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脚轩
刘大卫
在我们北方人眼里,饺子是高级食品,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著”。“倒著”就是躺在炕上,无所事事,了无牵挂,或抽烟或挠痒痒,或痛痛快快地放俩响屁,言其放松与踏实。
在小麦地区,麦子是最最重要的粮食,也是最高级的粮食,麦子磨成白面,乃生命之最高追求。农民诗人尝有诗作云:一手拿著包子吃,一手拿著人民日。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过关的状态。与白面相比,棒子面儿(玉米面)是低级农作物,不能老吃,吃多了反胃,没有食欲。但是白面永远吃不腻。蒸馒头,蒸包子,包饺子,烙大饼,各种面条,烧饼,油条......吃这些东西,人都长得高大魁梧。
本来,小麦地区的食品种类不多,蔬菜更不可与温暖的南方同日而语。加上在黑暗的年间,白面是难得的美味,很少吃得到。其实我们的大平原盛产优质小麦,但都给了阿尔巴尼亚了。那边的人拿了我们的麦子,吃不完拿去喂猪,而我们在这边饿得像猪一样嗷嗷叫唤。难得吃一顿白面饺子,还被人强迫著喊嗡嗡嗡万岁。所以到现在谁跟我说嗡嗡嗡的名字,我就想起我们当年饿肚子的日子,很反感。
饺子的馅,各家讲究不同,韭菜,茴香,大葱,白菜,豆角,丝瓜,茄子等等,都可以跟肉混合,加调料调制而成。东北人最推崇芹菜饺子,那是因为东北冻土地带出产的蔬菜种类更少,芹菜属于当地产蔬菜之佼佼者。旧满洲地区的人民群众搞完了男女关系之后,欢乐的老婆子就给男人包一顿芹菜饺子犒劳一番。亦高尚之美味也。
我们小麦地区不说“水饺”,你跟老乡说:大爹!来一斤水饺!大爹就会抢白你:小子你他妈还拽上文言了,饺子就是饺子,还他妈水饺,不下水那能吃么!用得著你提醒?!
我们华北一带的饺子,开水煮熟了以后捞出来,根据吃饺子的人口数,盛在大盆或大碗里,大家举著筷子一起搛来吃。全家人围著一大盆饺子,边上放著一小碗醋,每人手里举著一瓣蒜,滋溜一口饺子嘎巴一口蒜,争先恐后,吃盆望碗,不亦乐乎。盘子那种讲究的物件是城里人用的,农村地区一般都是用盆或大号海碗。饺子汤还在锅里温著,饺子吃饱了,再来碗饺子汤,然后把大肚皮呼噜一把,打一个大大的饱嗝,原汤化原食,功德圆满。
饺子偶尔蒸来吃,那叫“蒸饺”;也有煎来吃的,那一般是剩下的凉饺子,再进锅煮一次会烂掉,就用油煎,那就是“煎饺”。“锅贴”从形状上就不太像饺子了,而且好像东北地方更流行。简单地说,华北一带的饺子,就是煮来吃的。
水稻地区不吃饺子。
上海人吃馄饨。馄饨讲究配汤,吃馄饨,功夫在于汤的调制。馄饨基本上分两大类,就是大馄饨和小馄饨,小馄饨一般是街边小贩赚钱的把戏,馅很少很少,包皮很长很长。你看上海馄饨铺子里的女人包馄饨,左手把馄饨皮摊在掌中,右手拿一个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短小的爪子,面前一大盆,装满了馅,右手的小爪子刮一点点儿馅,望左手的馄饨皮子上一抹,然后两手灵巧地一抟,一个馄饨一瞬间就包好了。随手扔在旁边的盆子里,又去包下一个,动作麻利干脆。家庭里的大馄饨就是十足的好东西了。上海人讲究吃荠菜馄饨,自己吃,不外卖,所以用足了真材实料,亏不了自己的口舌。你瞧那大馄饨,一个个眉开眼笑肚子溜圆,吃起来一样令人陶醉。当年我们学校的食堂没有饺子,但是第一食堂卖宵夜时有大馄饨,偶尔吃上一碗,那真是美妙的回忆啊。
馄饨出锅以后盛到碗里,上海一般也都是小一些的碗,绝无河北人的大海碗。碗里早已预备了上汤,各种调料已经预先调好,馄饨入碗,拿调羹吃,馄饨与上汤交融,香气扑鼻,回味不尽,亦不可多得之美味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年朱时茂演一个上海知识分子,进了饭馆,推推眼镜,轻声细气地:服务员,请给我来二两馄饨。这时陈佩斯上场,大棉袄敞著怀,进门高声叫到:来一斤饺子!
