三代风流百年——听吴欢谈祖父、父... | 07年05月1期 |
■本报记者 杨文凯身为影响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吴氏家族的代表,现年54岁的吴欢本次携祖孙三代书画作品来日出展,为2007日本中华年的“春之系列”增光添彩。吴欢本人由早年的“青年鬼才”发展到当今“通才大家”,他的艺术才能凝聚著百年的家族血脉和文化积淀。吴欢在东京...(详全文) | |
乐观面对中日关系——访原日本驻中国大... | 07年04月4期 |
■本报记者 张石3月27日,本报记者在位于东京松嶁癿的株式会社东芝采访了株式会社东芝董事、原日本驻中国大使谷野作太郎先生。谷野作太郎先生身于1936年6月,1960年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入日本外务省,先后担任中国课课长、总理大臣秘书官、亚洲局局长、内阁外...(详全文) | |
博采兼蓄笔墨传神—记中国当代著名画家... | 07年04月4期 |
■本报记者 李春雁4月7日,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暨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纪念周恩来总理留日90周年,在日中友好会馆的展览大厅内,“中国美术展□□周恩来摄影展”拉开了帷幕。这次展览展出了当代中国画坛具有代表性的8位画家的作品,其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详全文) | |
留学生在日育儿留学两不误 | 07年04月4期 |
本报讯(记者周宏)“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只要能健康地成长就足够了”。来自中国黑龙江省正在高知县高知大学大学院医学部留学的于女士(28岁)和她丈夫对他们在日本出生的长男十分欣慰。他们的长男是在高知县出生的,如今已经1岁5个月了。4月15日,在高知市追手前高...(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