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韩流观
日期: 06年10月2期

  ■ 阮 翔

  “韩流”,我很不情愿写下这两个字,并且充满恐慌。如果以下的评论给我带来人身安全问题,请在我百年之后,在墓志铭上写上:阮翔,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因为落后于时代而被判死刑的同志。一鞠躬,二鞠躬,阿你阿塞哟,礼毕!
  我第一次看韩国电影的时候,港台已经开始“韩流”一段时间了。诚惶诚恐,带著仰慕,想知道这阵恐怖的流会给我带来如何的冲击。结果是什么?是我到现在已经彻底想不起来自己看的第一部韩国电影是什么。
  “韩流”是一个误会,好像一只误闯入马堆里面的骡子,因为马群正在社会动荡,群龙无首的时代,带著鲜明个性的骡子脸震撼了马群。他们想这么有个性的马应该是偶像马。久而久之,马忘记了这只偶像马之所以有不同的马脸,是因为它根本不是一匹马。我想“韩流”中的影视作品就是那只成名的骡子。
  “韩流”兴盛起来应该是自港台起的。遥想数年前港台尤其是香港电影进入冰河期,不要说佳作不多,就是明星也日渐衰老,新人不出,老人不振。世界电影中最重要的香港电影忽然之间消停了,这是很悲哀的事情。香港电影可能不是世界电影中最有艺术水准的、拥有观众最多的、产量最大的,但是却是世界电影中最有灵气的电影。在这个年代中,你看到的每一部电影,无论它是哪个国家的,只要是商业片,几乎都可以看到香港电影的影响。但是灵气这东西不可能始终保持一个水准,不然也不叫灵气了。所以007可以一部接著一部,而香港电影却不会有这样的东西。在等待下一次灵气飞溅的时候,香港沉默了。这个时候香港观众发现了韩国电影。
  我知道“韩流”的拥护者们一定不服,但是你只要认真看韩国的每一部商业片,就知道,除了好莱坞似的商业包装外,里面太多香港电影的影子,或者已经不是影子而乾脆就是拷贝。从动作慢镜头到人物出场亮相,酷哥的特写,警察郁闷时候的表情,让我们有时候不自觉怀疑难道身处苦寒之地的韩国人和地在亚热区的广东仔500年前是一家么?不然,哪里来的那么多好像DNA相近才有的神态相似。韩国电影的类型确实很广,什么样的电影都有,像极了60年代到70年代的香港,遍地开花,四处撒种。但是这个繁荣昌盛的确立在我看来其实不是电影的胜利,而是偶像的胜利。香港产生了太多的电影偶像,在它进入低潮的时候,香港观众无法适应这种没有亚洲黄面孔偶像的局面,韩国偶像应运而生。必须说,追星族对偶像的要求是非常非常低的,只要有个人能站在他们面前让他们从嗓子里面发出高频的喉音就可以了。香港的问题是,在那个时期没有那么多人站出来,这是老年社会的副作用之一。而通过国家管制而取得百花齐放效果的韩国电影恰恰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小白脸和小姑娘。于是港台“韩流”来袭。
  如我们大家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的一样,港台所有的东西都最终会传到大陆,并最终更上一层楼地大放异彩。大陆追星族对偶像的选择更加简单,只要有个人告诉他们这是偶像就可以了。宣传成本几乎等于零。看看李湘这样捏著嗓子装不会说汉语就能成为金牌主持人,我们就知道,娱乐事业在祖国大陆是如此的有前途和市场。“韩流”几乎是一夜之间席卷大陆。我有一次回国,看到朋友给我指点街上年轻人的装束,走来一个,我一看,这不是美国嘻哈么?sorry,这是“韩流”。再走来一个,我一看,这不是典型的日本漫画青年么?sorry,这是“韩流”。顿时我非常恼怒,并正义感迎面而来,心中无比悲愤地想:我们中国人能不能不要这种倒过三次手的时尚?那个时期最让人觉得无可奈何到不得不笑的是那个叫孙悦的歌手。本来挺好的一个亲切可亲的形象,偏偏经纪人脑子进了不知道什么液体,非要她去韩国追随“韩流”。回国之后就怪招频出,又蹦又跳,又吵又闹。抄袭永远不会出好结果,尤其是抄袭二手货,自己变三手货,就更是惨不忍睹。
  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是韩国影视的尴尬。这时候我们不得不回头看看韩国的电视剧,无比的亲切,在电视里韩国人的唧唧歪歪、婆婆妈妈中,我们温馨地回顾了《血疑》、《星星知我心》,外加《渴望》等等70、80年代坐在家里一边光膀子吃西瓜一边陪著妈妈一起耳熟能详的感人肺腑。看看“大长今”那张圆脸,别告诉我你想不到刘慧芳,反正我想到了,而且是控制不住地想到了。当然,有种反驳对我所说的话看似非常致命。就是说,说一千道一万,“韩流”实实在在地流著,你说它这不是那不是又有什么用?事实上,我没否认“韩流”的强劲,尽管我朋友里面几乎没有人喜欢韩国影视,毕竟从港台一直奔流到日本。但是我吃饱了撑的没事儿总觉得当别人吹捧韩国电影、韩国电视剧的时候,浑身起鸡皮疙瘩。我不是阅韩片无数的人,不过传说中的经典电影,基本上也都看过,像《太极旗飘扬》这样的片子还不如《无极》。《无极》是垃圾,但是垃圾商陈凯歌非常真心地希望通过坑蒙拐骗赚上一笔。奸商虽然让人厌恶,但是它确实是商品社会里面的合理存在。像《太极旗》这样的电影,把好莱坞主旋律搬过来自己哄得自己泪流满面,就太无趣而且不合情理了。这样的韩片好像不少,让我禁不住想,难道你有条三八线,所以是个东西往上一扔就熠熠生辉、金光闪闪么?还有《武士》、《实尾岛》之类的,谈不上不好,但就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特别好。而且因为观看中一会儿看到好莱坞,一会儿看到香港,一会儿看到日本,搞得我非常的目眩和不知所措。
  对于“韩流”的基本态度是,除非韩国拿出真正代表自我的作品,不然我很难接受韩国电影如何成为亚洲电影新风尚的说法。但是我愿意承认自己落后时代,因为一个人跟不上流行肯定是脚步滞后于时间的表现。你不要和我较真儿,我通篇都是发牢骚,这么热的天气里,期待“寒流”明显高过“韩流”,而且事实上和天气一样,“韩流”已经开始降温了。不是么?“流”,总是会过去的,而且不留痕迹。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2028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