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台湾行色(之一)
日期: 06年12月3期

刘大卫

汽车在台湾的高速公路上奔波,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国,旅途也照样会令人疲倦不堪。

人的视野太有限,举目所及,不过那么一点点距离;家庭所需,不过区区100多平方米而已。我经常想,国土之大者如俄罗斯,抑或土地之小者,似日本或台湾,对我一个百姓来说,有何分别?我所需的,我所能掌握的,就是那么一点点面积。吾非帝王,对于开疆拓土没有任何欲望。

也许是在岛国住得久了,我倾向于承认小国的好处多于坏处。对于东方文化圈子里的国家来说,国家太大,人口太多,对于其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因为,我们所说的现代化,其含义就是发轫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欧洲工业文明,以及近代美国的民主主义的政治模式。而欧洲的近代文明,莫不基于其精神所宗的希腊哲学、罗马政治学以及基督教文明。其中对于个体价值之尊重、契约精神之重要,以及对于客观真理之追求,都是东方文化所不具备的内容。东西方的对立与差别,皆源自其文明的本质之差别。作为东方国家,如果想进入所谓的“现代化”,就是要尽量吸取欧洲的文明因素,而今天的东方国家,在追求现代化时,众人所瞩目的,往往只停留于器物之精巧,却完全忽略了精神的区别乃是根本所在。

日本则不然。盖因其国土不大,人口虽然不算少,但因自然环境所囿,其人民大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对于外部的世界有一种自然的渴望,转化成价值观就是崇拜强者。因为冷酷的自然和频繁的外部动荡,使日本人从整体上容易接受强者的领导,对于新的概念和新文化,他们容易接受——即使不是发自内心,也不会硬著头颈抵抗。另外一点,日本的历史虽然比美国悠久,但是他们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这也使得他们在选择跟随的对象时,更容易轻装上阵。历史上,日本虽然做过古老的中原帝国的藩属国,但不容否认的是,日本当然也有其不同于宗主国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从长久的历史变局所映照的得失之判断,使得日本人在心理和文化上渐渐远离了对原宗主国的依赖和臣服,更于近代确立了其文化的独立性,其时,日本的文化已经迥异于原宗主国的文化了。在文化的发展轨迹上,日本明显地脱离了东方国家的循环轨迹,而进入了欧洲文明的直线轨道。

文化转向的结果,就是使得日本迅速地接受了欧洲文明的精华部分,其近代化的进程,令其他东方国家侧目。百年以来,亚洲历史起伏跌宕,日本一直站在现代化前沿。相比之下,落后的国家依然落后,其原因岂不在于对自身文化之反省与取舍乎?百年前,清国的有识之士曾经进行旨在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可叹的是其后人在百年之后,又一次将其先人的尝试再次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其思想与世界观,丝毫未曾超越先人之窠臼。

百年以来,命运的拨弄,使得台湾一直处于日本的紧密影响之下。有幸抑或不幸,或可论辩,但是从结果来看,台湾也循著日本发展的模式,几乎以同步的姿态进入了近代化的轨道。明显的证据就是,大多数的台湾人已经接受了来自欧洲的民主人权自由等等的观念,一个全社会性的良性循环已经在台湾逐渐得到确立,这一点,好像为我的小国优越论提供了一个佐证。

计程车穿过中山路,路过原国民党总部大楼时,司机感叹地对我说:国民党连总部大楼都卖掉了,兵败如山倒啊!我听了却不以为然,国民党固然失去了政权,但是恰恰是这样的过程,才使得一个健全的社会权力分配机制得以逐渐确立,两党执政的模式,在台湾已经基本取得了成功,血雨腥风的政权交替模式已经被抛弃,国民党只是成了一个在野党而已,没有逮捕和杀头,没有白色或红色恐怖,他们仍然有著足够强大的政治力量来监督执政党,这正是轮流执政的必需步骤——国民党败了,但是台湾没有败!这才是最重要的。从民众的监督力量来说,执政者的方针与个人操守,成为街头巷尾公开谈论的话题,这也恰恰是一个政治清明的社会的标志。

我拜访的客户在北平东路。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们公司所在的大楼是台北有名的所在。我不明所以,等我拜访完毕,乘电梯下楼时,身边的两个年轻人似乎正在激烈地讨论著“党的方针”之类的内容,他们在十楼出电梯,在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刻,我明明白白地看到走廊里的墙壁上,赫然挂著“民主进步党总部”的大字。

哦!原来如此,民进党在台北,跟我在东京一样,都是租房子啊!        (待续)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2979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