在北方,一个大男人吃二两饺子,那会让人笑话的。
再往南边走,就进入岭南地界,饺子或馄饨这些东西,就变得稀罕了。
广东食品极为丰富,中华菜系粤菜居首,傲视群侪。或许因为他们吃的东西太丰富了,加上他们对面食比较陌生,所以广东人对于饺子没什么认识。当年我们在广东花天酒地,馆子里自然是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唯一美中不足者就是没有饺子,真让我这河北佬叫苦不迭。每当问起“有饺子吗?”,广东佬乃哄然大笑:“狗屎?没有没有!”。
广东话里饺子的发音跟狗屎差不多,自然是不吃的了。但是喝早茶时,蒸饺还是有的,而且是虾饺,味道十分鲜美。只是水煮的饺子,很难找到。
我每次到北方,烤鸭可以不吃,涮羊肉可以不吃,唯独饺子不能忘记。
最近跟一个广西佬同席,酒家是北方菜系,饺子自然是纯粹的河北经典样式。饺子上来,我们搛来便吃。广西人却说:水饺没有水怎么吃?曰:煮的时候已经进过水了,熟了就可以吃了。他却说不行,非要把饺子放在水里吃。店家无奈,盛来饺子汤,这广西佬把饺子泡在饺子汤里,还自鸣得意:“这才是水饺哇”......我急得直跺脚:“你快吃吧,再泡一会儿饺子皮就糟啦,烂了就成片儿汤啦!”
我固执地认为饺子是不能放在汤里吃的,因为饺子馅的量很大,而且吃饺子也要吃饺子皮那股子面食特有的韧劲,饺子泡在汤里,一来饺子皮会变得糟塌塌的,完全失去筋道;二来如果饺子破了,那就成了一碗片儿汤。
饺子和馄饨,都是原产于北方,后传入南方的。传来传去就变了样。饺子泡在汤里吃,这对我们来说匪夷所思,但是据说陕西有“酸汤水饺”,宁夏也有“粉汤水饺”,所以,我估计广西人的“水饺”,或许是从西北穆斯林地区传过去的。
无独有偶,日本人近来也开始吃“水饺”,也是把饺子放在汤里吃,水泡饺子。这是从哪儿传来的呢?
呜呼,世人不知饺子之真意,遂有变种谬传。奈何,奈何。
刘大卫
在我们北方人眼里,饺子是高级食品,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著”。“倒著”就是躺在炕上,无所事事,了无牵挂,或抽烟或挠痒痒,或痛痛快快地放俩响屁,言其放松与踏实。
在小麦地区,麦子是最最重要的粮食,也是最高级的粮食,麦子磨成白面,乃生命之最高追求。农民诗人尝有诗作云:一手拿著包子吃,一手拿著人民日。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过关的状态。与白面相比,棒子面儿(玉米面)是低级农作物,不能老吃,吃多了反胃,没有食欲。但是白面永远吃不腻。蒸馒头,蒸包子,包饺子,烙大饼,各种面条,烧饼,油条......吃这些东西,人都长得高大魁梧。
本来,小麦地区的食品种类不多,蔬菜更不可与温暖的南方同日而语。加上在黑暗的年间,白面是难得的美味,很少吃得到。其实我们的大平原盛产优质小麦,但都给了阿尔巴尼亚了。那边的人拿了我们的麦子,吃不完拿去喂猪,而我们在这边饿得像猪一样嗷嗷叫唤。难得吃一顿白面饺子,还被人强迫著喊嗡嗡嗡万岁。所以到现在谁跟我说嗡嗡嗡的名字,我就想起我们当年饿肚子的日子,很反感。
饺子的馅,各家讲究不同,韭菜,茴香,大葱,白菜,豆角,丝瓜,茄子等等,都可以跟肉混合,加调料调制而成。东北人最推崇芹菜饺子,那是因为东北冻土地带出产的蔬菜种类更少,芹菜属于当地产蔬菜之佼佼者。旧满洲地区的人民群众搞完了男女关系之后,欢乐的老婆子就给男人包一顿芹菜饺子犒劳一番。亦高尚之美味也。
我们小麦地区不说“水饺”,你跟老乡说:大爹!来一斤水饺!大爹就会抢白你:小子你他妈还拽上文言了,饺子就是饺子,还他妈水饺,不下水那能吃么!用得著你提醒?!
