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洛阳有三绝:龙门石窟、牡丹和水席。
对于龙门石窟的伟岸和多姿,牡丹盛开的冲天香阵,人们早已熟知,然而,对于洛阳水席的风味却不一定人人都能尝到。
乍听水席,总引不起食欲。有个故事,说洛阳曾有一个吝啬者请客,吃饭前准备了大量的茶水,让大家喝足后才开席。席中,每上一道菜,不等客人吃完便把前道菜撤去,如流水一般。另外,菜的做法主要是煮、烩、熬为主,做成汤状或粥状。结果客人喝了一肚子水,扫兴而归。一个“水”字,让人生疑。“水”字除了字典上的含义外,民间还有一种已经约定俗成的意义。用在对某个人的评价上面,意即这个人不太笃实可信;用在酒上,“这酒真水”,即说这种酒酒味极淡;水货,大抵是走私货、冒牌商品……那么,水席是不是也含有这种贬义呢?
其实,洛阳人对水席有两种解释:其一,不把菜摆满一桌,而是类似西餐,上一道吃一道,撤一道,如同玩水,吃法独特;其二,全席24道菜, 绝大部分带汤水,风味独特。
这种“美食奇风”的洛阳水席,始自唐代。唐时洛阳寺庙、道观很多,水席是和堂、道士与官府交往的宴席菜,以素食为主,后被官府引进,以后又传入民间,也就荤素兼备了。
这24道菜,并不追求珍、稀、怪、异,而是选料精、做工细、用汤讲究。菜里有“酸辣鱿鱼”、“炖鲜大肠”、“生家丸子”、“蜜汁红薯”、“山楂甜露”等,甜咸搭配,适宜各种口味。
首先上桌的一般是一道大菜□□“牡丹燕菜”。初看会以为是用燕窝制作的一道汤菜,尝后则不然,始知是用市场上最便宜的萝卜做成。这道菜配料还有蛋皮丝、肉丝,用高汤煨成,以“形似鱼翅”而取名。这种“假鱼翅”,鲜滑、爽口,别有一番滋味。
说来,这“假燕菜”还是唐代女皇武则天赐名的。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问洛阳时,市里设水席招待。厨师在“假燕菜”上用鸡蛋雕刻了一朵牡丹花,此菜更显鲜艳夺目,客人倍加赞赏。周总理风趣地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里也长出牡丹花。”从此,“假燕菜”被誉为“牡丹燕菜”。
洛阳水席
日期:
06年03月1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5/16445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