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读书·看报
日期: 06年10月3期

  ■ 唐绍赤
  这两年改行教中文,这头那头乱跑,在电车上摇的时间多,就找了书来消遣。
  从前是要读硬书的,越硬的书越要读,越喜读,读得才有味道、有价值,像真的做了学问。硬书当然包括经典名著、哲学伦理,高大空博,意义深远,自己也高大伟岸,彷佛跟著伟人走了一遭,充实激动得了不得。但是现在车厢里摇摇晃晃,灯光忽明忽暗,心猿意马,灌不进好东西,只得先找来了金庸的武打。
  别人都体会说,出差办事坐火车等官员,只有看他的书时间过得最快,一下子就可以碌碌无为几个小时,于是兴冲冲先翻起《神雕侠侣》,岂知刚到第一部就恍惚上当,心不在焉,熬到第二部慢慢就味如嚼蜡,第三部怎么也坚持不下,中途就跟它拜拜了。《天龙八部》、《鹿鼎记》之类自然塞进了壁柜。想想只阅过那么点皮毛,蜻蜓点水,暂无发言权,以后再补课,接下来改看《儿女英雄传》。
  开始几章耳目一新,新鲜得不行。女儿那么英勇,把个男人吓得尿裤裆,实在解恨过瘾。那种时代真是大快人心。待到何玉凤要嫁安玉格,又真的嫁了安玉格那一节,又有些不耻了。怎么非要来个姐妹双嫁,一夫二妻,书里还大称特颂她们贤惠大义,要放在自己,不干,也绝对不理解。时代更是不容。在今天那是要犯法的。时过境迁,当时的好东西,现在却成笑谈了。于是又搁下,转看其他明清通俗小说。
  《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金瓶梅》、《二拍》、《三言》等等从前早已看烂,现在无书可看,就找了《蜃楼志》、《群花宝鉴》之类。结果仍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连名字也说不全。只记得唱的都是一个调子,那时候的所谓孝贤慧忠,意识形态不仅天差地别,文字还罗嗦,套了一层又一层,一句话可以说完的,偏偏要重重复复弯来倒去说好多引子,废话讲足了,才最后抖出一点不痛不痒的实事,而且早已预料之中,看得打呵欠。
  浮浮躁躁想这些不过民间娱乐书,格调不高,要有情趣,还得再熏陶,就找了高行健的剧本。结果仍旧呵欠连天。倒不是它的庸俗,而是它太超凡脱俗了,尽是怪语言,费解得很,搞半天不知所云,彷佛猜谜,想不清作者到底在说什么和要说什么,实际场景到底是怎样的。它的价值,在我也不过是些文字符号,行列错位。
  以后又看了当今几本到处吹得牛牛的务实杂谈,阅来阅去仍是昏昏欲睡,可看可不看,看完了也不知到底看过否。彷佛篇篇雷同,讲的都是人家的话,而且还如同出一辙。自己眼睛感官心绪一片空白,乾乾净净,什么也没留下。不笑,不哭,虚度光阴也。
  后来顺其自然,随手翻阅起别人给的一些中文小报。以前不屑一顾,以为那都是打文化大旗卖盈利膏药,而且你抄我抄,用不同的版面谈著同样的人物和事情,还全靠了网络。经历了这许多读书坎坷后,这些小报乘虚而入,摊给我一块新大陆。因为翻著它们时,眼睛居然久违地亮起来,精神也抖擞了。篇幅不光短而精,话题基本还与己有关,五花八门,不由你不被扯进去,心动心痒。唰唰嚓嚓,熙熙哗哗,一下就是一张纸,一目十行,不好的跳过去,好的哑然失笑。隔壁坐著的老太以为这里是在嘁嘁哭呢,眼睛大大地瞪起这个癫子。这里旁若无人,自我世界,照样熙熙哗哗,做了报纸的俘虏。可惜一枕黄粱,还没看完几张,广播就叫到站了。啊呀,时间真快,怎么不容我一气呵成享享福呢。
  妙的是到了站仍旧意气风发,像吃了人参。回味文章里与自己有关的章节内容语气观念,想像周围奔忙著这么多水灵灵的中国人,上星期这星期,前天昨天发生的事都与自己擦身而过,同频共振,人就全活了过来。大本头被彻底打垮,小报纸赢了。
  分析一下这个过程,自己也莫名其妙说不出个道理。硬书读多了,脑容量已满,放不下了?还是年纪渐大,已没实力再碰硬东西?或许年纪的大,阅历的老,别人的高调已可有可无?更重要的,长江后浪推前浪,网络信息取代了笔墨纸砚,读书,也就另有要求?甚至与看报意义颠倒了?
  将从中国搬来的大部头装进书箱壁柜,挖空心思想著如何去找各种小报。不亦乐乎。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2042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