我们华北一带的饺子,开水煮熟了以后捞出来,根据吃饺子的人口数,盛在大盆或大碗里,大家举著筷子一起搛来吃。全家人围著一大盆饺子,边上放著一小碗醋,每人手里举著一瓣蒜,滋溜一口饺子嘎巴一口蒜,争先恐后,吃盆望碗,不亦乐乎。盘子那种讲究的物件是城里人用的,农村地区一般都是用盆或大号海碗。饺子汤还在锅里温著,饺子吃饱了,再来碗饺子汤,然后把大肚皮呼噜一把,打一个大大的饱嗝,原汤化原食,功德圆满。
饺子偶尔蒸来吃,那叫“蒸饺”;也有煎来吃的,那一般是剩下的凉饺子,再进锅煮一次会烂掉,就用油煎,那就是“煎饺”。“锅贴”从形状上就不太像饺子了,而且好像东北地方更流行。简单地说,华北一带的饺子,就是煮来吃的。
水稻地区不吃饺子。
上海人吃馄饨。馄饨讲究配汤,吃馄饨,功夫在于汤的调制。馄饨基本上分两大类,就是大馄饨和小馄饨,小馄饨一般是街边小贩赚钱的把戏,馅很少很少,包皮很长很长。你看上海馄饨铺子里的女人包馄饨,左手把馄饨皮摊在掌中,右手拿一个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短小的爪子,面前一大盆,装满了馅,右手的小爪子刮一点点儿馅,望左手的馄饨皮子上一抹,然后两手灵巧地一抟,一个馄饨一瞬间就包好了。随手扔在旁边的盆子里,又去包下一个,动作麻利干脆。家庭里的大馄饨就是十足的好东西了。上海人讲究吃荠菜馄饨,自己吃,不外卖,所以用足了真材实料,亏不了自己的口舌。你瞧那大馄饨,一个个眉开眼笑肚子溜圆,吃起来一样令人陶醉。当年我们学校的食堂没有饺子,但是第一食堂卖宵夜时有大馄饨,偶尔吃上一碗,那真是美妙的回忆啊。
馄饨出锅以后盛到碗里,上海一般也都是小一些的碗,绝无河北人的大海碗。碗里早已预备了上汤,各种调料已经预先调好,馄饨入碗,拿调羹吃,馄饨与上汤交融,香气扑鼻,回味不尽,亦不可多得之美味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年朱时茂演一个上海知识分子,进了饭馆,推推眼镜,轻声细气地:服务员,请给我来二两馄饨。这时陈佩斯上场,大棉袄敞著怀,进门高声叫到:来一斤饺子!
在北方,一个大男人吃二两饺子,那会让人笑话的。
再往南边走,就进入岭南地界,饺子或馄饨这些东西,就变得稀罕了。
广东食品极为丰富,中华菜系粤菜居首,傲视群侪。或许因为他们吃的东西太丰富了,加上他们对面食比较陌生,所以广东人对于饺子没什么认识。当年我们在广东花天酒地,馆子里自然是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唯一美中不足者就是没有饺子,真让我这河北佬叫苦不迭。每当问起“有饺子吗?”,广东佬乃哄然大笑:“狗屎?没有没有!”。
广东话里饺子的发音跟狗屎差不多,自然是不吃的了。但是喝早茶时,蒸饺还是有的,而且是虾饺,味道十分鲜美。只是水煮的饺子,很难找到。
我每次到北方,烤鸭可以不吃,涮羊肉可以不吃,唯独饺子不能忘记。
最近跟一个广西佬同席,酒家是北方菜系,饺子自然是纯粹的河北经典样式。饺子上来,我们搛来便吃。广西人却说:水饺没有水怎么吃?曰:煮的时候已经进过水了,熟了就可以吃了。他却说不行,非要把饺子放在水里吃。店家无奈,盛来饺子汤,这广西佬把饺子泡在饺子汤里,还自鸣得意:“这才是水饺哇”......我急得直跺脚:“你快吃吧,再泡一会儿饺子皮就糟啦,烂了就成片儿汤啦!”
我固执地认为饺子是不能放在汤里吃的,因为饺子馅的量很大,而且吃饺子也要吃饺子皮那股子面食特有的韧劲,饺子泡在汤里,一来饺子皮会变得糟塌塌的,完全失去筋道;二来如果饺子破了,那就成了一碗片儿汤。
饺子和馄饨,都是原产于北方,后传入南方的。传来传去就变了样。饺子泡在汤里吃,这对我们来说匪夷所思,但是据说陕西有“酸汤水饺”,宁夏也有“粉汤水饺”,所以,我估计广西人的“水饺”,或许是从西北穆斯林地区传过去的。
无独有偶,日本人近来也开始吃“水饺”,也是把饺子放在汤里吃,水泡饺子。这是从哪儿传来的呢?
呜呼,世人不知饺子之真意,遂有变种谬传。奈何,奈何。