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安全可靠的神舟
日期: 05年10月4期

   中国“神舟”系列飞船从构型来讲由轨道舱(也叫工作舱)、返回舱(又称座舱)、推进舱(或叫服务舱、设备舱、仪器舱)和一个附加段或对接口组成,总长近9米,总重近8吨。从系统来说,它包括13个分系统,安装有各种仪器设备约700套。
   “神舟”系列飞船的轨道舱、返回舱可谓“一室一厅”:作为“一室”的返回舱是航天员在发射、返回和驾驶飞船时呆的地方;作为“一厅”的轨道舱则是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场所。
   返回舱的外形为由球形大底、锥段和小端球台构成的钟形,即大钝头倒锥体的钟形,最大直径2.5米,长2.5米。它的锥段侧壁开有2个舷窗、6个天线安装口和1个光学瞄准镜窗口,供航天员观察和确定姿态使用;侧壁设有返回舱姿态控制发动机系统;小端球台处装有主、备份降落伞伞舱。舱内设置了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座椅下方设有仪表盘和控制手柄、光学瞄准镜,还装有照明灯和通信设备等。其整个外表面为烧蚀式防热层包覆。它的前端通过连接分离装置与轨道舱相连接,其内设有通向轨道舱的信道和可从舱内、舱外开关的内开密封舱门。后端与推进舱的气、液和电路连接通过返回舱侧壁的分离密封板组件实现。在舱内中间和右侧放置两个座椅。
   轨道舱位于飞船前部,为密封舱结构,外形为两端带有锥段的圆柱形,圆柱段直径2.3米,总长度2.8米。其前端连接附加段或对接口;后端底部与返回舱相连,并设有一个舱门,与返回舱相通,供航天员进出用。在圆柱段的舱壁设有内开密封舱门和对地观察窗口,供航天员进出飞船和在空间对地观察摄影使用。在外壁装有推进剂贮箱和发动机系统,为留轨飞行期间的轨道维持和姿态控制提供所需动力。在轨道舱两侧装有一对总面积约12.24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
   推进舱装有推进系统、电源、气瓶和水箱等设备,起保障和服务作用,即为飞船提供动力,进行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它位于飞船后部,紧接在轨道舱后面,为非密封结构。其外形为后端带短锥段的圆柱形,结构总长约3米,锥段最大直径2.8米。推进舱圆柱段外壁装有辐射散热器,两侧装有一对总面积约25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提供整船在轨运行所需电能。推进舱后锥段装有4台2500牛的变轨发动机,侧壁装有姿态控制发动机,提供飞船自主飞行所需动力。推进舱前端通过5个火工装置与返回舱大底相连接,后端通过船箭锁紧包带与运载火箭飞船支架相连接。
   附加段或对接口在飞船顶部,用于空间探测或与其它航天器对接。
   发射时飞船顶部还有1个高8米的逃逸救生塔,它装有10台发动机,看起来像个避雷针。在发射飞船的火箭起飞前180秒到起飞后120-200秒整流罩分离(0-110千米)这两个时间段内如发生故障,它能拽着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并落到安全地带,使船上的航天员转危为安。
逃逸塔是在飞船发射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异常情况下才发挥作用的救生设施,对正常飞行来说是个白白消耗火箭推力的无效载荷,因此,当飞船飞行到一定高度后,若火箭工作正常,就会按正常程序??掉逃逸塔。
   国际上用来发射飞船的火箭,其可靠性指针达到93%就算达标,中国发射“神舟”用的“长征”火箭,因为采用了大量冗余技术,其可靠指针早已达到了97%。剩下的那3%也因使用了逃逸系统,使神舟系统安全已经臻于完美。
   中国“神舟”以其独特的特点享誉世界:
   ──起点高。作为中国第一代载人飞船,它的起点很高,越过了单舱式飞船、双舱式飞船,直接研制三舱式飞船,可乘坐2-3名航天员;
   ──一船多用。国外的飞船在返回后,其轨道舱一般废弃在轨道上,而“神舟”系列飞船的轨道舱具有“留轨利用”的功能,舱内的仪器设备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像科技卫星一样自主地工作半年左右,因此能充分发挥飞船的“余热”。今后,它还可用于交会对接试验,为今后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期工程奠定基础;
   ──返回舱直径大。俄罗斯“联盟”系列飞船返回舱直径为2.2米,而“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直径有2.5米;
   ──使用“仿真人”。中国率先在“神舟”3、4号飞船上配置了“仿真人”,以检验飞船的载人功能。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5/1422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